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1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07-01
    

  • 全选
  • 戴汝为
    2008, 10(10): 4-8.
    PDF

    扼要地介绍了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思,并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出发对智能系统及大成智慧(meta-synthetic wisdom)研究进行了讨论。

  • 顾大钊
    2008, 10(10): 9-13.
    PDF

    系统分析了中央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央企业本身技术需求、经济实力、科技资源和成果转化特点,指出中央企业应该也能够率先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调动企业、企业科技管理人员和企业研发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结合神华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企业基于技术资源整合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新模式。

  • 刘钊,吕志涛,惠卓,王景全,贺志启
    2008, 10(10): 14-21.
    PDF

    在介绍拉压杆模型的概念和构形的基础上,讨论了混凝土梁桥中的常见D区和拉压杆模型的应用原理和构建准则,给出了应用该方法进行结构D区设计的一般步骤,作为示例,应用拉压杆模型方法并参照美国AASHTO LRFD(2004)规范,对一较典型的预应力齿板锚固区进行了配筋设计。阐述了拉压杆模型的起源、研究现状与进展,概括分析了当前国际上的研究动态和有待深化研究的方向。

  • 钱维,金先龙,沈建奇
    2008, 10(10): 22-30.
    PDF

    以南京长江隧道工程为背景,提出了基于数量工程技术的风险提示及事故防范方法,即运用数值仿真方法,借助超级计算机的并行计算能力,建立盾构机进出洞,盾构机穿越长江大堤及穿越江中最浅覆土层,两台盾构机同时施工影响,盾构机穿越复合土层等工程关键问题的数量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地表沉降过大、盾构机姿态偏移、开挖面失稳等工程风险进行了提示;分析了风险产生的机理、后果;提出了事故防范的措施,评价和验证了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 尹益辉,余绍蓉
    2008, 10(10): 31-35.
    PDF

    从球形压力容器在内压作用下的解析解出发进行分析,指出在现有著作和规范中,直接对沿壳体厚度变化的应力表达式沿壳体厚度的一条“处理线”进行一维积分求解厚壁球壳壁上的薄膜应力和弯曲应力的方法在概念上不够准确,会导致一定的额外误差。由此提出了在壳体的环形截面区域的一个“处理面”上进行二维积分来求解壳壁上的薄膜应力和弯曲应力的方法,在概念上是准确的,能够避免“处理线”法导致的额外误差。通过一个受内压厚壁球壳的弹性解析计算,说明新方法比原方法有明显的改进。

  • 朱学旺,刘青林
    2008, 10(10): 36-41.
    PDF

    以小阻尼简支梁为例,讨论了交叉模态对随机振动疲劳损伤累积的贡献;结构的响应分析采用模态叠加方法,随机振动疲劳损伤累积分析采用Miner线性疲劳损伤准则。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即使是小阻尼稀疏模态结构,交叉模态对结构振动疲劳损伤累积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

  • 张铁岩,王承民,孙秋野,张化光
    2008, 10(10): 42-46.
    PDF

    对电缆的剩余寿命进行评估是电缆寿命管理的关键环节,以往电缆寿命评估的方法中有Arrhenius方法和Weibull分布模型。对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分析,特别是确定Arrhenius模型中激活能的计算,以及应用Weibull分布模型对电缆寿命进行评估。最后以实际电缆的状态监测数据,对简化的Arrhenius模型进行仿真,说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 钟新谷,舒小娟,沈明燕,莫时旭,谢文
    2008, 10(10): 47-53.
    PDF

    基于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的基本特性,提出了正截面强度设计理论,并分析梁宽厚比、混凝土套箍效应对正截面强度的影响,提出了该类组合截面的合理尺寸选择原则,分析表明钢箱-混凝土组合梁较空箱的承载力有明显提高,其受力性能明显改善。同时进行3根大比例钢箱-混凝土组合梁的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钢箱-混凝土组合梁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和延性,极限承载力提高显著。钢箱-混凝土组合梁通过进一步的试验与理论研究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李玲,阮奇
    2008, 10(10): 54-60.
    PDF

