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13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4-06-28
    

  • 全选
  • 刘人怀,孙凯
    2011, 13(8): 4-9.
    PDF

    通过对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可参考途径,并对工程管理信息化架构的演变过程及相应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由服务层(service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资源层(resource layer)和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 layer)构成的4层SARI架构。

  • 利镇有,何继善
    2011, 13(8): 10-14.
    PDF

    项目系统评价实际上是项目驱动型公司业绩和效率持续提高的重要而必要的手段。通过排除一些评估过程中易于产生歧义的复杂方法和手段,对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所广泛采用的项目卓越模型(project excellence model, PE模型)进行改良,提出更为合理和透明简约的模型和手段,对项目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价,更好地评价项目管理过程、业绩和项目利益相关方的得失。改良后的模型与原模型所提出的评价准则更为一致,更易于进行项目评价的操作与项目驱动型公司的项目知识管理。

  • 傅成玉
    2011, 13(8): 15-21.
    PDF

    主要介绍了中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科技体系建设的背景、发展历程、建设思路、主要内容、建设特色、建设效果和带动作用。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油)近30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体系一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中国海油围绕“建立与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和引领公司高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努力建设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海油特色”的工作亮点,取得了科技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总体实力双提升的良好效果,支撑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现代海洋石油工业体系,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海洋主权、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张基尧
    2011, 13(8): 22-25.
    水利工程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提高水利投资效益和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重要途经,是工程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阐述了不同阶段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管理重点、有效做法和成功案例。
  • 曹耀峰
    2011, 13(8): 26-30.
    PDF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针对高酸性气田开发具有的高风险性特征,始终遵循以安全为主导的工程建设管理理念,把安全工作作为气田开发建设的第一前提、首要基础和根本保障,强化标准制定实施、技术创新、新装备新材料研发应用、系统监督等关键环节,依靠高科技战胜高难度,通过系统控制化解高风险,用3年时间组织建成我国第一个超百亿方规模的超深高酸性大气田、世界第二大高酸性天然气净化处理厂,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我国高酸性气田安全高效开发的管理模式,形成了高含硫气藏安全高效开发配套技术及规范,对于类似气田的开发具有很好的推广和指导意义。

  • 郑健
    2011, 13(8): 31-35.
    PDF

    高速铁路及其客站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建设与运营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及都市圈和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与支撑。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高铁客站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截至2011年3月,共建成北京南、武汉、广州南、上海虹桥等139座高铁客站。笔者分析了高铁客站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结合大规模高铁客站建设实践,研究提出了以经济社会发展演化规律为指导的战略、项目集与项目的动态互动模型和管理理论,为科学制定我国高铁客站建设的战略目标体系及项目集、单项目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袁家军
    2011, 13(8): 36-42.
    PDF

    中国航天工程质量管理以钱学森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坚持、完善、发展”为原则,以完成重大工程任务为牵引,不断进行理论和管理创新。“十一五”以来,航天科技集团实施了航天型号精细化质量管理,保证了载人航天、嫦娥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任务的圆满成功。精细化质量管理强调持续提升总体设计、整体优化、有效地识别与控制技术风险及快速聚焦、放大和量化控制关键细节的能力,强调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和项目产品保证体系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运行,强调实用的管理工具的开发和应用,强调技术、产品、队伍和管理成熟度的同步提升。笔者简要回顾了航天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提出了航天工程精细化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内涵,论述了精细化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体系及管理实践的主要做法。

  • 薛继连
    2011, 13(8): 43-49.
    PDF

    神华重载铁路工程立足于神华集团自身实际需求,致力于重载铁路成套技术研发,着重在重载铁路工程建设技术、重载运输技术、建设运营管理技术3个方面积极开展工程技术创新。系列技术创新不仅推动了神华集团尽快掌握重载铁路核心技术,而且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神华铁路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打造产、学、研联合体、推行科研项目工程化等手段开展重载铁路技术研究的新路子。

  • 张晓鲁
    2011, 13(8): 50-54.
    PDF

    从发电企业的科技研发与工程应用特点着手,阐述了重大装备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理论分析和组织方法。作者面对广泛存在的科技研发到成果应用旷日持久、难以推进的普遍问题,推行“用户主导,产学研联合”,“以示范工程的商业化实施为导向、以工程项目管理的责任体系为前提、集中全国的优势力量联合攻关,形成企业负责,研究机构支撑”的重大装备研发管理思路,探索了“研发与推广同步”的成果推广模式。用2个案例阐述了这种科研管理方法取得的成效,其中“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在电力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我国新建大型燃煤电厂的首选技术;“火电机组空冷系统研发与工程示范”项目解决了我国北方地区发电厂的节水问题。笔者还剖析了在科研成果所属权和成果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 韩贵清
    2011, 13(8): 55-58.
    PDF

