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1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6-28
    

  • 全选
  • 孙宝国,王静
    2013, 15(4): 4-8.
    PDF

    中国传统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现代化步伐也在加快。然而,由于对传统食品的意义认识不到位、科研投入不足、制造装备落后等问题,我国传统工业化进程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传统食品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食品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对中国传统食品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中国传统食品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 喻树迅
    2013, 15(4): 9-13.
    PDF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棉花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简要介绍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棉花科研在基础研究、转基因抗虫棉、现代分子育种体系、品种高效应用保障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阐述了我国棉花产业面临的总量不足、黄萎病危害和新成灾害虫加重等重大问题,并提出应推进盐碱旱地植棉,扩大粮棉复种指数,加大棉花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的应用,大力推进棉花全程机械化进程,深入开展“千斤棉”高产创建,大幅度提高单产水平,实现快乐植棉,从而提高我国棉花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棉业国际竞争力。

  • 谢友柏
    2013, 15(4): 14-22.
    PDF

    本文研究了知识在人类设计一切有目的活动中的行为,分析了设计中知识的流动和在竞争中的完整化即进化,论证了创新和设计的关系以及创新和设计的知识本质。提出了设计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设计是以新知识获取为中心、设计知识具有不完整性、竞争性等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认为要依赖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知识行为研究应该是设计科学的重要命题。

  • 陆钟武,岳强,高成康
    2013, 15(4): 23-29.
    PDF

    单位生产总值钢产量指标对于调控钢产量,开展钢铁行业的节能、降耗和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给出了单位生产总值钢产量定义式,引入了“在役钢量”概念及其计算式;然后对单位GDP钢产量的定义式进行了两次变换,导出具有分析功能的新定义式;并以新定义式和钢产量计算式、钢铁行业能耗、物耗和排放计算式为依据,对钢产量及钢铁行业的能耗、物耗和排放进行了分析;最后,进行了与钢铁行业相关各参数的分类,并提出全面推进钢铁行业节能、降耗、减排工作的总体看法。

  • 缪昌文,刘建忠,田倩
    2013, 15(4): 30-35.
    PDF

    在分析混凝土开裂的危害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裂缝控制新技术。采用双亲性单分子膜,减少混凝土早期的水分蒸发,抑制混凝土早期因失水太快而产生的塑性收缩裂缝;采用减水与减缩共同作用,控制混凝土壳体及薄壁结构的早期开裂;采用调控水泥水化过程中的放热量,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能力;采用遥爪聚合型增韧剂,增加混凝土的韧性,减少混凝土的脆性开裂。

  • 周福霖,谭平,刘德稳
    2013, 15(4): 36-40.
    PDF

    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无碳能源,在人类文明进程及世界现代化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核泄漏和核废料等问题。对世界核能利用情况及各国核电站建设与规划情况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总结了历史上历次核电站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着重探讨了地震对核电站的威胁。以2011年日本大地震造成的福岛核电站事故为例,分析了核电站事故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已建核电站进行抗震加固和延寿评估,做好未来核电站建设规划,改善管理机制,做好地震预警及核电站安全监测,优化应急处置机制,深化核能概率安全分析,普及群众安全教育,定期开展灾难演习,强化国际合作等举措,为人类在探索正确使用核能的进程中少受核能副作用的伤害而发挥重要作用。

  • 毛庆,吴应喜,张健,孟阿军,张涛,杨春菊,刘芳
    2013, 15(4): 46-51.
    PDF

    本文介绍了核电站抗震设计要求、在建和运行核电站的抗震设计情况以及运行核电站遭遇地震灾害的情况,简述了福岛核事故后世界各国核电站在抗震方面采取的措施,针对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福岛核事故后的行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新建核电厂在抗震设计和评估方面的策略,以期通过技术手段持续提升核电站的抗震能力。

  • 夏祖讽
    2013, 15(4): 52-56.
    PDF

    首先简单介绍了世界各国核电厂抗震输入的概况,同时提及了法国、日本及我国相关部门对核岛基础隔震的一些探索,接着重点涉及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针对AP1000系列机组所开展的核岛基础隔震设计课题的总体概念设计内容。本文对核电厂的抗震设计及核岛结构基础的隔震设计提供了较多的实用信息,以供参考。

