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7-01
    

  • 全选
  • 甘自恒
    2007, 9(2): 5-11.
    PDF

    据预测,2020年,全球将进入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生物经济时代;阐述了生物经济的提出、 分类、特征和定义;主张把握生物经济时代精神,实践进步的幸福观;探讨了为什么要强调谋求人民幸福,什 么是进步的幸福观,应提倡那些进步的幸福观,以及我国科技界应该怎样实践进步的幸福观。

  • 吴普特,冯浩,牛文全,赵西宁
    2007, 9(2): 12-18.
    PDF

    在分析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与需求,提出未来 我国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发重点和发展方向,即现代生物节水技术、非常规水高效安全利用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旱作高效用水技术与新材料、区域高效节水农业综合技术。

  • 白选杰
    2007, 9(2): 19-24.
    PDF

    我国花生产业在种植分布、经济效益、市场潜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在政策支持、科技支持、 专业化生产、食品安全、深层次加工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加快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加大政策支持 力度,搞好生产规划,加强花生科研,发展专业化种植,加强安全生产,搞好产供销衔接工作,把花生深加工 放在重要地位。

  • 王彦吉,赵鹏程,徐媛媛,王景翰
    2007, 9(2): 25-29.
    PDF

    讨论了优化电泳条件建立区带毛细管电泳法分析黑色签字笔字迹墨水的分析方法,采用20mmol/L四硼酸钠,pH8.5,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内径100μm,有效柱长40cm,15kV分离电压,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PDA),检测波长190~600nm的电泳分离条件,对不同种类黑色签字笔字迹墨水提取液进行了分析;利用毛细管电泳PDA检测器在可见光波长下检测出的黑色签字墨水中不同染料相对含量的变化关系,研究了字迹相对形成时间问题,得出较好的变化规律。

  • 王利民,徐世,任传波
    2007, 9(2): 30-35.
    PDF

    在混凝土类软化材料断裂研究中,裂纹端部损伤区被简化为具有黏聚应力分布的非线性裂纹,该黏 聚力对裂纹扩展有阻抗作用。裂纹体的应力强度因子是断裂力学标志载荷作用与几何构型因素的量化表达指标; 黏聚力形成的阻抗强度因子数值,与黏聚裂纹长度和材料极值拉伸应力存在数量关系。通过双K断裂判据,以 带切口的三点弯曲梁为断裂力学模型,分析了裂纹黏聚阻力对断裂过程的影响规律,计算该弯曲梁结构断裂试 样的最大承担载荷;其结果比较符合实验数据。

  • 游静,徐建,李千目,刘凤玉
    2007, 9(2): 36-37.
    PDF

    为了对抗软件老化,提出一种细粒度的、事前的、主动的多级软件抗衰技术。通过分析系统资源的 占用和损耗情况,判定系统性能的衰退规律,并据此制定了基于时间的多级软件抗衰策略和基于检测的多级软 件抗衰策略,采用有限状态自动机对两种策略进行形式化描述,最后通过Web服务案例说明策略的制定过程, 给出仿真结果。实验表明,较之单一系统级软件抗衰,多级抗衰策略可以进一步缩短MTTR,提供更高的系统可 用性,同时将抗衰成本降到更低。

  • 王佩广,刘永绩,王浚
    2007, 9(2): 38-48.
    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是当今世界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的热点,由于其在飞行中遭受的热环境极其严酷,因 而可靠的综合热管理系统是安全飞行的保证。针对不同飞行任务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分别提出了综合热管理系 统方案;对飞行时间短,飞行速度和高度变化快的飞行器,提出了以液氢燃料为主要热沉、相变蓄热材料为辅 助热沉的热管理方案;对飞行时间长,飞行马赫数高的飞行器,提出了以吸热型碳氢燃料为热沉的热管理方案; 分别探讨了两套方案涉及的关键技术,指出了未来研究工作的方向。

  • 郑宇杰,杨静宇,吴小俊,李勇智
    2007, 9(2): 49-53.
    PDF

    二维线性鉴别分析(2DLDA)是一种直接基于矩阵的特征提取方法,跳过传统的基于Fisher鉴别准则 的线性鉴别分析方法中必须先将二维矩阵转化成一维矢量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了特征提取速度且避免了小样本问题,其识别率优于传统的Fisherface方法。结合模糊集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2DLDA算法——模糊2DLDA (F1DLDA)算法。首先采用FKNN算法得到相应的样本分布信息,并按其对最后得到的特征向量所作的贡献融入 到特征抽取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样本特征向量集。实验表明,F2DLDA算法的性能优于传统的2DLDA算法和Fisherface算法。