    为努力寻求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办法,促进全省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黑龙江省农科院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运用系统工程的方式和手段,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大力发展工程农业,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为发展现代农业找到了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由2003年的30 %提高到2010年的70 %,优良品种覆盖率由90 %提高到98 %,农业科技贡献率从48.5 %提高到59.5 %,粮食产量由502.5亿斤提高到1 002.6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商品量占全国粮食商品总量的近1/3,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 郑静晨,樊毫军,杨炯
    2011, 13(8): 59-61.
    PDF

    通过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组建以来队伍与人才建设、技术与装备建设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探讨了灾害救援过程中提高现场危重症伤病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办法,以此促进中国救援事业的发展。

  • 王孟钧,张镇森
    2011, 13(8): 62-66.
    PDF

    笔者从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的特点和现状分析入手,剖析制约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的核心障碍,建立面向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网络的基本架构,分析其形成起点、演化路径和整合方式,探讨技术创新网络的动力机制、协同机制和学习机制,为建立跨组织协同的新型技术创新模式,提高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效率和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 丁烈云,周迎,陈丽娟
    2011, 13(8): 67-72.
    PDF

    地铁施工安全受工程地质条件、当前施工进度、周边环境等多因素综合影响。通过构建可视化仪表盘,基于地铁工程三维实体模型,动态显示在上述各影响因素耦合作用下工程的安全状态,支持作业风险和危险构件及其影响区域实时预警和控制,准确识别工程的最危险部位、风险区域分布、等级状态等,为现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 邱菀华,谷晓燕
    2011, 13(8): 73-79.
    PDF

    介绍了管理学、决策论和信息学的一个新交叉研究领域——工程管理熵学,从它诞生的必要性、科学性出发,进而阐述其理论基础、方法与模型,特别介绍了复熵决策法、群决策熵模型和多因素耦合决策熵方法,最后给出的工程管理应用案例表明,所提出的熵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工程管理中的决策难题。

  • 杨善林,程飞,杨昌辉
    2011, 13(8): 80-86.
    PDF

    文章研究的服务供应链包含一个服务供应商和一个服务集成商信息共享机制问题。服务供应商提供原始服务产品或活动给服务集成商,而服务集成商依次以附加值集成服务出售给客户。在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下,客户服务需求量带有价格敏感和随机性的特征。在服务供应商和服务集成商之间,探析服务供应链的不同信息传输方式下信息共享机制问题,评估服务供应链的绩效,其结果强调服务业开展信息共享的必要性。

  • 李华
    2011, 13(8): 87-93.
    PDF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最宝贵的资产是知识,知识不但是生产的关键要素,而且还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有效实施,要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建立适于知识共享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在理解和实施知识管理时必须坚持积累、信任、共享、交流、学习五项原则。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组织总体发展战略,因此知识共享的过程也必须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为前提,重视对共享知识的甄选,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和存储管理单元,引导知识交流,实施奖励政策。

  • 任宏,张巍,曾德珩
    2011, 13(8): 94-96.
    PDF

    文章用工程哲学的思想方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探究巨项目决策问题。提出了要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巨项目决策;构建了巨项目决策模型,其主要内容是巨项目决策的“核心三原则”,即以功能发挥时间最长为原则,以能否带来社会发展质变为原则,以民众和社会发展受益为原则。

  • 郭峰,刘慧
    2011, 13(8): 97-102.
    PDF

    文章将功能系数法与广泛应用于管理评价的逻辑框架法进行综合运用,认为项目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项目协调管理的最高境界,从目标协调管理绩效、组织协调管理绩效、利益相关方协调管理绩效及项目和组织可持续发展性4个方面建立了建设项目协调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各指标的计算方法,运用功能系数法计算建设项目协调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功能系数,从而有效量化了对建设项目协调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最后,通过算例研究,验证了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及各指标计算方法的可行性,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衡量协调管理的功能。

  • 杨宇,尹航
    2011, 13(8): 103-112.
    PDF

    近年来,绿色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建设领域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多数运用绿色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也获得了能够有效兼顾可持续性与经济性的良好效果。尽管绿色BIM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但绿色BIM已成为建设领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基于绿色BIM在美国的应用现状对其在中国建设领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认为,相较于美国的绿色BIM,中国的绿色BIM起步较晚,技术上也存在巨大差距,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借鉴绿色BIM在美国的成熟实践经验,并结合中国建设领域的特点,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BIM操作流程、重视绿色BIM在不同类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运用、重视建筑材料及可再生能源的选择和使用、加强BIM软件及相关技术本土化和政府投入,以有效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