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第3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07-02
    

  • 全选
    贺钱学森院士90华诞
  • 谈庆明
    2001, 3(10): 1-6.
    PDF

    介绍了钱学森先生在近代力学和技术科学发展中的贡献,特别是介绍了他为实现超声速飞行和火箭技术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所做的贡献。在研究过程中他不断开创出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和喷气推进学等新的技术科学,从而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我们要学习体现在他身上的超前意识和务实精神,学习、理解并大力开展他所倡导的技术科学的研究工作。

  • 郑应平
    2001, 3(10): 7-12.
    PDF

    文章首先介绍了控制论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以及历史回顾,并特别强调其在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而介绍了钱学森《工程控制论》的内容、观点及其在整个控制论发展过程中的承前启后作用,特别强调了它定位于面向工程应用的理论及其技术科学的特点,即把工程实际中行之有效的原理和方法整理总结成为理论,又将此理论在解决工程问题中不断充实、提高和发展。随着他结合系统工程和大系统、复杂系统乃至复杂巨系统的控制问题逐步形成的综合集成方法论体系,进一步明确了他对控制论在系统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现代发展方向的观点,对现代控制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中具体介绍了系统工程、 系统科学体系和复杂系统控制理论的发展和融汇, 指出它们已成为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重要方面。最后简要介绍了当前信息科学全面发展的趋势,以及系统和控制理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使命。

  • 专题报告
  • 陈昌礼
    2001, 3(10): 13-21.
    PDF

    提出内陆盆地增加降水量的三项必要和充分条件,即西风带、高山山脉冷凝作用和广大湿地提供水 气源。提出海水西调工程,从渤海西北海岸提水到大兴安岭南端,经内蒙古北部到达新疆,目的是恢复和扩大 西北湿地,治理沙漠和沙尘暴。工程将产生十大经济和生态效益,其中4条效益是不可替代的。

  • 沈久珩
    2001, 3(10): 22-27.
    PDF

    大力传感器是现代重型装备的高科技电子信息器件。文章围绕重型大力传感器的微型化问题论述了重型装备大力测量的意义、特征及发展,讨论了大力分流测量的物理模型,介绍了作者发明的超轻型附着式大力传感器及其工程应用。

  • 院士论坛
  • 周光耀
    2001, 3(10): 28-32.
    PDF

    我国自行开发的变换气制碱新工艺有很强的竞争力。但由于其中的主要设备碳酸化塔结构大型化困难,多年来只在小型厂中采用,发展不快。新开发的大型碳酸化塔已在最近投产,该塔克服了传统的索尔维碳酸化塔的缺点,这项技术开发成功将促进变换气制碱技术的发展,增强我国纯碱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张杰
    2001, 3(10): 33-35.
    PDF

    在当今水环境劣化趋势日益严峻,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势态下,在污水深度处理、超深度处理和回收利用已经实用化了的今日,排水系统不应仅仅是排除雨水、污水及保护城市环境和公共水域水质的基础设施,更应升华为维系城市健康水循环和良好水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人类社会的生命线工程。城市污水作为可贵的淡水资源已为世人所瞩目。文章阐述了在排水系统功能、规划和设计方面的新构想和新观念。

  • 学术论文
  • 翟传润,战兴群,张炎华,冉祥耒,赵克定
    2001, 3(10): 36-40.
    PDF

    以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平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采用了CMAC神经网络作为控制器,实现运动轨迹的跟踪。仿真表明所作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是正确的,控制器具有较强的抗负载干扰能力和良好的鲁棒性。

  • 滕斌,李玉成,孙路
    2001, 3(10): 41-47.
    PDF

    对于波浪与透空外壁同轴双筒柱的相互作用问题,利用速度势的特征函数展开式和透空壁内流体速度与两壁间压力差成正比的线性模型,建立了一个线性解析解。应用这一模型开展了数值实验,用以检验孔隙系数和透空部分大小以及内外柱径之比对双筒柱上波浪力和波面高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外壁孔隙系数和透空部分大小对波面升高和波浪荷载有很大影响,通过调整各个系数,应用双筒透空柱可以减小周围的波面高度及其上的波浪荷载。