  • 汪 姬,胡爱群,宋宇波
    2007, 9(2): 54-57.
    PDF

     DVB中广泛使用的CMA均衡算法一直深受伪收敛问题的困扰。从CMA算法的代价函数、迭代方程 及初始化系数等方面对伪收敛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带时延估计的CMA改进算法。该算法通过引 入时延校正因子来调整主径的位置,从而避免了伪收敛现象。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法大大提高了原算法的收敛 性,并且具有运算量小、易实现的优点,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改进算法,适用于高速的3G互连应用。

  • 范良藻,冯劲松
    2007, 9(2): 58-67.
    PDF

    文献[1]提出每一个光量子hf都由个数不同的N(λ)个单光子组成的假设,并在已公布的氢光谱的数 据中找出和不同hf的光量子相对应的N(λ)值和单光子的质量。文章报告了进一步发现光量子hf的波长与N(λ) 的乘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一个不变量ζ=N(λ)λ[2]这一特征现象,从而破解了波粒二象性近百年之迷端:所 谓光量子的波长不过是相邻两个单光子的间距,而频率f则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空间坐标某处单光子的个数, 并用单光子的数形结构导出所有惯性系中光速c=λf都是不变的结论。狭义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不再是一 个

  • 何向明,任建国,王莉,蒲薇华,李建军,王久林,万春荣,姜长印
    2007, 9(2): 68-73.
    PDF

    报告了在复合型纳米硫正极材料、纳米储锂合金负极材料和用原位合成工艺掺入纳米二氧化硅的凝 胶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所研制的复合型纳米硫正极材料与凝胶电解质及锂金属负极配合 制成扣式实验电池进行测试,容量已达到700mAh/g,发现该材料放电电压是现有锂钴氧材料放电电压的一半, 双电池串联可以与现有锂钴氧材料电池互换;采用微乳液新工艺合成的Cu-Sn纳米合金材料,以石墨与金属锡 复合的材料,以及以金属氧化物作为原料,采用乳液法制备碳微球镶嵌金属锡的球形复合材料等高容量负极材 料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 庄清平
    2007, 9(2): 74-78.
    PDF

    气相燃烧法纳米无机氧化物粉体特征一方面取决于前驱体的水解反应速度和粒子的成核生长动力学, 另一方面受到燃烧反应器内物料的流动混合、热质传递等多种过程因素的影响。电场控制气相燃烧法制备纳米 无机氧化物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外加电场,使火焰的轴向高度降低、径向宽度增大,形成厚度相对均匀的火焰层, 火焰温度梯度也随之增大,抑制粒子表面的生长和粒子之间的烧结,获得“粒径分布较窄的粒子和结构相似的 聚集体”。

  • 黄娟,王世和,雒维国,钱卫一,鄢璐
    2007, 9(2): 79-83.
    PDF

    人工湿地作为污水处理领域的一种新型生态技术,逐渐得到应用并倍受关注。人工湿地污水净化过 程呈多参数影响的复杂非线性状态,采用传统的数学方法难以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多因素分析,也无法 精确定出湿地系统最佳运行工况。基于大量可靠的试验数据,首次采用遗传神经网络方法模拟湿地除污系统, 详细论述了网络拓扑结构优化和训练数据预处理等关键问题,建立了可靠的GA-BP模型,并采用该模型仿真湿 地系统正交试验,依据正交试验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分级,确定了最佳运行工况,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 出可行的强化除污措施。

  • 叶栋,蒋勇
    2007, 9(2): 84-89.
    PDF

    使用CFD软件Fluent对火灾中热烟气与细水雾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比较了灭火过 程中不同粒径细水雾在流场中的运动及其对灭火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细水雾对着火房间火焰辐射的散射作用 及细水雾的聚合破碎过程对灭火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辐射是火灾中主要的热传递过程,粒径较大的水雾 比较容易离开回流区到达燃烧反应区。房间细水雾的通过吸收和散射作用减弱辐射强度,水雾在喷射初期可能 使燃烧速率增大,这些结果与实验事实相符

  • 张小芹,宗若雯,方廷勇,王荣辉,廖光煊
    2007, 9(2): 90-97.
    PDF

    采用木垛火作为火源,比较添加与未添加助燃剂两种情况下其燃烧特性,研究助燃剂对可燃物燃烧 特性的影响。实验在符合ISO9705标准的ISO ROOM装置中进行,测量包括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速率、房间内 温度场、烟气中组分的质量分数等多个物性参数。同时对该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其结果与实验结果符 合较好。

  • 段海滨,王道波,于秀芬
    2007, 9(2): 98-102.
    PDF

    蚁群算法是近几年优化领域中新出现的一种启发式仿生类并行智能进化系统,该算法采用分布式并 行计算和正反馈机制,易于与其他方法结合,目前已经在众多组合优化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介绍基本蚁群 算法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列举了进入21世纪以来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蚁群算法改进模型及其应用情况,然后重点 从算法的模型改进、理论分析、并行实现、应用领域、硬件实现、智能融合等角度对蚁群算法在今后的研究方 向作了系统分析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