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列表 期刊订阅 开放获取 关于我们
English
最新录用  |  在线预览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学科浏览  |  专题文章  |  热点文章  |  下载排行

ISSN 1009-1742 (Print)
ISSN 2096-0034 (Online)
CN 11-4421/G3
Formerly Known as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期刊介绍
    » 出版范围
    » 简介
    » 编委会
    » 数据库收录
    » 联系我们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
    » 作者指南
    » 模板下载
    » 作者常见问题
  审稿中心
    » 审稿指南
    » 在线审稿
    » 推荐审稿人
    » 致谢
  新闻公告 更多  
  • 2020年, 第22卷 第1期 出版日期:2020-05-12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Orginal Article
    秦巴山脉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研究(二期)
    徐德龙, 刘旭, 周庆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1-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01
    摘要   PDF (4362KB)

    秦巴山脉区域作为我国生态安全要地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其绿色循环发展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脱贫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围绕探究秦巴山脉区域绿色循环发展路径、为绿色创新发展和扶贫攻坚提供工程支撑的战略目标,采用归纳演绎法对区域的生态与战略价值、保护与协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据此明晰区域的绿色循环发展思路和总体定位;研究提出基于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路径、基于转型优化的产业发展路径、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建设路径、基于内外共赢的区域协同路径等四大类具体举措。期望通过秦巴山脉区域绿色循环发展的生动实践,使之成为解决区域生态与贫困矛盾问题、维护国家多维度社会及生态安全的重大范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秦巴山脉区域农业经济绿色发展战略
    刘旭, 梅旭荣, 杨世琦, 杨正礼, 邢磊, 刘宏元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9-17.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02
    摘要   PDF (548KB)

    协同推进秦巴山脉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产业发展,农业经济绿色发展是关键内容。本文根据秦巴山脉区域绿色循环发展的研究需求,深入分析该区域农业经济的现状,凝练农业经济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从农业发展政策、土地规模化经营、引导人才和资本定向流动、农业产业技术升级、劳动力素质提升、产业融合发展、世界名山品牌树立等方面完整阐述农业经济绿色发展的创新路径;针对性提出保障措施:推动区域发展的共同认识与学术研讨、示范农业经营的规模化/ 品牌化/ 专业化、建立农村产业金融机制、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优化基层组织作用、统筹城乡发展空间等。研究建议,设立秦巴山脉区域农业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特区,通过生态制度创新引导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秦巴山脉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周庆华, 牛俊蜻, 申研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18-24.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03
    摘要   PDF (892KB)

    本文通过探讨秦巴山脉的协同目标和空间模式,为秦巴山脉核心腹地的生态保护和外围城市地区的绿色发展,提供区域、空间及战略协同路径的支撑参考。文章采用归纳演绎法,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地区的发展经验,以及自身特殊价值、发展基础、战略使命等方面的论证分析,进行区域协同发展路径和协同空间模式的探讨。提出将秦巴山脉区域建设成为国家生态保护与特色创新发展示范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协同目标建议;同时,提出基于绿心模型和网络城市群的空间协同组织模式。秦巴山脉的绿色发展不可就秦巴论秦巴,应协同周边城市地区,构建体现秦巴山脉生态特色和信息时代特征的空间协同模式,并争取成为国家层面的国土空间战略,最终取得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区域协同”推动秦巴山区更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孙志燕, 施戍杰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25-31.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04
    摘要   PDF (485KB)

    秦巴山区是我国11 个连片贫困区之一且生态价值极为突出,区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调研区域内地级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环秦巴山区域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空间相关性、产业结构的相似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内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与贫困落后地区尚未形成联动发展;区域内产业高度同质化成为制约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的瓶颈因素;基于行政区的发展模式使得区域的生态屏障功能被过度“碎片化”,导致区域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建议着眼于秦巴山脉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转变发展理念,突破一地一域的行政限制和条块分割,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引导,以“协同”为核心来推动区域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秦巴山脉区域水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侯立安, 张林, 李鸽, 何强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32-3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12
    摘要   PDF (538KB)

