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14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06-28
    

  • 全选
  • 黄崇祺
    2012, 14(10): 4-9.
    PDF

    “以铝节铜”是国际性趋势,进程各国有所不同,但只能是渐进式的。我国铝和铝合金在电力电缆上的应用与国外有较大差距,铝合金在架空线路上的应用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铜包铝导体的应用有所发展,有关标准正在报批或制订之中,有待在使用中进一步考验,但回收时的铜、铝分离尚未找到具有技术经济效果的方法。铝包钢线近些年市场旺盛,生产日趋成熟,铝漆包线的生产近些年已有增长,通信领域的“光进铜退”将毫无悬念地继续推进。飞机上的“以铝节铜”已有实质性的进展。废杂铜和电工用废铝直接再生利用对节能环保具有重要意义。全国建立废旧铜、铝线的回收网络已势在必行。

  • 徐祥德,丁国安
    2012, 14(10): 10-22.
    PDF

    提出了城市大气污染源追踪“广义判识”综合应用平台、模式源同化及其卫星遥感应用等新技术。“广义判识”综合应用平台包括气溶胶源主因子分析方法、气溶胶周期变化谱分析法、城市冠层大气污染变化规律同位相特性分析、追溯远距离空气污染源的合成风场相关矢量法、后向轨迹示踪法和边界层影响足痕分析法;另外,为解决长期以来大气污染模式中排放源不确定性的关键技术难点,采用源同化牛顿逼近Nudging技术,获取具有季节、月变化动态变化特征的SO2、NO2区域反演源排放清单。将卫星遥感资料应用在同化模型,探索空气污染预报模式的卫星遥感产品应用技术,卫星遥感—地基观测综合分析平台亦可广泛地应用于城市污染源追踪、城市雾和城市热岛的研究,并提出多圈层水—土—气综合分析方法是一种追踪水污染源的探索性尝试

  • 包起帆
    2012, 14(10): 23-26.
    PDF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国际标准《ISO 18186∶2011 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于2011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成为自我国开始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以来,在物流、物联网领域首个由中国发起、起草和主导的国际标准。这项国际标准是以“构建包括系统平台建设、软硬件设计、商业化运行模式和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为技术支撑,沿着“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路线,先形成国家标准GB/T 23678—2009,并同步推进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这里将对国际标准制定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介绍,分享一些经验,以期为我国创新成果上升,为国际标准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 崔春光,赵玉春,彭涛,王斌,李俊,万蓉
    2012, 14(10): 27-32.
    PDF

    对长江流域暴雨洪涝预警研究和业务的4个方面, 即暴雨中尺度野外观测科学试验、暴雨中尺度系统形成机理研究、暴雨数值模式预报技术研发以及水文气象耦合模式发展等进行了回顾, 分析了制约长江流域暴雨预报和洪涝灾害预警能力和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亟待解决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 万齐林,何金海
    2012, 14(10): 33-42.
    PDF

    在分析南海海洋气象观测现状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发现有必要发展合适的资料同化技术,提高资料利用效率,才能克服海洋气象资料相对缺乏来提升数值预报水平。利用多尺度/分块逐批资料同化技术,进行热带气旋资料同化试验。结果表明:多尺度/分块逐批资料同化技术能够适应具有多尺度特征的热带气旋资料同化,较好地满足热带气旋资料同化对流依赖背景误差协方差同化技术的要求,能够较合理高效地利用海洋气象观测资料。基于多尺度/分块逐批资料同化技术,加强海洋气象观测系统的应用,是形成高质量热带气旋初值环流的一种有效途径。

  • 傅云飞,刘奇,王雨,孙亮,李锐,马明,刘国胜
    2012, 14(10): 43-50.
    PDF

    针对降水遥感和探测,简要介绍了卫星红外遥感方法和被动微波遥感方法,着重讨论了热带测雨卫星及其搭载仪器。随后介绍了热带测雨卫星多仪器探测结果的应用,并以夏季热对流降水为例,分析了其降水结构、云顶高度和雨顶高度及其与地表降水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阐述了如何利用热带测雨卫星和测雨雷达长时间资料,来分析亚洲地区降水的气候分布。最后对卫星主动微波探测降水的发展做了简要展望。

  • 魏文寿,王敏仲,何清
    2012, 14(10): 51-56.
    PDF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2010年4月11日沙尘天气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了此次过程启动爆发的水平风场、垂直速度和雷达等效回波强度特征。研究表明:风廓线雷达是进行沙尘探测和监测的一种有效的高空大气遥感系统,它不仅可以捕捉到沙尘天气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而且能监测到沙尘在空中被输送的高度、厚度范围以及沙尘运动的垂直强度特征;塔克拉玛干沙漠扬沙和沙尘暴雷达等效回波强度约为-3~10 dBZ,浮尘等效回波强度约为-15~-3 dBZ;水平风垂直切变以及低空东风的维持是此次沙尘天气发生的动力成因。扬沙、沙尘暴发生时,大气垂直速度表现为上升运动,在较大水平风速及干燥下垫面的配合下,导致地面沙粒被输送到高空,形成了沙尘天气。

