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8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4-07-01
    

  • 全选
    专题报告
  • 何继善,郭峰,王孟钧,陈辉华
    2006, 8(8): 1-6.
    PDF

    管理体制是影响流域水质保护、水防治污染的一个关键问题。文章从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阐述了流域管理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内涵,分析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保护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比较了国家相关部门目前提出的流域水质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观点和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流域协调发展的水质保护管理体制的构建设想。

  • 张连营,王争朋,张杰
    2006, 8(8): 7-11.
    PDF

    伙伴关系模式作为一种西方建筑体制下的新型业主-承包商关系模式,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建筑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被众多建设管理相关学者和建筑业行内人士视为未来欧美建设项目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然而国内建设管理学界对于这种模式的研究既缺乏数量,又缺乏深度和质量。这不仅与我国建筑业体制本身的特点有关,也和国内建设管理相关研究不够活跃有关。文章在回顾相关背景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关于伙伴关系模式的概念模型,作为理解伙伴关系模式的框架;介绍了欧美主流建设管理学术刊物对伙伴关系模式的相关研究;指出了伙伴关系模式的行为学本质对中国建筑业的启示。

  • 院士论坛
  • 李连达
    2006, 8(8): 12-14.
    PDF

    讨论了医改的目的及对医改目标的反思;卫生系统的性质应明确,是公益事业,还是服务企业;把卫生系统全面推向市场带来一系列弊端:过度医疗、医患关系恶化、医务人员的社会形象受到严重贬损、把医疗卫生系统推到非常被动的位置。对于这一系列不良后果反应迟钝,未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改造;医改尚未成功,路在何方?医改成功的标准是国家满意、人民满意、卫生工作者满意,据此提出6点建议以供参考。

  • 鲜学福,辜敏
    2006, 8(8): 15-22.
    PDF

    对间接法预测煤层气(甲烷)含量有关的煤层气在煤中赋存状态、煤层气在煤中吸附模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煤层中游离煤层气及其含量相关计算所需的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学术论文
  • 张福学,毛旭,张伟
    2006, 8(8): 23-27.
    PDF

    报道了一种利用旋转体自身角速度作为驱动力,通过各向异性刻蚀硅片制作的硅微机械陀螺。介绍了该陀螺敏感结构(硅摆)的设计、制作与封装工艺,用仿真器测试了旋转体的角速率。模拟试验和性能测试表明,该陀螺结构原理正确,可用于敏感旋转体的偏航或俯仰角速度,以及旋转体自身的角速度。

  • 卞有生,柳英昆,卞晶
    2006, 8(8): 28-32.
    PDF

    人工辅助能产投比的高低从总体上反映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产效率,是系统结构功能的体现,是评价农业生态工程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河南新县10户农民为案例,具体介绍了人工辅助能产投比的计算研究方法,并报告了连续3年的研究结果。

  • 贾庆轩,宋荆洲,孙汉旭,高欣,姚福生
    2006, 8(8): 33-38.
    PDF

    给出了高临场感多投影面虚拟环境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了系统构建中的立体显示、图形分割、画面同步、几何校正、颜色校正等关键问题;采用基于联网PC驱动的技术、利用中低端的投影机和低性能网络设备,构建了一个五通道的220度宽视场角多投影面虚拟环境应用验证系统,获得了良好的画面整体一致性效果和高度的沉浸感。

  • 雷先明,肖友刚
    2006, 8(8): 39-44.
    PDF

    根据回转窑内物料颗粒的运动特点,推导了颗粒团在贴壁运动过程中的非稳态导热系数及界面处的接触传热系数,进而得出了物料与封盖窑壁间的换热系数;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了回转窑的传热数学模型。计算表明,未考虑物料与窑壁间歇接触对回转窑传热过程的强化效应时,物料温度偏低;温度越高,强化效应对物料温度的影响越大;考虑物料与窑壁间歇接触对回转窑传热过程的强化效应,有利于提高回转窑煅烧熟料的质量和热效率。

  • 刘艳琼,陈英武
    2006, 8(8): 45-49.
    PDF

    指出了翻转决策树法求解完全信息价值时可能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完全信息价值在影响图中的本质表现为信息弧,并对Howard正则型影响图定义进行修正,进而系统分析了两种不同情形下基于影响图求解完全信息价值的思路。最后举例说明。

  • 张生亮,徐勇,杨健,杨静宇
    2006, 8(8): 50-55.
    PDF

    提出了利用两类投影抽取特征、用并行策略融合特征进行人脸识别的新方法。先用一维的基于向量的投影抽取一组特征,再用基于二维的图像投影的方法抽取一组特征,用复向量将样本的两组特征向量组合在一起,在复向量空间分析主分量(CPCA),抽取人脸图像的鉴别特征。在FERET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性能比用单个特征有10%左右的提高。