    水资源的安全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是秦巴山脉绿色循环发展的关键环节,对寻求区域绿色循环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秦巴山脉区域内节水型社会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资源费改税及水权试点建设等发展现状,分析了水源利用、用水意识、污染治理、资源改革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依据国家相关规划,提出了以节约优先、完善机制、科技支撑为主的区域水资源经济总体发展思路。研究给出了秦巴山脉水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提高非常规水源利用率;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推进水价体制改革,完善水权制度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创新水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协调统筹“水资源– 水环境– 水生态– 水产业– 水文化”,支撑实现秦巴山脉水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秦巴山脉区域战略新兴与高成长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刘炯天, 汤建伟, 黄进勇, 任瀚, 周阳敏, 李建东, 蔡玉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39-4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14
    摘要   PDF (1780KB)

    本文总结秦巴山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亟需构建强生态条件下的现代工业和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的总体战略目标。探讨秦巴山脉区域生态与产业协同绿色发展模式,指出培育、发展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与高成长绿色产业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一圈多轴一网二区”的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生态– 产业协同双向梯度发展”的动力模式。构建包含评价指标、产业类型筛选和技术评价等内涵的产业发展评价体系。分析产业布局原则、环秦巴山脉区域协同发展群产业布局及产业关联效应。阐述发展战略性新兴与高成长绿色产业的政策建议:坚持绿色经济为主的产业发展道路;打造新的跨区域协作政策机制;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加强绿色资本输入;推动绿色产业与乡村振兴的紧密结合;培育社会企业与制度企业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绿色产业整合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秦巴山脉区域跨域性政府协同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袁晓军, 温娜, 张近乐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50-5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05
    摘要   PDF (643KB)

    区域性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同区域内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合作,而秦巴山脉区域内的多头治理以及政府间缺乏政策协调的现状,已经明显制约了区域经济建设、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秦巴山脉区域内各地方政府目前协同合作中表现出的缺乏系统规划和全局思路、合作程度较浅以及合作领域较窄等问题,本文阐述了组织间合作网络理论,分析了长江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据此提出了构建秦巴山脉区域三级协同治理体系的总体思路。研究建议:进一步加强秦巴山脉区域的统筹规划、在国家层面设立专门机构来落实协同治理的“协调人”角色、发挥区域性重点建设工程对协同治理的引领和实践作用、推动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的人员交流和换位思考。相关研究可为秦巴山脉区域建立区域政府协同治理机制、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秦巴山脉区域城乡空间流域化发展策略
    吴左宾, 程功, 王丁冉, 郭乾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56-63.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06
    摘要   PDF (7293KB)

    秦巴山脉区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区域山形水势相互交织、山地水文过程显著,呈现出典型的流域化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秦巴山脉区域城乡空间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区域城乡空间流域化发展的必要性;以流域为分析视角,以多尺度流域基底划定为依据,确定了秦巴山脉区域流域等级体系框架和五级流域划分;提出了秦巴山脉区域城乡空间发展策略——以流域生态管控为基础的城乡结构,以流域绿色转型为导向的城乡模式,以流域联动发展为组织的协同管控。研究表明:流域作为秦巴山脉区域典型的生态单元,与城乡空间发展的耦合程度较高;以流域为载体的城乡空间规划与制度管控有助于促进秦巴山脉城乡绿色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秦巴山脉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及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宋婷, 李岱青, 张林波, 王光镇, 高艳妮, 杨春艳, 冯朝阳, 马欢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64-72.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07
    摘要   PDF (4076KB)

