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列表 期刊订阅 开放获取 关于我们
English
最新录用  |  在线预览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学科浏览  |  专题文章  |  热点文章  |  下载排行

ISSN 1009-1742 (Print)
ISSN 2096-0034 (Online)
CN 11-4421/G3
Formerly Known as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期刊介绍
    » 出版范围
    » 简介
    » 编委会
    » 数据库收录
    » 联系我们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
    » 作者指南
    » 模板下载
    » 作者常见问题
  审稿中心
    » 审稿指南
    » 在线审稿
    » 推荐审稿人
    » 致谢
  新闻公告 更多  
  • 2021年, 第23卷 第5期 出版日期:2021-11-15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Orginal Article
    中国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探析
    薛澜, 彭宗超, 钟开斌, 吕孝礼, 黄严忠, 胡颖廉, 孔锋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1-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01
    摘要   PDF (586KB)

    2003年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2020年新冠肺炎应对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应急管理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全面了解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的演变历程、现状特征和面临的挑战,以期更好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和案例对比等多种方法,梳理比较了SARS、甲型H1N1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应急指挥体系,总结提出了中国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的改进对策。结果发现,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在多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不断发展进步,同时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在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基于此,本文从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应急法制建设、强化专家咨询作用、明确央地权责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研究
    杨丽君, 郑静晨, 黄钢, 李明, 费波, 张世翔, 南杰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9-17.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02
    摘要   PDF (574KB)

    文章阐述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的重要作用,从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建设的角度,总结了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点,对抗击疫情的应急救援相关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本文研究内容对完善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筑牢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防护网,保持国家安全发展的良好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体系构建的三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及特征,从机制、资源力量、整体水平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在优化应急处置模式、科学布局与功能提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应急物资保障、重视基层能力建设、多学科融合、“科研–疾控–临床”的协同、健全战时动员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制定行动纲要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体系发展建设的战略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王卓然, 李明穗, 蒋慧莉, 杨俊涛, 杨维中, 刘德培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18-23.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03
    摘要   PDF (480KB)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背景下,从监测预警和评价、诊断与治疗、基础科学研究、人才教育培训、物质设备产业支撑和社会动员与协调行动六大体系分析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体系建设现状,指出强化体系建设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现实需求。根据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机构定位和能力建设、投入和支撑硬件、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国家统筹协调和应急指挥机制体系,强化临床、科技、教育、产业支撑能力及进一步推进国际合作等下一阶段加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体系建设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公共卫生应急精准防控与一体化管理
    刘奕, 张宇栋, 张辉, 范维澄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24-33.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04
    摘要   PDF (1020KB)

    面对全球日益复杂且频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安全风险形势,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总体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因而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急需。本文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从疫情监测报告系统、哨点监测与多点触发机制、面向个人的手机端应用程序3个方面梳理了我国公共卫生应急防控的发展现状,深入探索了公共卫生应急精准防控与一体化管理的发展思路,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在精准化防控方面,需要综合传染病疫情时空建模和计算方法、疫情数据采集与信息统计、基层社区防控、应急资源保障等多方面需求落实防控措施;在一体化管理方面,要结合非常态下的社会治理信息采集与感知、数据分析与计算平台赋能、基层社会快速响应和指挥调度、疫情监测预警与态势预测、疫情风险的持续风险评估等实现全社会协同的公共卫生应急防控。研究建议,应加强数据与计算分析技术合力赋能疫情防控,实现精准感知管理;完善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建设;构建公共卫生治理的一体化防控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智慧应急发展探讨
    姚建义, 金雅玲, 汤晓勇, 吴家兵, 侯赛, 刘晓青, 张天琛, 宋铁, 肖建鹏, 刘剑君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34-40.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05
    摘要   PDF (478KB)

