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13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6-28
    

  • 全选
  • 潘家铮
    2011, 13(7): 4-8.
    PDF

    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水利水电工程。2010年10月26日,三峡水库蓄水首次达到设计水位175 m,这标志着其防洪、发电、航运等各项功能达到设计要求。三峡工程从构想、论证、设计、建设至竣工全面投入运行历时近百年。当初兴建三峡工程的构想是如何提出的?三峡工程究竟起什么作用?存在什么分歧意见?是如何进行论证的?论证的结论怎样?这是许多人关心而又不太了解的,笔者在文中做了扼要的介绍,以纪念世纪之梦的实现。

  • 陆佑楣
    2011, 13(7): 9-14.
    PDF

    逐水而居是人类生存的自然选择, 长江和地球上其他江河一样, 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生存繁衍的好居所。长江流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 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正在不断地演变中。由于水土流失、污染以及人类活动等, 加剧了次生环境的不平衡,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缓减和改善这种生态危机已刻不容缓。实践证明,工程措施是人类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三峡工程防洪库容221.5亿m3,可有效地拦蓄宜昌以上的洪水,保护其下游1 500万人口和150万hm2田地,并能防止或减缓洞庭湖等长江中游湖泊的淤积萎缩,年均发电量约900亿kW·h,可大大减少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的排放,在总体上,有利于长江流域、全国乃至全球生态和环境的保护。

  • 蔡其华
    2011, 13(7): 15-19.
    PDF

    概述了三峡工程在长江流域防洪中的重要地位,简要介绍了《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结合2010年三峡工程实际防洪调度运行,分析了三峡工程的防洪调度效果,探讨了与水库防洪调度相关的几个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

  • 郑守仁,钮新强
    2011, 13(7): 20-27.
    PDF

    针对三峡水利枢纽拦河大坝泄洪流量大、孔口多、泄洪消能结构复杂,岸坡厂房坝段基岩长大缓倾角结构面因坝后厂房深挖临空危及坝基稳定,坝体混凝土耐久性要求高且温控防裂困难;茅坪溪防护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设计施工尚缺乏实践经验;电站运行水头高、变幅大,引水压力管道及进水口选型和蜗壳埋设方式技术复杂,地下电站采用变顶高尾水洞替代常规的尾水调压室;双线五级船闸运行水头高、输水水力条件复杂,且在山体深挖岩槽中修建,全衬砌船闸结构、高水头输水系统和大型人字闸门及启闭机设计难度大等关键技术问题,文章重点介绍了各建筑物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采用的优选方案及技术措施和通过实践检验的创新成果。

  • 曹广晶
    2011, 13(7): 28-32.
    PDF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三峡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经过16年的建设实践,在我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其建设管理模式对于国内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结合三峡工程建设管理实践,深入总结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的特点,并对现阶段水电开发体制和建设管理模式提出若干建议。

  • 张超然,孙志禹
    2011, 13(7): 33-37.
    PDF

    三峡工程在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机电设备制造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针对三峡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和难题,国内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联合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提高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水平。简要列举了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创新成果,对我国今后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水电清洁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仲志余,胡维忠,丁毅
    2011, 13(7): 38-42.
    PDF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承担着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任务。工程建成后可确保荆江地区防洪标准不低于百年一遇,大大缓解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为经济建设发展迅速的华中、华东、华南地区提供巨大的能源支持,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同时枯季补偿调节可提高长江中游河段航道水深和改善航运条件。新时期,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对三峡工程运行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优化水资源利用,实施科学调度,全面提升水库综合效益,是三峡工程今后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 陈德基,满作武
    2011, 13(7): 43-50.
    PDF

    回顾和介绍了三峡工程坝址选择、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地震活动性、水库库岸稳定性、水库诱发地震4个重大地质问题的研究过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结论,也对三峡工程2003年蓄水运行以来,上述几个问题的初步检验结果做了扼要的评述。

  • 薛果夫,陈又华
    2011, 13(7): 51-60.
    PDF

    简要介绍了工程坝址区最为关键的坝基深层抗滑稳定、永久船闸高坡稳定、地下电站主厂房围岩块体稳定、断裂构造等几个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过程、方法、工作内容及基本结论,并结合工程施工、监测及运行有关情况对各专题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价。

  • 张曙光,周曼
    2011, 13(7): 61-65.
    PDF

    三峡枢纽自2003年初步蓄水以来,工程建设进度、库区移民安置、地质灾害治理等较初步设计有所提前,泥沙淤积情况明显好于预期,三峡枢纽提前实现了分期蓄水目标。同时,随着运行条件的变化,三峡水库在汛限水位浮动、中小洪水调度、提前蓄水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防洪、抗旱、航运、供水、生态等综合效益。尤其是2010年,汛期三峡水库实施了中小洪水调度,拦蓄洪量达到266亿m3,洪水资源利用充分;汛末采取了蓄水与汛期防洪运用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利用汛末洪水资源,首次实现了175 m蓄水目标,枢纽开始全面发挥正常运行期的综合效益。

  • 刘丹雅,纪国强,安有贵
    2011, 13(7): 66-69.
    PDF

    为全面提升三峡工程的综合利用效益,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对规划设计的水库调度方式进行了优化研究与实践。文章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主要有协调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和生态等多目标需求的技术、调度风险控制技术、调度决策优化技术、编制调度规程以规范调度工作等。通过分析以寻求不断完善三峡水库综合利用调度方式的路径,力求实现三峡工程效益最优,成为环境友好且对社会公益性贡献突出的跨世纪宏伟工程。

