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第4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07-01
    

  • 全选
    专题报告
  • 宋健
    2002, 4(10): 1-10.
    PDF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近300年中,制造业的出现和工业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文章对制造业历史地位、现在的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科学分析。阐述了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化的中心,技术进步的主要舞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国防安全的保障。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业化还有很大差距。在现存的不平等、不合理的世界秩序中,没有自己强大的制造业,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实现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21世纪我国制造业肩负的重大使命和艰巨任务,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中,建立起先进、强大的中国制造业。

  • 张乃通,张中兆,初海彬,刘会杰
    2002, 4(10): 11-16.
    PDF

    介绍了国际上出现的三种星座通信系统,重点分析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并对发展卫星移动通信做了几点思考。

  • 陈俊愉
    2002, 4(10): 17-20.
    PDF

    指出花卉业是朝阳产业,比较分析了我国花卉业与世界花卉业之特点与异同。以1999年我国首次举办’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园)为例,指出事实证明中国园林花卉业达到国际一流是可能的,但在“中华特色”上尚需大力加强。中国园林花卉业亟待加强领导、明确方向、扬长避短、全面复兴。剖析了中国花卉业“入世”后面临的严峻挑战,找到了“花卉新四化”的方向——认为这是顶着压力、抓住机遇的最佳对策。在五六十年内达到先进国家花卉业现有水平,是可能的,中国花卉业定要实现全面复兴,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二三百年之路:即从世界园林之母的资源优势,达到并发挥全球花卉王国的生产与经营优势。

  • 杨锦宗
    2002, 4(10): 21-25.
    PDF

    指出精细化工是衡量化学工业水平的一个标志,提出并讨论了发展精细化工必须考虑的,包括环境保护、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合成关键技术、专用化技术、资源和科技创新等问题。

  • 院士论坛
  • 徐志磊
    2002, 4(10): 26-30.
    PDF

    核武器是特殊的复杂系统,对使用有效性、安全性、可靠性有特殊的要求,核武器的工程研制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方法进行的,强调基础应用研究,加强系统研究和计算机数值模拟。对复杂系统环境适应能力的力学和材料科学的数值模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数值模拟的关键建模和试验设计,目前对复杂系统还没有普适的建模理论,21世纪科学的发展,必将在各种学科领域中加快数值模拟的应用。

  • 邱定蕃
    2002, 4(10): 31-35.
    PDF

    资源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不能无限制地开发自然资源(矿物),而应该尽可能反复利用,逐步建立起资源循环。资源循环学,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这些产物建立循环系统的科学。资源循环是一个规律,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资源开发又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尽早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重视,制定相应法律,科技、教育先行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江亿
    2002, 4(10): 36-39.
    PDF

    合理利用天然气是东部大城市急待解决的问题。指出燃气部分取代燃煤,不应该是简单的燃料替换,而应充分利用燃气的特点。提出分户式燃气炉采暖、“以电定热”的热电联产系统和分布式小型CHP系统等合理应用燃气的方式,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解决城市供热问题,削减电力负荷峰谷差。

  • 学术论文
  • 刘红,杨帆,张笑冰,张继瑜,杨国威,董杰,薛颖,侯云德,袁正宏,闻玉梅,徐建国,陈洪松,马大龙,王宇,杨剑,沈岩,强伯勤,吴洪涛,贺秉坤,吕渭川,金奇
    2002, 4(10): 40-47.
    PDF

    福氏2a志贺菌(Shige flexneri serotype 2a)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体。本文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福氏2a志贺菌301株(Sf301)(我国细菌性痢疾的优势流行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初步分析。该基因组包括一条由4 607 203个碱基对(bp)组成的环状染色体和一个含221 618 bp的侵袭性大质粒pCP30l以及另外两个小质粒。通过将Sf301的染色体序列与其亲源关系相近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K-12菌株MG1655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Sf301的染色体上有572 Kb特异性序列,并垠成了320个长度大于50 bp的“痢疾岛”(Shigella-island,SIs),其中大于1 Kb的共计131个。这些岛共包含519个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s,ORFs),多数SIs的一侧或两侧均伴有插入序列元件、转座子或者tRNAs。G+C含量及密码子使用频率等分析显示出部分SIs的外源性。通过结构及ORF编码产物功能的分析,鉴别出9个可能与痢疾杆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岛”,其中7个可能的毒力岛为首次发现。

