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第5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7-01
    

  • 全选
    专题报告
  • 卞有生
    2003, 5(7): 1-10.
    PDF

    城市环境安全已成为当前环境问题的新热点。文章在分析北京当前所存在的环境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城市环境安全及突发重大环境灾害应急行动预案研究。内容包括:北京城市环境安全研究;北京市环境灾害综合区划研究;北京市环境灾害管理决策咨询信息系统研究;北京城市气象灾害的防御及应急救援行动预案研究;应用GIS技术进行北京森林防火的研究;北京市沙尘暴的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北京市健康安全与卫生防疫研究;北京市地震灾害防御研究;北京城市生命线系统工程的改造、完善与建设研究;北京市突发重大环境灾害应急救援行动预案编制研究;环境灾害对北京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有关经济问题的研究。

  • 戴会超
    2003, 5(7): 11-16.
    PDF

    三峡二期深水高土石围堰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高难度工程项目,其面临的技术难题远远超过国内外同类工程的水平。在1998—2002年4年多的运行中,围堰保护了左岸大坝和厂房的施工基坑,并经受了1998年长江大洪水的考验,使二期工程得以顺利建成。二期围堰工程质量优良,圆满地完成了历史任务。文章从试验研究、设计施工、组织管理、安全监测及运用后拆除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介绍。

  • 姚康德,尹玉姬,张宝连,赵立国
    2003, 5(7): 17-23.
    PDF

    在介绍RNA病毒结构、生殖、复制和转录的基础上,综述了抗病毒策略,其中包括抗SARS药物设计,RNA干扰,DNA疫苗释放系统,调控蛋白与糖胺聚糖衍生物或类似物相互作用,天然药物及肺泡组织工程等。这些实例涵盖了RNA病毒与蛋白质、DNA及多糖等生物材料的相互作用。生物材料作为基质或载体正在向细胞或/和基因活化的第三代生物材料发展,可望在抗病毒中发挥作用。

  • 院士论坛
  • 季国标
    2003, 5(7): 24-28.
    PDF

    回顾了10多年来产业用化纤材料的发展,提出现正处在持续增长期。参考世界发展情况,吸取其中有益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陈述了大类应用领域的前景以及在宏观管理上需要加强的有关问题。

  • 刘广志
    2003, 5(7): 29-32.
    PDF

    介绍了国内外新能源的研发现状,指出了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 学术论文
  • 陈建生,刘建刚,焦月红
    2003, 5(7): 33-39.
    PDF

    为研究堤基接触冲刷渗透破坏机理,对粘土层与砂砾石层之间各种成因的粗糙面或缝隙渗透性用光滑裂隙的渗透性代替,地层整体的渗透性由裂隙、砾石层和砂砾石层的渗透性决定,以细砂的起动速度为判别标准,通过分时段的稳定流计算,接触面附近的细砂从出渗口开始流出,出渗口附近的渗透系数首先增大,然后逐步向内部发展,以垂直河岸方向的发展最为迅速,甚至形成贯通性集中渗漏通道。

  • 何平
    2003, 5(7): 40-46.
    PDF

    对系统非优分析理论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指出寻求不确定系统优化的主要问题,关键是缺少对系统的非优分析。在系统非优范畴的基础上建立了征兆群与经验分析,提出了系统非优度量以及从非优追踪到系统自组织等问题。

  • 滕吉红,张文英,刘文芬,李世取
    2003, 5(7): 47-52.
    PDF

    首先利用递归的方法证明了结构形式更为一般的布尔函数的Walsh谱分解式,然后利用这类布尔函数Walsh谱分解式,给出了密码学和编码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一些布尔函数,如弹性函数、Bent函数以及满足严格雪崩准则的布尔函数的构造方法。

  • 研究报告
  • 李冬,杨宏,张杰
    2003, 5(7): 53-57.
    PDF

    以生物固锰除锰理论为指导,设计了弱曝气一级过滤生物除铁除锰简缩流程。采集了土著除锰菌扩增后接种于除铁除锰滤层,再经2~3个月的滤层培养,取得了强劲的除锰能力。当原水Mn2+为1~3 mg/L,Fe2+为0.1~0.5 mg/L,在正常滤速下,滤后水Mn2+减至0.05 mg/L,总铁为痕量,优于国家标准。该厂出水常年良好稳定,满足了高新产业优良用水之需。生物固锰除锰理论的工程实践解决了半个世纪以来水质净化工程上除锰的难题,创建了我国乃至世界上首座大型生物除铁除锰水厂。