    构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应急新模式,旨在解决目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过程中快速响应机制、多部门统一协调协作、信息交互流程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应急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全面提升公共安全领域应对与处置能力。本文采用描述性研究法,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国外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与智慧应急发展现状,准确梳理了我国卫生应急管理的需求、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国公共卫生智慧应急体系的中长期发展目标、重大任务、实现技术途径。研究建议,规划实施卫生应急国家生物综合监测预警建设重大工程,制定和修订新型智慧化卫生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持应急管理机制的数据融通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智慧化卫生应急产业发展,推动行业人才队伍“医防融合”,高水平建设我国预防型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网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应急情报区块链共享体系研究
    陈晓红, 徐雪松, 邵红燕, 胡东滨, 粟芸, 毛星亮, 唐湘博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41-50.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06
    摘要   PDF (2988KB)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已经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加强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应急情报协同机制研究,构建更加高效可信的情报共享体系,已经成为完善和优化我国公共卫生安全情报管理的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共卫生安全应急情报的结构特征和内涵,提出了我国突发疫情应急情报组织管理的新架构。结合区块链分布式信任机制,构建了分层级的应急部门情报共享区块链模型,深入阐述了应急情报联盟区块链、区块结构以及侧链交互机制的实现方式,给出了应急情报的上传、共享、下载与回溯流程。以南京市疫情发展为实证,通过情景模拟来验证本模型的有效性,并提出应对疫情的政策建议。为我国构建一个满足重大疫情防控需求且有力支撑平战结合、平疫结合应急管理的新型公共卫生情报体系提供决策参考及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微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杜娟, 马连营, 马爱进, 刘龙, 于晴, 吴清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51-5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07
    摘要   PDF (557KB)

    微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全球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领域。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机遇面前,发展微生物产业对于区域科技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健康并改善民生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阐述了微生物产业发展的宏观需求,从产业布局、技术进展角度梳理了国际微生物产业发展现状,进而总结产业发展趋势;从产业政策环境、产业规模的角度概括我国微生物产业发展态势,对微生物安全、微生物健康、微生物制造、微生物医药等产业细分方向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据此剖析发展面临的挑战。研究认为,建设系统化的大科学设施、发展产业化的系列技术、推动微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应用,是我国微生物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加强微生物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建立协同创新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围绕微生物创新平台实施创新驱动并集中打造产业集群,对提升我国微生物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毕心宇, 吕雪芹, 刘龙, 陈坚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59-6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08
    摘要   PDF (1274KB)

    在我国“绿色生产,节能减排”政策的倡导下,微生物制造产业飞速发展,涉及农业、食品、能源、化工等多领域,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本文阐述了全球微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在发酵食品、生物肥料、酶制剂、生物基、生物质能领域的发展现状,全面解析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研究表明,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涉及多个领域,研发技术不断改革创新,一些发酵大宗产业生产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新菌种新产品持续增多,工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与此同时,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也面临着核心菌种自主率低,前沿科研技术垄断,关键生产设备依赖进口等挑战。研究建议,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应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增强产业间的交叉创新,开发智能化工业生产设备,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工业化生产,实现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生物药物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于晴, 黄婷婷, 邓子新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69-7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09
    摘要   PDF (546KB)

    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药物具有结构多样、活性优良等优点,临床应用潜力巨大。本研究系统分析了我国微生物药物产业发展现状,梳理了微生物种质资源利用、优良菌种筛选和发酵工艺优化、菌株工程化改造、新型微生物药物创制等技术趋势,助力我国破解产业瓶颈、加速产业升级。我国现代微生物药物产业已经具备了坚实的资源和技术基础,但与国际领先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本研究针对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建立统筹创新的微生物医药大科学装置、加强微生物药物基础研究和技术自主研发、构建战略性人才引育系统、形成体系化产业激励政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生物安全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宋仲戬, 李曼, 胡梁斌, 王春明, 鲁曦, 刘开辉, 张丽佳, 宇岩, 吴清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79-8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10
    摘要   PDF (969KB)

