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1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4-07-01
    

  • 全选
  • 何继善,王进,喻珍
    2008, 10(12): 4-9.
    PDF

    工程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重要而复杂的实践活动,其管理实效的提升是确保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工程活动中出现了一系列创新不足及不和谐的现象,如集成化创新度较低、事故频发等。提升工程管理实效,其核心在于工程管理者在完善工程和谐与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和谐与创新的互动发展。界定工程和谐及工程创新之后,提出和谐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属;反过来,创新是维持和谐的原动力,又是实现更高层次和谐的内驱力。和谐与创新的互动关系研究,有利于人类改变传统的工程创新观,追求工程组织内部、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和谐,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王礼恒
    2008, 10(12): 10-12.
    PDF

    概述了国际航天发展的现状,对国际航天发展的新趋向“新世纪航天新计划”及其特点进行了概括,同时客观地总结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此基础上充分地展望了我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发展愿景。

  • 傅志寰
    2008, 10(12): 13-16.
    PDF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增长快、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原有《节能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节能工作的要求。为了推动全社会的节约能源工作,全国人大今年修订了这部法律。文章介绍了修订后的《节能法》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实施后的初步效果。

  • 陆佑楣
    2008, 10(12): 17-23.
    PDF

    论述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三阶段划分的普遍意义。工程项目管理既有普遍的规律,也有各自的个性,因此无须强调工程管理的固定模式。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进行管理,创造各自的管理特色。以三峡工程为例论述了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实践。

  • 刘人怀,孙东川
    2008, 10(12): 24-31.
    PDF

    创建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这是中国管理科学界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中国学派的基本特点是:具有中国特色,现代的,先进的,世界的,开放而与时俱进的。创建的基本途径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管理活动是人类的第二类活动,它为第一类活动(作业活动)提供服务;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规律与做好管理工作的知识体系。鉴于中文的“管理”对英文单词是“一对多”而不是“一对一”,“管理科学”与management science在含义上差别比较大,不宜来回翻译,笔者建议:在中文翻译为英文的时候,采用“管理”的汉语拼音guanli来表达,管理科学则表达为guanli science(GS),“现代管理科学的中国学派”可以翻译为The Chinese School of Modern Guanli Science(CSMGS)。选择工程管理领域开展中国学派创建工作的试验性研究,介绍了开展研究工作的设想。

  • 朱高峰
    2008, 10(12): 32-35.
    PDF

    从作为信息化的一个领域和工程管理的工具方法两个角度分别对信息化和工程管理的内涵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明确了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提出了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工作进程、信息系统的特点和构建的条件。

  • 张寿荣
    2008, 10(12): 36-38.
    PDF

    对我国工程管理现状做了简要回顾,认为构建工程管理专业队伍是提升我国工程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并提出培养专业队伍的具体建议。

  • 汪应洛
    2008, 10(12): 39-44.
    PDF

    探讨了“煤炭开采—煤化工—煤化工装备制造”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论述了其实施的发展战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可行性和重大国民经济效益。提出了一种煤化工产业园循环经济模式,并提出了三位一体战略的实施步骤和实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运营和管理模式。

  • 任宏
    2008, 10(12): 45-52.
    PDF

    通过对世界领袖型工程企业的研究,发现一流的工程管理软体是促进工程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工程管理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根源在于软体建设,要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必须建设世界一流的工程管理软体,并由此提出具体的使命任务。

  • 王安
    2008, 10(12): 53-57.
    PDF

    工程哲学指导工程实践。神东矿区在煤矿开发建设创新实践中遵循“系统性、客观性、时效性”的理性思维,系统思考,整体推进,寻找主客观最佳结合,及时掌握和集成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建设了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千万吨矿井,建成世界上首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全员工效、生产规模、安全、环保水平、资源回收率等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冉新权
    2008, 10(12): 58-62.
    PDF

    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市场化服务(简称“四化”)是长庆油田公司在苏里格气田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工程建设模式。该法适应了长庆特低渗透气田的开发建设,促进了苏里格气田的规模经济有效开发。目前,该创新方法已在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在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建设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的过程中,大力推动“四化”的应用和工程建设创新,可以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设质量,推动长庆油气田快速上产。

  • 田元福,李海莲,马新梅
    2008, 10(12): 63-66.
    PDF

    强烈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灾后重建工作任务急且十分繁重。管理者需要对重建工作做出全面科学的决策,按照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对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实现其最大效益。文章运用系统建模思想和统筹计划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从灾后重建的全局角度出发,建立了重建项目的优先排序和满足资源总限量的项目决策数学模型,在理论上为重建工作的合理统筹规划提供了支持,以期对决策者有所启迪和帮助。

  • 刘宁
    2008, 10(12): 67-72.
    PDF

    简要介绍了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的有关情况,归纳了堰塞湖处置的一般性认识,从减灾风险管理及其风险决策出发,探讨了减灾管理工程的内涵和应用,分析了唐家山堰塞湖处置成功对丰富和发展减灾管理理论和实践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减灾管理得出了几点结论。

  • 赵杰华,康厚荣
    2008, 10(12): 73-78.
    PDF

    在明确交通科技项目实施流程的基础上,站在后评价视角分析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制订出一套相对完善的项目评价标准,同时应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和Access 2003搭建系统框架,充分实现交通科技项目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促进决策过程的程序化、科学化。

  • 王进,许玉洁
    2008, 10(12): 79-85.
    PDF

    引入了系统式思维,确定了基于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效益性、参与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项目成功基本评价准则,并综合考虑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构建了大型工程项目成功的三维综合评价模型,从目标实现度、三重盈余绩效以及项目全寿命周期三个视角全方位审视了大型工程项目的成功。

  • 叶娟,刘宏蛟
    2008, 10(12): 86-91.
    PDF

    建国以来,中国建筑业产值一直稳步提高,但低效率、低收益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基于拓展服务领域、增加附加价值以提高我国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从“广义的建筑业”和“广义的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出发,构建了建筑业的工程价值体系,并定义了相对附加经济价值这一概念。根据对目前我国建筑业现状的分析结果,研究了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各个不同阶段附加价值的增值特点,做出了我国不同时期建筑业的微笑曲线,预测了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探讨了提升我国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上、中、下游和整体发展战略。

  • 杨林江
    2008, 10(12): 92-96.
    PDF

    针对杭州湾大桥桥面铺装对高黏度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研发了一种新型高黏度改性沥青[1]。通过分析基质沥青、SBS、化学助剂的红外光谱,在研究沥青改性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SBS加化学接枝反应剂(增黏剂)TW-1和增容剂TW-2的沥青改性配伍设计,使改性沥青在提高低温延度、弹性恢复能力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60 ℃动力黏度,而施工和易性不受影响,产品在杭州湾大桥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