  • 王飚,王宇栋,张自华,叶献国
    2003, 5(7): 58-61.
    PDF

    为了证实水机材料的抗磨蚀和抗空蚀性能与材料的常规宏观性能之间的相依关系,选取4种具代表性的材料(碳化钨涂层、NiCr合金涂层、硼不锈钢涂层和钛),进行空蚀和磨蚀试验,并测试了它们的硬度和抗腐蚀性。试验结果表明,材料的空蚀和磨蚀抗力与硬度和抗腐蚀性有着紧密的相依关系:高硬度是抗磨蚀性优的第一判据,较强的抗腐蚀性是第二判据;高抗腐蚀性是抗空蚀性优的第一判据,较高的硬度是第二判据。

  • 季经纬,宋虎,杨立中,范维澄
    2003, 5(7): 62-66.
    PDF

    利用小尺寸轰燃实验台对松木和杉木的点燃性能进行了研究。该实验台能够提供接近实际火灾的燃烧环境,实验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在锥形量热计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材料热辐射引燃判据。采用实验测得的轰燃实验台上层热烟气温度的平均值,结合热辐射引燃判据计算了木材在轰燃实验台中的点燃情况。

  • 蔡安辉,刘永刚,孙国雄
    2003, 5(7): 67-71.
    PDF

    用不同的L9(34)正交实验方案结果作为训练学习样本集,对BP神经网络预测应用过程的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完备的正交实验样本集是基本训练学习单元,在完备的正交实验样本集上添加或减少样本数量,所预测的结果是不可靠的;在同一类型、同一实验的条件下,完备的信息量大的正交实验样本集,能以很高的精度预测完备的信息量小的正交实验样本集;提出了一条新的实验设计思路——通过实验得出一个完备的正交实验样本集,通过计算机用BP神经网络就可以把与已知样本集有相同影响因素和水平的所有样本的值以相当高的精度预测出来,从而大大节省时间和劳力。

  • 曹生荣,王先甲,申明亮
    2003, 5(7): 72-76.
    PDF

    在分析了众多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中土石方调配平衡问题的基础上,利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了土石方调配系统的系统组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系统的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并在实践中检验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经济可行。

  • 崔秀国,张劲军
    2003, 5(7): 77-83.
    PDF

    我国生产的原油大多为含蜡原油,加热输送是含蜡原油的主要输送方式。埋地热含蜡原油管道的运行中涉及若干复杂的非稳态传热问题。从管内原油传热(内部传热)和管道与外部环境的传热(外部传热)两方面,分析和总结了含蜡原油管道非稳态传热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管道在土壤中传热的影响因素,比较了其各种解析和数值解法,阐述了管道停输状态下管内含蜡原油相变传热的规律及研究方法,讨论了非稳定流动状态下管内油流的水力—热力耦合问题及求解方法,指出了埋地热含蜡原油管道的非稳态传热方面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综合述评
  • 雒建斌,张朝辉,温诗铸
    2003, 5(7): 84-89.
    PDF

    薄膜润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泛研究的新型润滑状态。它是界于弹流润滑和边界润滑之间的一种过渡润滑状态,有着自己独特的润滑规律。文章回顾了薄膜润滑的研究历史,包括薄膜润滑概念的提出、测试技术的发展、薄膜润滑的膜厚特性、润滑机理探索以及计算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主要进展。

  • 周利华
    2003, 5(7): 90-94.
    PDF

    矿山灾害学是一门综合性强并需不断扩充的矿山安全减灾科学。它与以往单一矿山灾害防治理论研究相比,具有综合性、预测性和经济性三大特征;它的安全减灾原理包含了安全哲学、安全经济学等八大原理;它的研究模型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原则。因此,矿山灾害学的研究,应以科学的系统论思想为指导,采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法,既要从微观上研究矿山灾害中单一灾种事故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又要在宏观上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的方位切入,对矿山灾害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此同时,还必须大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方位的国际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