  • 涂承媛,曾衍钧
    2001, 3(10): 48-52.
    PDF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变结构解耦控制策略,并用于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避免了传统解耦控制所必须的建模过程,特别是避免了相应的大量复杂的矩阵运算。阐述了其控制知识库中的一些模块,给出了其算法要点。提出的策略成功地用于一个3×3强耦合系统一三绕组加热标准温度源的恒温控制,得到了温 度稳定性和温度均匀性都优于1℃的效果,这是传统方法用于该系统所无法实现的。

  • 曲庆文,王梅,柴山,姚福生
    2001, 3(10): 53-58.
    PDF

    根据吸附理论和分子间能量的变化规律来确定表面相互作用程度,以此可定义吸附层,得出吸附层 厚度的分析计算式。吸附层厚度对研究薄膜润滑是最关键的因素,是薄膜与厚膜不同分析的关键点。根据分子 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及流体力学的基本定义得出指数型粘度修正的表达式,用于确定微小间隙内流体粘度的变 化规律,从而建立薄膜润滑理论模型,计算薄膜润滑轴承的特性。

  • 陈德成,魏震松,曲广吉,朱安文,肖益芳
    2001, 3(10): 59-63.
    PDF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讨论了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并且提出了作者的观点;提供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达到实际工程应用水平的修正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计算过程,指出了修正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途径。

  • 研究报告
  • 陈庆华,魏仑,龙晋明,李俊昌
    2001, 3(10): 64-71.
    PDF

    运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0Cr钢表面制备了(TiO2+B2O3+Al2O3+TiB2)/NiCrAl金属陶瓷涂层,其中的TiB2和Al2O3陶瓷颗粒在激光加工过程中原位反应生成;对熔覆层的组织、物相、元素分布和显微硬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熔覆层中的主相依次分别是γ-Ni,γ′,Al2O3和TiB2,熔覆层的微观结构和硬度主要和激光处理参数和熔覆层化学组成有关[1~9];陶瓷相的原位生成和加入,大大改善了熔覆层的硬度和覆层/基体界面的结合性能。

  • 黄立新,钟运猷,韩磊,王占军,唐金鑫,王宗濂,周瑞君,周荣
    2001, 3(10): 72-76.
    PDF

    通过对造纸工业中黑液污染治理的研究,提出了制浆造纸提取黑液的蒸发浓缩+喷雾干燥的新工艺, 对已在实践中运用过的蒸发+喷雾干燥工艺加以研究、归纳,并对蒸发+喷雾干燥的新工艺进行了经济分析。实践证实,运用该工艺不仅能实现制浆造纸黑液零污染排放的达标治理,而且可获得木质素类副产品,为企业 增强了活力。

  • 现代管理
  • 王家柱,徐长义
    2001, 3(10): 77-81.
    PDF

    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开工8年来,建立健全了一套比较完善的 质量保证体系,实行了全过程、全方位、分层次的质量管理,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工程质量良好,满足 设计要求。文章在详细介绍三峡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础上,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 综合述评
  • 袁俊
    2001, 3(10): 82-85.
    PDF

    2000年2月美国制定了 “国家纳米技术战略”,引起世界各国的巨大反响,日本、欧洲的工业先进 国家先后制定了纳米技术发展规划。纳米科技这一崭新的前沿学科,被视为新一轮材料革命的核心,在航空航 天领域将产生重大影响。文章综述了纳米技术的概念、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的研究情况。

  • 周松林
    2001, 3(10): 86-89.
    PDF

    闪速熔炼是当今铜冶金中最具有竞争力的熔炼技术,被认为是标准的清洁炼铜工艺。目前,全球粗铜产量的50%是采用该技术生产的。由于闪速熔炼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世界上大部分新建或改扩建的铜企业均选择该工艺。文章就铜闪速熔炼的特点及发展,阐述了我国铜冶金的现状,提出了我国铜冶金的主要发展方向。

  • 2001, 3(10): 90-92.
    PDF
  • 2001, 3(10): 93-94.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