    秦巴山脉地区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健康、控制生态过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构建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该地区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在对秦巴山脉地区水源涵养、物种多样性、生态固碳和土壤保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这四项生态服务功能在生态资产价值中所占比重赋予权重,结合生态系统敏感性分析结果,采用景观生态的源汇理论,利用热点分析工具识别秦巴山脉地区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内河流水系、关键物种分布特征、自然保护区分布等要素形成带状生态廊道和踏脚石生态廊道;最终形成由6 大重要生态斑块、10 条河流廊道、2 条生物通道,以及26 处踏脚石廊道组成的秦巴山脉地区生态安全格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在生态服务现状基础上提出的规划策略,可为秦巴山脉地区国家公园规划布局,区域生态保护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秦巴山脉区域传统产业现状及绿色转型发展对策
    李辉, 赵炜, 周媛, 闫自全, 孙静伟, 张同仁, 张志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73-7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15
    摘要   PDF (363KB)

    为解决秦巴山脉生态保护任务艰巨,改善民生需求迫切的矛盾,本文在分析秦巴山脉区域传统产业现状和影响该区域传统产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秦巴山脉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突出区位比较优势,以创新化、集群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依托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农林畜牧特产品加工产业、现代中医药产业、丝麻纺织和服装业、水产业、空气产业、健康养老、养生与休闲旅游产业等特色新产业,提质增效改造升级航空、数控机床、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高技术电子等制造业,大力限制煤炭、矿产 、建材、冶金、重化工等高耗能和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秦巴山脉区域河流自然风景价值保护初探
    吴书悦, 刘海龙, 周语夏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80-8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08
    摘要   PDF (968KB)

    秦巴山脉区域是我国众多重要河流的发源地,与河流相关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区域近年来开展了清理自然保护区内的小水电等恢复河流自然状态的行动,河流管理也正在从侧重开发利用向综合管理转型。本文论述了秦巴山脉区域河流具备的自然与风景价值,指出了秦巴山脉区域现有保护地体系在河流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梳理了新形势下秦巴山脉区域河流综合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对秦巴山脉区域实施河流自然风景价值保护提出初步建议,包括:①调查秦巴山脉河流资源;②开展河流分类保护与修复;③建立河流保护地、完善管理机制与立法保障;④加强社区共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秦巴山脉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空间体系研究
    周语夏, 刘海龙, 赵智聪, 杨锐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86-9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09
    摘要   PDF (4641KB)

    为了优化秦巴山脉区域的生态空间格局,保障我国中央生态屏障的生物多样性与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供给,在秦巴山脉区域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空间体系,研究通过分析指示物种的适宜生态环境条件,进行最小成本路径分析,对秦巴山脉主要生态廊道进行空间识别,并结合现有保护地分布做保护空缺分析。研究建议在秦巴山脉新增伏牛山国家公园,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陕西片区新增秦岭国家公园,从而形成该区域4 个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新增其他类型自然公园,进一步完善现有自然保护地在重要珍稀物种及水源地保护空缺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的秦巴山脉区域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与模式研究
    雷会霞, 敬博, 朱依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96-110.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10
    摘要   PDF (6936KB)

    为应对秦巴山脉区域乡村人居空间布局分散且与自然保护地矛盾突出、乡村人口外流、产业经济羸弱以及环境特色品质缺失等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思路,对秦巴山脉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与模式进行了思考和研究,提出了符合地域特征、协调保护与发展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和村庄差异化发展模式,并通过乡村人居空间整理、乡村绿色产业发展、乡村特色风貌营建以及乡村服务体系完善等具体措施,积极探索具有秦巴地区适宜性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研究表明,通过有效协调乡村与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关系,可以开创秦巴山脉区域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社区共管与协调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基于秦巴山脉区域5 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张引, 刘海龙, 杨锐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111-11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11
    摘要   PDF (542KB)

    社区共管是协调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共管典型案例的协调路径、成功经验和现状问题,旨在为秦巴山脉自然保护地社区共管机制提出优化建议。笔者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九寨沟、唐家河、朱鹮、太白山、白水江5 个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典型案例。本研究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角度归纳出社区共管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的12 种方式,总结了四点成功经验(以政府力量为主导、以多元路径为基础、以区域特征为前提、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和四点现状问题(生态产业不健全、社区权能待提高、生态文化欠弘扬、政府支持不到位)。本文从公平与效率、集权与分权、公益与私益三个角度对社区共管进行了理论反思,并从国家、区域和自然保护地三个层面提出了完善秦巴山脉区域自然保护地社区共管机制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秦巴山脉区域林业产业发展研究
    郑东晖, 后华, 翟明普, 渠美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120-126.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13
    摘要   PDF (385KB)