    微生物安全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与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国家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本文梳理了我国微生物安全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微生物安全产业的政策环境,分析了微生物安全产业的发展需求和现状;在明晰微生物安全产业国内外发展格局的基础上,综合归纳了制约我国致病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创新及应用研发的瓶颈,提出了构建我国微生物安全产业的发展规划。研究建议,强化微生物安全创新研究平台建设;构建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以人才建设驱动能力提升;壮大微生物安全龙头企业,以标准规范保障产业发展;强化微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系统创新和工程技术研究,探索出我国微生物安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生物资源分子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羽, 马爱进, 高利芬, 彭海, 贾英民, 孙宝国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86-93.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11
    摘要   PDF (505KB)

    微生物作为全世界分布最广且拥有量最多的生物资源,应用领域广泛,具有突出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往虽已有众多微生物研究,但限于技术方法无法深入展开,随着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微生物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微生物资源分子鉴定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情况,主要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测定、核酸杂交技术、DNA指纹图谱技术、核酸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梳理了现有微生物资源分子鉴定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微生物资源分子鉴定技术存在的问题,如依赖于实验室环境,实验结果的重现性、准确性不足,缺乏相应的微生物数据库。为促进我国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建议,要继续加强对各鉴定技术的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资源鉴定平台,完善微生物资源数据库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储能钠电池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思考
    胡英瑛, 吴相伟, 温兆银, 侯明, 衣宝廉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94-102.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13
    摘要   PDF (5162KB)

    储能安全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方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钠电池技术兼具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低成本以及高安全性等优势,成为一类重要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本文重点介绍了包括钠硫电池和钠–金属氯化物电池等在内的典型钠电池体系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场景,并通过分析钠电池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现状提出了我国钠电池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支持储能钠电池相关材料科学的研究和工程化技术攻关、推动储能钠电池相关上下游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健全储能钠电池的相关标准和性能评价平台等措施,以提升我国储能钠电池技术的研发水平和技术成熟度,为我国的能源安全建设带来新的可靠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焦–氢–铁产业链发展关键技术与战略思考
    赵英杰, 易群, 王涛, 韩建超, 崔阳, 刘倩, 任忠凯, 刘元铭, 黄庆学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103-11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14
    摘要   PDF (860KB)

    煤炭、焦化、钢铁等能源资源消耗型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也伴生高能耗和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统筹考虑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等因素,构建绿色低碳且安全高效的煤炭、焦化、氢能、钢铁产业新体系,是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重要举措。本文旨在梳理煤基制氢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焦化、钢铁、氢能产业现实要素基础,提出煤–焦–氢–铁(气基直接还原铁)产业链发展的新思路。从经济性、能耗水平、碳排放等方面着手,对煤–焦–氢–铁产业链中的5种技术路径进行对比与评价,进而分析研判制氢技术耦合直接还原铁路径的发展潜力与战略选择;以山西省作为案例,具体阐述了煤–焦–氢–铁产业链技术的发展目标与产业布局。研究建议,树立清洁低碳发展理念,依托煤–焦–氢–铁产业链推进能源转型发展,制定煤–焦–氢–铁产业集群整体发展规划,协同推进相关产业链的政策、科技、人才、市场融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陆空协同多模态智能机器人系统发展战略研究
    黄强, 孟非, 余张国, 林德福, 徐彬, 朵英贤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116-121.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15
    摘要   PDF (445KB)

    陆空协同多模态智能机器人系统能够适应陆空环境,具有多模态特征,具有高级智能,能够协同完成复杂任务。该系统在社会各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是促进全球科技、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文针对发展我国陆空协同多模态智能机器人系统的重大需求,全面分析了该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地面、空中机器人及智能系统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但是陆空协同机器人系统各国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超越可能。本文提出了贯穿理论与关键技术、核心部件与单元、平台与系统装备,以及系统应用的发展目标、发展布局、发展路线图和政策建议等,从而形成相关技术体系、核心部件产业体系、智能机器人装备体系以及社会应用。研究表明陆空协同多模态智能机器人系统未来能够全方位融入智慧社会,应用于智慧医疗、教育、家居、交通、制造等领域,服务国计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戴厚良, 陈建峰, 袁晴棠, 刘佩成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122-12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17
    摘要   PDF (509KB)