  • 杨会军,王梦恕,卓越,罗嵩
    2012, 14(10): 57-64.
    PDF

    海底隧道开挖支护施工难度很大、安全风险极高,结合国内第二条海底隧道断层破碎带施工。采用地质调查、隧道地震勘探法(TSP法)、隧道内超前钻孔等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处理,预测了掌子面前方45 m范围内的基本地质条件,如岩性、规模、位置的长期超前地质预报,以及精度较高的短期超前地质预报,据此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结果,采取上半断面全断面超前预注浆加固地层、台阶法开挖、加强支护。同时,对施工中水平收敛、拱顶下沉等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动态反馈于施工过程中,此即海底隧道断层破碎带信息化施工。该方法在施工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 何川,封坤,晏启祥,齐春
    2012, 14(10): 65-72.
    PDF

    针对我国第一条水下铁路盾构法隧道——狮子洋隧道,采用“多功能盾构隧道结构体试验系统”装置原型管片衬砌结构,在通缝和错缝不同的拼装方式下进行了原型结构加载试验,对其结构力学性能进行深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压条件下管片衬砌结构力学特征不同,尤其是当结构开裂后,高水压对于结构内力与形变的发展有明显的减缓作用。狮子洋隧道采用的榫式接头管片结构在通缝与错缝拼装下的破坏特征不同,通缝拼装时结构在高水压条件下纵缝附近区域易发生局部剪切破坏,该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方志,唐盛华,何鑫
    2012, 14(10): 73-81.
    PDF

    对一片30 m跨的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和一片20 m跨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破坏模式分别为预应力筋拉断和顶板混凝土压碎,按能量的观点计算的延性指标小箱梁和空心板分别为1.99和1.23。基于平截面假定,采用有限条带法编制了非线性计算程序,可对包括卸载过程在内的全过程受力性能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卸载曲线如何在应力-应变、弯矩-曲率及荷载-位移3个层面进行计算。通过程序,对预应力筋配筋量、预应力筋张拉系数对结构的承载力、变形性能及延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 黄亦申,许雪峰,姚春燕,胡建德,彭伟
    2012, 14(10): 82-89.
    PDF

    研究苯代三聚氰胺甲醛(BGF)微球与阳离子型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阴离子型聚电解质聚4-苯乙烯璜酸钠(PSS)之间的吸附特性,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改变和控制BGF微球的荷电特性,制备出不同形式的PEi BGF/SiO2复合磨粒,以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复合磨粒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这些复合磨粒制备了铜片抛光用的复合磨粒抛光液。抛光试验表明,吸附在聚合物微球表面和游离于抛光液中的SiO2磨粒在抛光中均起到材料去除作用。传统单一SiO2磨粒抛光液的铜材料去除率为264 nm/min,PE0 BGF/SiO2混合磨粒抛光液的铜材料去除率为348 nm/min,PE3 BGF/SiO2复合磨粒抛光液的铜材料去除率为476 nm/min。经上述3种抛光液抛光后的铜表面,在5 μm×5 μm范围内,表面粗糙度Ra从0.166 μm分别降至3.7 nm、2.6 nm和1.5 nm,峰谷值Rpv分别小于20 nm、14 nm和10 nm,复合磨粒抛光液对铜片有良好的抛光性能。

  • 朱瑞林,朱国林
    2012, 14(10): 90-96.
    PDF

    当偏心转子绕定轴旋转时,实际上只有其几何圆心作简谐振动(正/余弦运动),某些情况下由转子驱动的构件(如活塞)并不能作同样的简谐振动,因此在一些过程设备上应用双偏心转子时,会引起一些相关问题,如压力变化问题。为此,在分析一种过程强化装置中所采用的双偏心转子的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发现了由于偏心转子所驱动的两活塞的运动不完全对称,可能引起设备内介质压力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 王宇宁,运迎霞,范志清
    2012, 14(10): 97-102.
    PDF

    基于系统工程的思想,通过分析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效益产生的机制,建立了区域经济—公路交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天津市津蓟高速公路为例,通过系统仿真误差检验,证实了该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仿真效果较好、性能稳定。通过已建—未建高速公路系统仿真结果的有无对比,计算并预测出了津蓟高速公路2003—2013年各年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了高速公路项目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定量化目标,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 赵怡彬,邵旭东
    2012, 14(10): 103-112.
    PDF

    桥台处伸缩缝问题是长期困扰工程界的难题,它会带来跳车、桥梁局部损坏、伸缩缝装置经常更换等各种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中型桥梁的新型结构体系——单伸缩缝桥梁(单缝桥)。在考虑接线路面裂缝开展的情况下,建立了温度作用下单缝桥的简化计算模型,推导了单缝桥受力、变形的理论公式,用Fortran90编制程序,进行计算。以一座总长280 m的单缝梁桥为例,温度降低20 ℃时,接线路面钢筋最大应力为148 MPa,最大裂缝宽度为0.185 mm,符合规范要求;台后结构对主梁产生的附加应力仅为0.105 MPa,影响很小。通过对影响单缝桥性能的因素:支座类型、配筋率、接线路面长度、摩擦系数、土体刚度、桥长、温差等进行分析,绘制图表,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温降时,接线路面受拉,混凝土开裂,是较不利的状况;30 m长的接线路面可以满足结构受力和变形的需要;选择摩擦系数较小的支座和减少接线路面与垫层的摩擦力可以减少结构内力,在接线路面与垫层间推荐加铺土工格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