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1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6-28
    

  • 全选
  • 翟光明,王世洪
    2010, 12(5): 4-10.
    PDF

    至2050年前后,中国油气资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潜力。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从“贫油国”到油气生产大国,建成了24个油气生产基地,自主发展形成一系列中国特色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我国油气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这同时也孕育有广阔的勘探新区、新领域,待发现油气资源仍比较丰富,目前石油勘探刚进入中期阶段,天然气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同时,油气资源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经济快速发展油气需求缺口日益扩大,本土资源深入勘探开发的难度增大,勘探开发成本大幅上升,国际化经营拓展空间受多因素制约等。因此,必须始终加强油气勘探工作,一方面立足国内,坚持不懈开展新区新领域攻坚战,保持勘探工作量、储量、产量的稳定增长,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分享国际能源资源,引进和勘探利用国外石油和天然气;另一方面,还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全面推进节约用油用气战略,实现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康玉柱
    2010, 12(5): 11-17.
    PDF

    1970―1978年笔者在塔里木油气地质调研中首次提出古生代有发育的烃源岩,1984年沙参2井实现了古生代海相油田的首次重大突破。1992年通过多个古生代油气田深入研究建立了古生代海相油气成藏理论。其理论内涵:叠加复合盆地成藏,多时代多层系生油,多期成藏,多时代多类型储盖组合,多成藏模式,油气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古斜坡、断裂带和不整合面附近。

  • 朱伟林
    2010, 12(5): 18-24.
    PDF

    近年来,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坚持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指导思想,以区域研究为基础,以科学合理部署为保证,针对中国近海独特的油气地质特征,通过创新认识和技术进步,坚持走高效勘探之路,取得了丰硕成果,新发现储量屡创历史新高,步入了历史上最好时期。然而,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和勘探领域的拓展,中国近海油气勘探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 胡文瑞,翟光明,李景明
    2010, 12(5): 25-29.
    PDF

    概述了国外和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了我国发展非常规油气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非常规油气的对策与建议。

  • 张光亚,邹才能,朱如凯,袁选俊,赵霞
    2010, 12(5): 30-38.
    PDF

    我国沉积盆地内发育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和古近—新近系3套火山岩,火山岩与有效烃源岩近源组合匹配最有利,远源组合需断层或不整合面沟通,生烃中心控制油气分布;以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和风化壳岩溶型储层为主;中国东部断陷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以近源组合为主,沿断陷高部位爆发相火山岩储层发育,斜坡部位喷溢相火山岩大面积分布,主要形成岩性、构造—岩性油气藏;中西部发育两种成藏组合,沿不整合面分布的风化淋滤型大型地层油气藏最有利。

  • 宋岩,赵孟军,李本亮,方世虎
    2010, 12(5): 39-45.
    PDF

    阐述了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石油地质认识现状和技术发展现状,梳理了制约我国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的瓶颈问题,确定了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分层次的油气勘探发展战略。

  • 朱伟林,张功成,钟锴,刘宝明
    2010, 12(5): 46-50.
    PDF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澳板块三大板块的交汇处,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和演化过程,在其北部、西部和中南部形成了数目众多、类型各异的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南海北部陆架区已经成为中国近海的主要油气产区之一,陆坡深水区的勘探也获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我国传统疆域内的油气资源正在不断受到南海周边国家的蚕食,因此,应该加快南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韩大匡
    2010, 12(5): 51-57.
    PDF

    回顾了我国油气田开发所走过的不平凡光辉历程,简要叙述了我国油气田的储层地质特点、主要类型和已形成的技术系列,揭示了近年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技术对策和开发好高含水、低渗透、稠油、海洋等主要类型油田和各种复杂气田的技术发展方向。

  • 冯志强,金成志,梁江平,赵波
    2010, 12(5): 58-63.
    PDF

    针对大庆油田松辽盆地北部石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复杂断陷盆地——海拉尔、依—舒地堑等外围油气的复杂目标勘探难题,开展了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测井及钻井等配套技术攻关,形成了岩性油藏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深层火山岩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复杂断陷盆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低渗透储层、火山岩储层和复杂断陷储层评价及改造技术系列以及深层火山岩钻井技术,为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的储量增长、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大型气藏发现和复杂断陷盆地勘探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

  • 胡文瑞,翟光明
    2010, 12(5): 64-72.
    PDF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近10年来石油天然气产量增长最快的盆地,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油气生产盆地和第一大天然气产区。概述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历史,总结了盆地发展形成的重要认识、主要技术、开发管理模式、油气产量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从发展规划、油气资源、非常规油气资源和其他资源方面探讨了盆地发展前景,并对盆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 马永生,蔡勋育,赵培荣,罗毅
    2010, 12(5): 73-77.
    PDF

    2007年,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川气东送”工程正式启动,该项目对改善沿线六省两市能源结构和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3年后,勘探开发情况表明,川气东送的资源基础——普光气田是一个高产优质的大型气田,同时元坝、通南巴气田规模不断扩大,南江、镇巴地区显示良好油气勘探潜力。“川气东送”的资源基础是可靠的,其资源规模正不断扩大,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 王铁军,郝会民,李国旗,罗福龙,陶知非,陈联青,侯金海
    2010, 12(5): 78-83.
    PDF

    中国石油工业的掘起与腾飞,使物探装备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地震勘探仪器经历了6次升级换代,契而不舍地追踪国外先进技术,保持了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的局面;可控震源技术走“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道路,经过20多年的艰辛研发,达到领先或局部领先国际的技术水平;地震辅助装备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开发”方针,经历30多年探索与创新,使国产设备闪亮挤身于国际勘探市场。自主开发的辅助装备,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李鹤林,吉玲康,田伟
    2010, 12(5): 84-90.
    PDF

    近年来,我国管道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取得了一批关键技术成果,这些成果包括:研制了X70,X80钢级高性能管线钢及焊管、管件;突破国际上螺旋缝埋弧焊管的使用禁区,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口径高压输送主干线螺旋埋弧焊管与直缝埋弧焊管联合使用”的技术路线;在国内首次研究了高压输气管道动态断裂与止裂问题,采用Battelle双曲线模型预测了西气东输和西气东输二线等管道延性断裂的止裂韧性;在国内首次研究了油气管道基于应变的设计方法,解决了该设计方法及抗大变形管线钢管在强震区和活动断层管段应用的技术难题;解决了高强度焊管的腐蚀控制和应变时效控制等技术。

  • 孙振纯,汪海阁,崔龙连
    2010, 12(5): 91-96.
    PDF

    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展示了60年钻井工作量、进尺和钻井队伍的发展历程;详细地介绍了中国钻井技术在定向井、水平井、欠平衡与气体钻井、深井钻井、钻井装备、井控、提速提效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阐述了中国钻井由经验钻井发展到科学化钻井与最优化钻井的发展历程。针对我国油气勘探和开发对钻井技术的主要需求,简要论述了钻井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

  • 张玮,詹仕凡,张少华,李培明,王克斌,冯许魁,何展翔
    2010, 12(5): 97-101.
    PDF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仍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向复杂地表、面向多类型地质目标、面向油气田开发提高采收率的地球物理技术正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和高精度要求,理清需要我们突破的关键技术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地球物理服务公司实现产业转型,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现实需求。

  • 周守为,金晓剑,曾恒一,赵英年,朱江,尤学刚,陈可钦,白刚,郭华,周超
    2010, 12(5): 102-112.
    PDF

    从中国海洋石油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角度,以海洋石油装备设施为载体,反映和勾绘海洋石油工业装备与设施的变迁和发展,突出了其作为海洋石油工业支撑平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