  • 洪迈生,李自军,苏恒,叶飞帆
    2002, 4(10): 48-51.
    PDF

    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重建的虚位数据法,用此方法,可以按需要任意选择只分离形状误差或只分离运动误差,或者任意安排分离这两类误差的先后顺序,而不必变更传统的形状误差检测-分离系统,方式灵活,使用方便。

  • 王云明,孙小菡,张明德
    2002, 4(10): 52-56.
    PDF

    提出了基于束传输法(BPM)的大孔径光纤锥形过渡器理论分析模型。讨论了过渡器在纵向边界线性和非线性情况下(包括类似正弦型和余弦型变化),分别以大小端作为输入端口,耦合角度以及耦合长度对过渡器的损耗和耦合效率的影响,得出了过渡器最佳纵向边界、耦合角度和耦合长度。

  • 研究报告
  • 郑颖人,赵尚毅,张鲁渝
    2002, 4(10): 57-61.
    PDF

    通过对边坡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进行强度折减,使边坡达到不稳定状态时,非线性有限元静力计算将不收敛,此时的折减系数就是稳定安全系数,同时可得到边坡破坏时的滑动面。传统条分法无法获得岩质边坡的滑动面与稳定安全系数。该方法开创了求岩质边坡滑动面与稳定安全系数的先例。文章对此法的计算精度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算例表明采用摩尔-库仑等面积圆屈服准则求得的稳定安全系数与简化Bishop法的误差为3%~8%,与Spencer法的误差为1%~4%,证实了其实用于工程的可行性。

  • 张万钧,郭育文,黄明勇,王斗天,张民胜
    2002, 4(10): 62-66.
    PDF

    文章从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出发,结合天津开发区在基础设施及园林绿化建设中面临土源紧缺的现实,将周边地区大量存在的海湾泥、粉煤灰、碱渣土等废弃物配制成一种新型种植基质以代替农田客土,并对其理化性质和对植物的适宜性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实验及推广结果表明海湾泥与碱渣土或粉煤灰按3∶1比例混合最适宜,同时该配比基质在土壤改良和植物适宜性方面均优于滨海盐土,其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 陆永军,陈稚聪,赵连白,邵学军,杨美卿,李云中
    2002, 4(10): 67-72.
    PDF

    根据实测地形和水文泥沙资料,分析了葛洲坝枢纽运用后宜昌河段的河床冲淤变化、推移质和床沙的粗化以及枯水位的变化。由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成果,预测了三峡工程施工期及初期运用阶段葛洲坝枢纽近坝段水位下降及对通航的影响。

  • 学术研讨
  • 杨春燕,张拥军
    2002, 4(10): 73-78.
    PDF

    可拓策划是从处理矛盾问题的角度,应用可拓学的方法而进行的策划。文章简介了可拓策划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试图用形式化的方法告诉人们,在遇到矛盾问题时,如何生成策划创意,如何进行全面的资源分析、寻找可拓资源,以化不相容为相容,化对立为共存。在可拓策划的实务操作部分,介绍了资源整合的可拓策划、项目的可拓策划、市场开拓的可拓策划及危机防范与处理的可拓策划。

  • 王伯鲁
    2002, 4(10): 79-83.
    PDF

    以人类运输活动所采用的主要驱动力为依据,把运输技术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概括地指出了载体技术与路港技术是构成运输技术系统的基本单元,其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运输技术进步;阐述了运输技术体系的内部构成与外部联系;从运输活动的基本矛盾出发,结合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现实,对现代运输技术的四个发展方向做了概括性描述。

  • 学位论文精选
  • 甘朝钦
    2002, 4(10): 84-89.
    PDF

    通过引入分布式结构+反馈回路+波长分组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波长三次重用的多波长星形光网络。这种新的网络通过多耦合器内连和网络所有信道波长的三次重用,使网络规模和网络最大吞吐量都达到常规WDM星形网的4倍;通过单纤双向传输,在网络节点数相同的条件下,可节省光纤50%;通过采用分布式结构,使网络的抗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 综合述评
  • 黄志洵
    2002, 4(10): 90-93.
    PDF

    自从前苏联的V. Lubimov(1980年)和瑞士苏黎世大学的W. Kundig(1986年)发表了关于中微子质量的研究以来,进一步的工作已在日本等国展开;现在有一批实验室在进行中微子研究。文章论述了两个关键问题,即光子与中微子的相似性和令人感兴趣的超光速中微子理论。

  • 简讯
  • 2002, 4(10): 94-94.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