    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开展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对建设制造强国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会议研讨、资料分析等多种途径,对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虽已跻身世界石化大国前列,但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科技创新引领能力不强等薄弱环节。为加快推动我国石化工业迈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大力引导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建立市场化的产能调控机制,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大技术创新支持,支撑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完善环境保护政策,促进石化产业安全绿色发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康红普, 王国法, 王双明, 刘见中, 任世华, 陈佩佩, 秦容军, 庞义辉, 曲洋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130-13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16
    摘要   PDF (719KB)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应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能源新发展格局。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类型,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但煤炭行业在效率、技术、市场、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不再适应能源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要求。本文系统分析了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的3个不平衡、6个不充分问题,结合新形势下能源发展的新要求,界定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从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3个方面着手,构建了包含创新驱动、智能高效、多元经济、安全健康、绿色低碳5个维度共23个指标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GRA-TOPSIS综合评价法对煤炭行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提出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创新驱动的绿色智能发展体系,协同融合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合作共赢的全面开放体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体系;从顶层制度安排、推进煤炭行业碳减排、提升煤炭产需平衡能力等方面给出了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王建华, 程力, 纪剑, 李兆丰, 刘元法, 陈坚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139-147.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18
    摘要   PDF (675KB)

    高质量发展是较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面临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本文从宏观层面、产业层面、企业经营3个维度剖析了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与时代意义,总结发展现状并凝练存在问题;结合统计年鉴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判近年来的行业发展水平,完成食品工业发展质量综合评价;论证提出了包括政策、科技、平台、人才队伍、环境生态、共享制造在内的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建议,坚持绿色发展并构建资源友好型社会,加强食品工业核心技术与专用设备研发,建立食品工业平台化运营模式,加强食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
    程国强, 邓秀新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148-156.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19
    摘要   PDF (603KB)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十四五”时期必须守住的底线任务,为此要强化返贫风险治理,实施“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策略,促进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本文分析了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脱贫人口返贫风险成因复杂、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乡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仍然滞后、脱贫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不足、乡村治理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等,总结了巩固拓展扶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思路,从注重增加制度供给、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激发脱贫人口内生动力等3个方面提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任务,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从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识别机制、实施扶贫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实施乡村名医堂工程、加强农村饮水质量安全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史华新, 李哲, 肖梦熊, 王硕, 黄璐琦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157-162.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20
    摘要   PDF (470KB)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在脱贫攻坚中作用显著,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乡村卫生健康事业较长时期内仍存在整体发展相对滞后、优质资源短缺、资源布局不合理等不足,仍需持续加强。本文通过开展政策研究、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专家研讨等,总结了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现实需求,梳理了健康扶贫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前瞻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有效控制因病致贫、返贫风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研究建议,持续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科学优化卫生资源和人才资源布局;立足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开展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筑牢乡村疫情防控底线;基于县域医联体/医共体机制,做好药品保障;建立医保基金区域调剂平衡机制,提升保障政策的精准度、公平性;实施乡村名医堂工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脱贫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吉庆华, 董硕勋, 曹晓峰, 刘会娟, 曲久辉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5): 163-16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5.021
    摘要   PDF (453KB)

    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是落实脱贫地区“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内容,开展脱贫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战略研究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脱贫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脱贫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风险成因,提出了保障脱贫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战略目标以及包括工程技术保障、政策保障、机制保障3个方面的战略路径,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巩固脱贫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成果,研究建议,要保持脱贫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优化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推进城乡饮水“同网、同质、同价”;建立以水价为重点的农村供水工程的长效运维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articles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5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话: 010-58556848 (技术); 010-58556485 (订阅) E-mail: subscribe@he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