  • 王小毛,徐麟祥,廖仁强
    2011, 13(7): 70-77.
    PDF

    三峡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 m,最大坝高181 m,坝轴线全长2 309.5 m,分为泄洪坝段、厂房坝段、非溢流坝段、升船机坝段、临时船闸坝段、左导墙坝段和纵向围堰坝段。笔者着重从泄洪建筑物水力学、坝体分缝、电站引水压力管道布置及结构形式、坝基深层抗滑稳定、临时船闸封堵、坝基封闭抽排等方面对大坝结构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

  • 周述达,谢红兵
    2011, 13(7): 78-84.
    PDF

    利用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系统研究了三峡电站布置、排沙及排漂措施、进水口形式、机组蜗壳埋设方式,以及地下电站洞室群布置、块体加固等技术问题。研究表明,三峡电站采用两岸坝后厂房+右岸地下厂房的布置及单孔小孔口进水口体型技术经济最优,采用分散排沙和排漂孔可较好解决电站的泥沙和漂污问题,蜗壳采用保温保压、垫层及组合埋设技术均可保证机组稳定运行,采用新型变顶高尾水洞优于设置尾水调压室。同时提出了与蜗壳埋设方式相关的技术标准,并对大型不利块体的加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阻滑键及结构面法向压应力加固块体的新思路。

  • 钮新强,童迪,宋维邦
    2011, 13(7): 85-90.
    PDF

    简要介绍了三峡双线五级船闸的总体设计及总体布置,高水头船闸的输水技术,全衬砌船闸结构的关键技术问题,大型人字门及启闭设备和复杂运行条件下的监控技术。船闸自2003年投入运行,运行实践证明,设计采用的技术先进、合理、可靠。三峡船闸的设计建设,发展了船闸工程的设计理论和实践,使世界船闸工程技术达到了新水平。

  • 樊启祥,杨宗立,刘刚
    2011, 13(7): 91-95.
    PDF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是当今世界设计总水头和单级输水水头最大、工程的技术问题十分复杂的特大型通航建筑物。船闸工程建设,集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与材料和先进项目管理于一体,极具挑战性的世界级工程。三峡船闸通过17年建设和9年运行,有效解决了设计、施工、设备制造与安装、系统调试中的各种难题。从三峡船闸二期主体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出发,对工程项目管理理念、管理体系、管理方法、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等进行了总结。

  • 钮新强,覃利明,于庆奎
    2011, 13(7): 96-103.
    PDF

    三峡升船机具有提升重量大、升程高、上下游通航水位变幅大、水位变率快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规模和技术难度最大的升船机。经过方案比选,三峡升船机最终确定采用齿轮齿条爬升式,其设备构造复杂,制造、安装及土建结构施工精度要求很高,并首次采用中德联合设计方式。概要介绍了三峡工程齿轮齿条爬升式升船机的总体布置、以及塔柱结构、重要设备的设计方案与关键技术。

  • 邵建雄,刘景旺,袁达夫
    2011, 13(7): 104-110.
    PDF

    分析了三峡水轮发电机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总结了所进行的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使得三峡水轮发电机组参数达到最优化。机组运行结果表明三峡水轮发电机组性能良好,能够长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从而有效地验证了对三峡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总体技术设计是科学合理的。

  • 翁永红,谢向荣,范五一
    2011, 13(7): 111-116.
    PDF

    三峡枢纽工程施工规模巨大,施工强度高,技术复杂。针对施工期通航、长江截流、高强度土石方和混凝土施工、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和双线五级船闸等诸多施工技术难题,工程采用了“三期导流、明渠通航、围堰发电”施工方案。文章重点介绍了施工导流、土石方和混凝土工程施工实践与主要创新成果。

  • 杨爱明,段国学,马能武
    2011, 13(7): 117-122.
    PDF

    以三峡工程17年的安全监测资料为依据,论述了各主要建筑物在施工建设及运行期变形、渗流渗压及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细致分析和评价了各建筑物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环境状态下的运行状态及安全特征。监测结果表明:在分期蓄水及运行阶段,库水位的反复消长对大坝的变形有一定的影响;大坝基础的渗漏量在逐渐减少;高强度的开挖卸荷对岩石高边坡的变形影响明显;开挖结束后,高边坡变形快速收敛,船闸建筑物的变形较小,高耸建筑物及船闸建筑物表现出了明显的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得出了三峡工程各项安全指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建筑物运行安全等重要结论。

  • 石伯勋,尹忠武,王迪友
    2011, 13(7): 123-128.
    PDF

    长江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移民搬迁安置顺利实施的保障是移民安置规划和有效的组织管理。移民安置规划及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系统的法规、文件支撑体系,引入环境容量分析和资产评估方法,科学选址,准确把握移民补偿与地方发展之间关系,编制合理的迁建进度计划等;同时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资金管理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依法调整规划等,顺利完成了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维护了库区社会稳定,促进了库区经济发展,推动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法规、规范、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还对移民安置理论、移民安置前瞻性工作进行了探讨。

  • 卢金友,黄悦,王军
    2011, 13(7): 129-136.
    PDF

    根据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的实测资料,简述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坝下游河道冲刷,并与论证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三峡工程蓄水运用8年,水库泥沙淤积及坝下游河道冲刷等出现的情况尚在原预测范围之内,表明原预测的研究成果可行;本次实测与预测对比,在时间上略显短促,仍需今后观测并作进一步对比;今后应加强原型观测及有关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