    林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本文系统梳理了秦巴山脉区域的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详细开展了区域林业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SWOT)分析,以专家问卷调查作为数据来源,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统计分析的方式寻找出对秦巴山脉林业产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要素,以之作为区域林业产业发展战略制定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生态环境问题、集约化程度低、森林旅游业发展机遇、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方面是秦巴山脉区域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区域林业产业发展重在于生态建设,应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大力发展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保障区域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天基信息系统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李双博, 张艳松, 李德仁, 王礼恒, 王崑声, 徐源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127-132.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16
    摘要   PDF (1189KB)

    作为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天基信息系统服务于国防和经济建设,正朝着一体化、动态化、实时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立足中国航天长远发展,以文献调研、专家咨询为研究手段,详细开展国外天基信息系统发展现状梳理与总结;凝练我国在本领域的政策、产业、装备和技术发展情况,并对天基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概括;重点分析了我国天基信息系统面临的体制机制、政策保障、技术能力、产业发展等短板问题。研究建议,完善体制机制来统筹协调天基信息系统资源,健全法律法规来引导天基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突出技术创新来建设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创新发展理念来构建天基信息实时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美国空间基础设施领域军民商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郭姣姣, 李德仁, 王礼恒, 马雪梅, 徐源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133-13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17
    摘要   PDF (852KB)

    空间基础设施领域已成为军民商一体化发展的核心领域,战略价值凸显。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和情报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了美国空间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重点从顶层战略、政策法规、组织管理等方面着手,对美国空间基础设施军民商一体化发展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提炼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空间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借鉴。研究发现,未来我国需进一步谋划空间基础设施领域军民商一体化发展;设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相关单位;加强卫星应用技术的研发与攻关,奠定装备发展的技术基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空间基础设施领域军民商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医学专业目录设置的国际比较及对策研究
    余中光, 张鹏俊, 张知新, 王辰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139-14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18
    摘要   PDF (297KB)

    医学专业目录设置对于促进医学学科发展、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高等院校实施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健全、科学的专业目录显得尤为重要。为助力我国医学学科发展,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我国医学专业设置现状,系统比较了中国、美国、英国的医学专业目录类别与特点。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医学专业目录设置存在专业目录不统一、专业设置数量和内容相对滞后、临床医学专业过早专科化、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目录衔接不畅等问题;建议采取统一医学专业目录、丰富学科内涵、体现交叉学科特点、建立规范的医学专业准入和退出机制等举措,推进医学专业目录与国际接轨,为培养合格、规范的医学人才提供路径指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型模块化反应堆陆战场能源保障应用历程及启示
    陈荣江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1): 146-152.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1.019
    摘要   PDF (4264KB)

    微型模块化反应堆(vSMR)因其陆战场能源保障的重大潜力而成为军事强国的关注热点,具有机动灵活、供能迅速、成本优势明显、安全性高等特征。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等战场出现了燃油消耗大、补给难、成本高、风险突出等问题,因此开始重新审视vSMR 的军事能源保障用途。本文从美国陆军发展vSMR 的历史过程入手,对当前具有代表性的vSMR方案进行了介绍;系统分析了基于vSMR 技术的移动反应堆电源(MNPP)在地面军事行动中的应用场景、使用方式、主要优势及挑战。研究提出,我国应积极开展vSMR 军事应用的发展论证工作,立足国情军情,探索其在固定营区、机动战场、海外行动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模式;以军事需求为牵引,加强军地协同攻关,加速推进vSMR 技术的应用步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articles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5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话: 010-58556848 (技术); 010-58556485 (订阅) E-mail: subscribe@he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