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14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6-28
    

  • 全选
  • 陈克复,杨旭
    2012, 14(7): 4-8.
    PDF

    讨论了装备控制先进、车速在准高速以上的现代造纸机实现节能降耗的几个途径,即改进各操作单元的结构、实施先进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及提高其抄造率和产品成品率来提高整机效率。详细介绍了现代造纸机各操作单元的先进关键技术,以及这些关键技术对节能降耗的作用。通过分析现代造纸机在技术上仍存在的科技难题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研发国产现代造纸机的车速及幅宽的定位,并对我国研发及生产现代造纸机装备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 于金明
    2012, 14(7): 9-19.

    18F-FLT PET能监测食管鳞癌放疗过程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生物学变化,其较18F-FDG PET能较好区分炎症和肿瘤,能检测食管肿瘤放疗过程中的加速再增殖,18F-FETNIM PET能检测食管鳞癌的乏氧状态,18F-FLT PET和18F-FETNIM PET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影像学技术,能为肿瘤医生提供一个早期评价治疗反应,检测放疗过程中的再增殖克隆源细胞、乏氧和评价新辅助治疗疗效的手段。18F-FLT PET和18F-FETNIM PET能为放射治疗确定“再增殖”和“乏氧”生物学靶区,以通过剂量调强放疗提高再增殖和乏氧区域放疗剂量,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

  • 李圭白
    2012, 14(7): 20-23.
    PDF

    回顾了城市饮用水净水技术发展的历史足迹,即20世纪初的第一代工艺——常规工艺和20世纪70年代的第二代工艺——深度处理工艺,并提出了第三代工艺——以超滤为核心技术的组合工艺;提出了城市水源突发污染的技术对策——针对污染物投加多种药剂;介绍了30年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引领开发的新的饮用水净化技术——高锰酸钾及其复合剂净水技术。

  • 林茂光
    2012, 14(7): 24-33.
    PDF

    从军事工程建设区别于民用工程建设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军事工程建设和谐管理的背景。以组织行为学、军事工程经济学、现代项目管理学、系统协同进化理论为理论依据,并从军事工程建设和谐管理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出发,描述了军事工程建设和谐管理的“人—事—物”逻辑关系及其系统架构,以及军事工程建设和谐管理的运行机理,从而建立了军事工程建设和谐管理的理论架构。从“领导—员工—团队”主体要素的人理和谐、“质量—工期—成本”客体要素的物理和谐、“知识—工具—方法”关系要素的事理和谐、“军事—技术—经济”系统环境和谐4个方面探讨了军事工程建设和谐管理的实现模式,并构建了军事工程建设和谐管理模式的评价模型。

  • 邓爱民,田丰,Haasis H.-D.,毛浪,蔡佳
    2012, 14(7): 34-39.
    PDF

    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核,是国际学界研究的持续热点。内河水运是流域社会经济背景下综合运输与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及各国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协调发展的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德国成功的发展经验,探究了我国内河水运体系与国家战略,流域经济、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综合运输体系,自身体系协调发展的意义与要素、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一一对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内河水运快速协调发展。

  • 黄耀怡,王景全,张志华,王旭
    2012, 14(7): 40-45.
    PDF

    通过对广东中远号空中翻身造船门式起重机的成功研制和应用情况的扼要介绍,着重论述了这种新装备、新技术的几项创新成果的技术特征及其重要意义,包括船段空中连续翻身技术与工艺、双柱塔式刚性支腿与观光型登机电梯设计、门架结构双主梁分层设计制造技术、随动型维修吊机和低压双卷筒电缆供电技术等。

  • 赵文智,董大忠,李建忠,张国生
    2012, 14(7): 46-52.
    PDF

    中国页岩气勘探已在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及重庆、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区获得发现,证实具有良好资源前景。依据最新资料,落实了稳定区面积、集中段厚度、可采资源丰度、含气量等资源评价关键参数,采用3种方法预测了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及分布。借鉴美国典型页岩气区发展经验,采用多种方法预测了我国页岩气未来达到的产量规模和发展路线图,明确提出了页岩气在我国未来天然气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方志,任亮,凡凤红
    2012, 14(7): 53-59.
    PDF

    为了探讨碳纤维复合材料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 和超高性能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在超大跨度斜拉桥中应用的可行性,以主跨1 008 m的大跨度钢主梁斜拉桥设计方案为例,采用拉索的等强度原则将原桥钢索替换成CFRP索,考虑截面刚度、截面应力和局部稳定等要求,将原桥钢主梁替换成RPC主梁,拟订了一座等跨度的CFRP拉索、RPC主梁斜拉桥方案。采用有限元法分别对两种方案结构的静力特性、动力特性、稳定性能以及抗风性能等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从结构受力性能角度而言,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主梁和CFRP拉索构成千米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的结构体系是可行的。