    建立了带有冷凝水闪蒸的有固相析出的多效两段蒸发系统的常规设计数学模型,模型将系统的相平衡关系用回归式表达,使模型可以用计算机编程求解,避免了手工计算结合查相图的烦琐的计算过程;利用矩阵方程具有结构清晰和高度模块化的特点,将系统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方程组写成矩阵方程的形式,只要保留或舍弃矩阵方程中的相关块矩阵,模型就能代表没有冷凝水闪蒸或没有固相析出的多效两段蒸发系统常规设计模型;采用迭代法结合矩阵法来求解模型,算例表明,冷凝水闪蒸对多效两段蒸发系统是有效的节能措施,算法收敛速度快、收敛稳定性好。

  • 陆继来,黄娟,王惠中,张利民,夏明芳,李月中,任洪强
    2008, 10(10): 61-63.
    PDF

    报告了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垃圾渗滤液,该工艺充分发挥了MBR和NF单元的功能互补性,运行实践表明,对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均达99.5 %,出水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一级标准,运行费用(含折旧)为19.55元/m3,具有较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

  • 崔建明,叶怀珍
    2008, 10(10): 64-66.
    PDF

    交通流的实时诱导系统多为建立在单位时间的信息重构,一旦在周期时间内事故发生,则造成行驶车辆正常诱导无法进行。通过对实际交通状况的分析,提出一个新的并且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案在原有系统中增加了对实时事件突发诱导系统的修正,减少系统应变时间。此方案是建立在现有的诱导基础之上的改进技术,可以在交通流诱导系统中大范围推广应用。

  • 胡体玲,李兴国
    2008, 10(10): 67-71.
    PDF

    步进频率信号是一种以增大信号带宽为代价来提高雷达距离分辨力的宽带信号。在步进频率雷达中,将接收的基带信号看作是包含目标信息的指数函数的线性组合;而Prony 算法是用指数函数的一组线性组合来描述等间距采样数据的数学模型。将扩充的Prony算法应用到步进频率体制的雷达中,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目标信息,并且可以克服直接采用IDFT合成高分辨距离像的一些缺点。相应的建模分析和实验仿真,说明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 林霖,房玉东,翁韬,张永丰,廖光煊
    2008, 10(10): 72-77.
    PDF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细水雾与火灾烟气的相互作用,揭示了细水雾作用下烟气温度及组分浓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利用FDS程序计算了细水雾作用下烟气温度和组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实验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只要计算网格匹配合理,FDS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细水雾作用下烟气温度和组分浓度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的细水雾灭火系统工程应用中,可以利用FDS场模拟方法预测灭火过程中火场温度及组分浓度等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这对灭火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张明亮,沈永明
    2008, 10(10): 78-83.
    PDF

    采用Preissmann 4点隐式差分格式离散一维圣维南方程组,应用三级联解法求解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基于河道-节点-河道算法的河网水质模型的求解特点,在WASP的水质模型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河网非稳态水动力综合生态水质数学模型,考虑了多个污染物变量的耦合计算、变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迁移。利用模型对4个河网算例进行验证。验证表明,水位和流量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各水质变量的计算值和实测值也符合较好,可见模型是合理可靠的,为河网的水质预测和管理提供了一个较为简便实用的工具。

  • 路峰,吴慧中
    2008, 10(10): 84-90.
    PDF

    讨论了信任关系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共存以及相互融合问题。分析云模型描述不确定性概念的方法和实现定性语意与定量数值相互转换的算法,提出了基于云理论的信任评估模型—信任云。该模型提出云特征参数表达的信任传递和合并算法,在精确描述信任期望值的同时,通过熵和超熵刻画了信任的不确定性。相对于传统的信任评估策略,该模型获取的信任值包含更多的语意信息,更适合作为信任决策的依据。

  • 郑桦,丛爽
    2008, 10(10): 91-95.
    PDF

    探讨了点位控制在二自由度机械臂网络远程控制中的问题,将连续轨迹控制应用到基于关节坐标空间的机器人控制系统中,分析了在远程操控环境中实现连续轨迹控制所需要满足的条件,给出了最佳合成速度的求法,并进行了实际系统的远程控制实验,在期望时间内实现了连续、平滑的运动效果,证实了在网络远程系统的控制中采用连续轨迹控制能够获得更高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