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第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7-02
    

  • 全选
    专题报告
  • 臧其吉,吴玉树,曾树谷,杨悌惠
    2000, 2(5): 1-7.
    PDF

    介绍了高速铁路的产生过程、定义、主要类型、主要技术经济优势、世界高速铁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了高速铁路是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包括高速铁路线路是高速行车的基础,高速列车是高速行车的核心,行车指挥系统是高速行车的中枢,安全监控系统是高速行车的保障。

  • 严陆光
    2000, 2(5): 8-13.
    PDF

    20世纪,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发展令人瞩目,高速磁悬浮列车技术已成熟到可建造实用运营线的程度,从而使人类地面客运的速度可望在21世纪中前期达到550km/h的新水平。文章简要叙述了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发展、特点与优势,它主要适用于长距离、大城市间、大流量的客运。从我国的国情与未来需求出发,指出它最适合于我国高速客运专线网的发展,就京沪高速铁路而言,也比高速轮轨列车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发展高速磁悬浮列车体系是当务之急,并对当前应抓紧试验运营线的建设等工作提出了建议。

  • 何邦模,黄建苒,戴未央,穆恩生,马大炜,李群仁
    2000, 2(5): 14-20.
    PDF

    从提高交通运输速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我国客流的特点出发,论述了中国需要高速铁路;从京沪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铁路扩能的最佳方案以及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战略意义等方面,论证了修建京沪高速铁路是正确的战略抉择;简述了我国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技术储备和技术路线;介绍了京沪高速铁路的预测运量、可能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及社会经济效益;对修建京沪高速铁路提出了具体建议。

  • 黄志询
    2000, 2(5): 21-27.
    PDF

    文章讨论了进入21世纪时物理学和电子学的现状和若干前沿课题,涉及真空能、电子负质量、量子势、虚粒子、超弦理论、快子,以及EPR思维实验、量子交缠与量子远距传物、量子信息学、量子计算机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

  • 孔梅影,曾一平
    2000, 2(5): 28-30.
    PDF

    以分子束外延(MBE)GaAs基微结构材料为基础制作的HEMT,PHEMT等器件在信息产业中已广泛应用,在国外并已进入产业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科院半体所研制的MBE GaAs基材料,已被成功地用于制备出一系列新型半导体器件;其HEMT,PHEMT微结构材料的实用化性能指标已经基本达到国际一流产品的水平;并对MBE GaAs材料如何走向产业化进行了探讨。

  • 院士论坛
  • 刘广志
    2000, 2(5): 31-33.
    PDF

    论述了人造金刚石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目前我国的人造金刚石产量已居世界首位。进入20世纪末,人造金刚石新品种不断涌现,CVD、卡邦、世界首颗超厘米级C60单晶也研制成功。

  • 梁应辰
    2000, 2(5): 34-43.
    PDF

    三峡工程是当代全球最大的水利工程,其中的每一项重大工程技术设计与施工建造,均可列为世界水利工程的难题和典型案例,是人类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文章根据1994年开始的三峡通航建筑物技术设计的全面审查,就通航建筑物总体布置,船闸输水系统和船闸水力学,永久船闸高边坡设计,永久船闸水工结构,升船机,技术设计阶段的科研工作成果等6个部分做了阐述和讨论。

  • 学术论文
  • 杨炳儒,唐菁
    2000, 2(5): 44-50.
    PDF

    文中提出基于模糊语言场和模糊语言结构的知识表示新型框架,并提出能够综合处理模糊不确定性与随机不确定性的广义细胞自动机和广义归纳逻辑因果模型。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基于模糊状态描述的新型不确定因果归纳自动推理机制,并讨论其在智能控制器研制中的应用。

  • 李玉成,崔丽芳,于洋,董国海,高家俊,庄士贤
    2000, 2(5): 51-59.
    PDF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讨论了平缓岸坡条件下不规则波的破碎指标、波浪谱变形与破碎特点及其计算方法和不再发生破碎的岸坡条件,并与物模实验结果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吻合较好。

  • 卞有生
    2000, 2(5): 60-65.
    PDF

    农业生态工程数学模型的任务在于提供对于系统现状及其功能、结构的认识,并用于预测系统即将发生的行为,进一步外加某种措施,对系统实施控制,以求达到它的最优化。文章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试验,建立了小型农业生态工程的数学模型。并以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一家农户为例,介绍小型农业生态工程的数学模型,及其在指导实际建设中的应用。

  • 赵宪文
    2000, 2(5): 66-71.
    PDF

    从森林火灾成灾的三个基本因子(火源、环境和可燃物)入手,在宏观上对西南地区森林火灾预报方法进行了探讨。在预测林火发生方面,考虑到人为火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有很大随机性,因而采用了马尔科夫随机过程理论。在分析成灾环境时,采用了与天、地、生相关分析的方法。特别在可燃物的贮量估测方面,用航天遥感数据,提出一套新的框算方法,为在区域的尺度上估测森林火灾给出了有效的、定量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可信度。

  • 研究报告
  • 温克刚,李黄,李泽椿,陈新强
    2000, 2(5): 72-76.
    PDF

    文章概述了大气科学的涵义及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包括防灾减灾、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大气科学造福人类的途径是通过大气信息的开发利用,而必须按信息工程的特点进行工程化。简要回顾气象主要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其应用效益,提出未来30年内的发展和大气科学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需要建设的若干骨干工程: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工程、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延伸工程、中尺度(局地)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工程、人工影响天气系统工程、气象服务体系工程等,以及进行建设的若干主要措施。

  • 肖文德,袁渭康
    2000, 2(5): 77-83.
    PDF

    火电厂烟气脱硫(FGD)是重要的洁净煤技术之一。发达国家主要采用以石灰石为脱硫剂的钙法,投资大,成本高,石膏无利用价值,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作者提出了一种以合成氨为基础的新氨法(NADS),回收烟气中的SO2,生产硫酸铵、磷酸铵或硝酸铵化肥,并联产工业浓硫酸,已在2.5万kW机组试验成功,建立了计算机模拟软件。与现有同类技术相比,NADS可节省投资70%以上,减少运行成本70%以上。文中给出了一个20万kW机组和一个30万kW机组的经济分析,NADS的投资分别为6000万元和8000万元,投资回收期分别为8年和5年。该技术在我国具有十分巨大的应用。

  • 综合述评
  • 王立行,袁晴棠
    2000, 2(5): 84-89.
    PDF

    介绍了国外石化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概况,着重介绍了先进控制及优化技术的主要功能和技术要点,针对国内石化企业的差距提出了发展对策。

  • 2000, 2(5): 90-90.
    PDF
  • 2000, 2(5): 91-91.
    PDF
  • 简讯
  • 2000, 2(5): 92-92.
    PDF
  • 2000, 2(5): 93-93.
    PDF
  • 2000, 2(5): 94-94.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