  • 庞正炼,邹才能,陶士振,杨智,吴松涛
    2012, 14(7): 60-67.
    PDF

    系统分析了国外成熟致密油区的形成条件与典型特征,为研究中国致密油的形成分布与资源潜力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表明,国外成功致密油区具有“三大形成条件”和“七项基本特征”。三大条件为:大面积分布的致密储层;广覆式分布成熟度适中的腐泥型优质生油层;连续型分布的致密储层与生油岩紧密接触的共生层系。七项基本特征为:圈闭界限不明显;非浮力聚集,水动力效应不明显,油水分布复杂;异常压力,裂缝高产,油质轻;非达西渗流为主;短距离运移为主;纳米级孔喉连通体系为主;规模开采需要水平井技术结合分段压裂技术。从两大方面入手,系统比对了中国致密油的形成条件与典型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致密油资源潜力大,具备良好勘探前景。

  • 董红召,凌越,刘冬旭,郭明飞
    2012, 14(7): 68-73.
    PDF

    为了提高BRT(bus rapid transit)专用道的利用率,基于车辆道路信息集成及协作技术,提出BRT专用道路权时分复用的车路协作方法,建立了BRT专用道时分复用的车路协作控制策略模型。研究了分段式BRT行程时间预测算法,结合实时交通流信息,建立车辆借还BRT专用道的换道时间模型,规划了车辆借还协作时序。实验表明,车辆协作控制策略中行程时间预测和借还时间估计接近实际值,并能够有效地实现专用道的时分复用,而不干扰BRT的优先运行。

  • 卞从胜,王红军,汪泽成,徐兆辉
    2012, 14(7): 74-80.
    PDF

    川中地区是目前须家河组已发现的储量集中区,由于气源的不充分性导致气藏含水饱和度高,规模经济开发难度偏大。在成藏条件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评价认为须家河组下一步勘探潜力区主要分布在川中西部的金华—蓬溪地区须二和须四段,以及川西北部的剑阁—柘坝场地区须三段,这些区域气源灶发育,生气强度大,储层保持较好,且构造和裂缝发育,多口高产气井和规模储量的发现表明其成藏潜力巨大,将成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

  • 王建勇,王学忠,马立群
    2012, 14(7): 81-86.
    PDF

    2011年,准西海相浅层石炭系火山凝灰岩油气勘探取得了突破,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特别是排61井在855.7~949.6 m井段,常规试油获得日产6 t的工业油流,50 ℃地面脱气原油黏度为390 mPa·s。排61地区石炭系稳定的海相沉积层既是深部油源岩,又是优质储集层。岩浆活动提供了火山岩储层发育和分布的基础。火山凝灰岩经受了强烈的风化作用和有机酸溶蚀作用,风化壳及次生裂缝很发育,成为优质储层。深部二叠系油气沿红车断裂带和地层超剥带不整合面向高部位运聚成藏。二叠系和三叠系致密的火山岩或泥岩沉积覆盖作为区域性盖层对石炭系油气后期保存至关重要。针对石炭系储层成像较差的难题发展了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火山岩地震和测井响应特征比较明显,应用成像测井和核磁共振技术实现了裂缝的定性识别和定量描述。

  • 周厚贵
    2012, 14(7): 87-92.
    PDF

    以国内外混凝土坝加高工程施工实践为基础,系统总结混凝土重力坝后帮整体式加高施工中的4项关键技术,即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新老混凝土结合、原有结构体的控制拆除与转移、施工期资源的时间与空间调配。针对其中的每一项关键技术,分析了施工技术难点与特点、施工技术要求,并总结了技术措施和解决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 孙玉坤,朱志莹,黄振跃,唐平
    2012, 14(7): 93-97.
    PDF

    设计了一款以dsPIC30F4012为主控制器、PIC16F877A为从处理器的新型主从式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该系统在总开关处采用附加直流源检测原理检测是否发生漏电,在分支开关处使用零序功率方向检测原理判断发生漏电故障线路,给出了保护系统的硬件框图和软件流程图,并且采用速度更快的RS—485总线及光纤传输技术,实现了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的瞬动性。实验结果验证了该保护系统的优越性能。

  • 王正新,党耀国,刘思峰
    2012, 14(7): 98-102.
    PDF

    针对工程中大量存在的非等间距序列的建模问题,提出了非等间距GM(1, 1)幂模型。以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最小化为目标,以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为约束,构建了一个非线性优化模型实现非等间距GM(1, 1)幂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表明,非等间距GM(1, 1)幂模型的形式较为灵活,非等间距GM(1, 1)模型和灰色Verhulst模型均是非等间距GM(1, 1)幂模型的特殊情形,幂指数的优化有利于提高建模精度。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验证了非等间距GM(1, 1)幂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 周堂,赖明勇
    2012, 14(7): 103-108.
    PDF

    分析了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的优势及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物联网与交通运输领域的结合之处并给出了交通运输物联网定义。针对传统的交通运输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未来交通物联网发展模式。通过对比研究证实了信息到功能的信息利用模式的优势,该模式提出基于统一前端信息采集以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它能极大节省技术推广成本、挖掘信息潜在价值,促进可持续的信息服务市场形成和行业升级。

  • 段敬民,常跃军,李赞祥,崔建明
    2012, 14(7): 109-112.
    PDF

    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启发式算法,是受到加热紧缩的退火过程所启发而提出来的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一种逼近算法。算法要优于传统的贪婪算法,避免了陷入局部最优的可能,从而达到全局最优解。在物流配送网络中经常有一些寻求最短路径等问题出现,为了能够达到最短、最优、最经济等,需要进行物流配送路径寻优。文中采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一个示例的验证,效果证明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