  • 周宁,任辉启,沈兆武,刘瑞朝
    2006, 8(8): 56-60.
    PDF

    根据实验得到的运动弹丸在多层复合介质中不同深度爆炸时产生的弹坑形状、体积及破坏面积,对破坏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弹丸在多层复合介质中的爆炸破坏分区;考虑主要影响破坏效果因素条件下应用量纲分析方法,并结合实验数据得到了破坏参数与比炸深的无量纲关系式和关系曲线,由这些曲线能够方便地查找所需最佳破坏效果对应的比炸深,在相同条件下,该结果可推广到类似目标的爆炸破坏效应分析。

  • 魏众,申金升,黄爱玲,张智文,石定寰
    2006, 8(8): 61-64.
    PDF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单一的运输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来自客户的敏捷制造、快速响应市场、物流供应链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需求,多式联运为之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多式联运运输网络考虑了节点间的运输时间、节点处的运输方式转换时间以及可能发生的货运延迟;给出了多式联运下的路径最短时间模型,并根据求得的最短时间路径提供了相应的运输费用模型,为多式联运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 研究报告
  • 王爱明,穆晓曦,李艾华
    2006, 8(8): 65-68.
    PDF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新型自动识别技术,具有可靠性高、保密性强,方便快捷、非接触等特点。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后勤可视化系统,可以实时获取保障对象的需求及物资供应的类型、数量和流向等信息,从而实现全时段、全方位、全过程的供应保障。介绍了射频识别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同时研究了射频识别技术在后勤可视化系统中的应用,所提出的在运物资可视化系统是根据贴在集装箱和装备上的射频识别标签实现的。

  • 蒋亚龙,袁宏永,张永明,刘勇,祝玉泉,王进军
    2006, 8(8): 69-72.
    PDF

    监测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主要是CO)来探测火灾逐渐成为火灾探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各种现有的气体传感器灵敏度比较低,不利于火灾的早期报警,利用基于光声原理的复合气体探测技术来进行火灾探测,能极大地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将CO和CO2的检测结合起来,可降低探测器的误报率,有利于提高早期报警。

  • 祝佳琰,张和平
    2006, 8(8): 73-76.
    PDF

    在工程实际中,通过人员安全疏散所需要的时间与人员安全疏散可用的时间进行比较来判断建筑的疏散设施能否满足突发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将建筑的疏散设施抽象成网络的节点,从而将人员在建筑中的疏散流程简化成节点的串联系统模型,并联系统模型或者是串、并联系统组成的复杂模型,并给出了计算的方法。

  • 戴剑勇,杨仕教,古德生
    2006, 8(8): 77-80.
    PDF

    根据露天矿山运输调度系统的复杂性与非线性特性,建立了实时运输调度系统模型;运用遗传进化算法中的选择、交叉、变异、插入、迁移算子的寻优迭代计算,成功地解决了在开采工艺、产量、质量等多因素约束条件下的实时运输调度优化问题。并将其用于韶峰水泥原料矿山的生产运输调度系统,既降低了矿山运输成本,又协调了开采工艺、质量、产量之间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为矿山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其他物流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 方园,吴光强
    2006, 8(8): 81-85.
    PDF

    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也称儿童安全座椅,是一项新兴的研究领域。随着儿童乘员数量的上升,对于能够有效地保护儿童乘员安全的约束系统的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与成人乘员约束系统在分类和组成上的区别,以及相应的发展和健全的安全法规;展望了先进的设计理论、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和系统型研究策略给儿童乘员约束系统研究开辟的前景。

  • 综合述评
  • 邓宗才,王作虎,杜修力,刘景园
    2006, 8(8): 86-91.
    PDF

    FRP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已成为国内外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文章分别介绍了国内外体内有粘结、体内无粘结和体外无粘结FRP筋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对今后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 何发钰,孙传尧,宋磊
    2006, 8(8): 92-102.
    PDF

    论述了国内外关于磨矿环境对硫化矿物表面形态与性质、矿浆化学性质及其浮选行为的影响。在硫化矿物的磨矿-浮选体系中,磨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存在着力学、电化学和机械力化学等多种作用因素,共同影响着硫化矿物的表面形态与性质、矿浆的溶液化学性质和硫化矿物的浮选行为。通过改变磨矿介质和在磨机中添加药剂等多种方式调控磨矿环境,可使硫化矿物的浮选分离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