  • 陈矛,卢实
    2013, 15(4): 57-61.
    PDF

    本文介绍了美国核电站基于性能指标的核安全相关抗震概率设计方法(performance-based method,PBM)的发展,较为系统地对PBM方法进行了阐述和讨论。在目前的研究成果和现有的规范标准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阐明了PBM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对系统、结构和部件进行分级;确定系统、结构或部件的性能要求指标;确定基于概率地震危害性评价(PSHA)的地震动输入;系统、结构或部件概率极限值(fragility)计算;保证系统、结构或部件概率极限值有足够的裕度,以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5个方面。对PBM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 孔宪京,林皋
    2013, 15(4): 62-74.
    PDF

    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核电都将是中国积极发展的能源形式之一,保障核电安全是确保核电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和安全运营的关键。然而,中国幅员广阔,地质条件差异大,海域自然条件复杂;同时,中国地震活动范围广、强度大、频度高,基于标准化设计的核电工程结构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福岛核电事故的教训,对核电工程的抗震安全提出了新的问题。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十几年来在解决我国核电工程结构抗震安全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在“地震作用下核电厂工程结构的功能失效机理及抗震安全评价”研究中所取得若干进展进行综述性介绍,主要包括核岛地基抗震适应性研究和核岛安全相关工程结构抗震防灾研究。

  • 李小军,贺秋梅,侯春林
    2013, 15(4): 75-82.
    PDF

    基于中国核电工程选址和建设的实际工作,探讨了核电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几个环节中的关键问题,包括不同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采用、地震动衰减关系的选取和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综合取值等。分析了地震动衰减关系不确定性和弥散地震衰减关系等问题处理方式的变迁,比较分析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性方法中构造地震、弥散地震的计算结果和概率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及对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a.综合考虑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方法的计算结果已成为中国核电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基本思路,其中弥散地震是一个需要特殊考虑的问题;b.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方法计算结果对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控制作用受区域地震活动性强弱的影响;c.在地震活动性较弱的地区,确定性方法特别是弥散地震计算结果基本上控制着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取值,而在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强的地区,更倾向于由概率方法计算结果控制。

  • 张超琦,杨建华
    2013, 15(4): 83-90.
    PDF

    日本福岛事故后核电厂抵御极端自然灾害能力受到广泛关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积极开展相关研究,而地震一直是核电厂工程安全问题的主要威胁之一,因此核电厂的抗震安全性更是成为业界分析研究的重点。楼层反应谱作为核电厂系统、结构和部件抗震设计的输入,其计算分析是核电厂抗震分析的重要环节,其结果对于核电厂的抗震安全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三代机型ACP1000标准设计为例,通过介绍楼层反应谱的输入、分析过程和方法,来阐述合理确定符合国情的地震输入、采用先进的建模和分析方法,对完善核电厂的抗震设计、提高核电厂的抗震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张晓鲁
    2013, 15(4): 91-95.
    PDF

    我国一次能源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电力供应以燃煤发电为主的格局。为了推动燃煤发电的清洁、高效发展,电力工业大力开发并推广运用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优化了装机结构,推动了节能减排。实践证明发展先进燃煤发电技术是电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国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研发的回顾,总结分析了该项目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国情,并参考欧盟与美国先进超超临界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我国研发更高参数、更高效率的先进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发展思路和相关建议。

  • 陈永兴,常昊天,鲁文妍,任炳昱
    2013, 15(4): 96-101.
    PDF

    坝型优选属于多因素、多方案的复杂决策问题,不仅需要经验丰富的熟悉实际工程情况的专家,而且需要运用客观的分析决策技术。本文综合分析堆石坝坝型选择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了坝型方案优选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考虑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权重确定的不足,将两者结合起来计算综合权重,并运用TOPSIS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计算,最终确定优选方案。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结果可靠,能够为堆石坝坝型优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 顾大钊
    2013, 15(4): 102-107.
    PDF

    晋陕蒙宁甘地区是我国的能源“金三角”。该地区煤炭储量和产量均占我国的三分之二左右,已成为我国煤炭开发的主战场,但该地区水资源仅占全国的3.9 %。针对该地区煤炭现代开采与水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的矛盾,以神东矿区现代煤炭开采为工程依托,创新研究方法,揭示了该地区现代开采水资源的运移规律和地表生态“自修复”规律,首次开发了煤矿分布式地下水库技术和应用“自修复”规律的地表生态主动性减损及修复技术,建立了示范工程,为煤炭开采水资源和地表生态保护探索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 刘宁,张志彤,黄金池
    2013, 15(4): 108-112.
    PDF

    2011年泰国湄南河发生了历史特大洪水,给流域内带来了巨大的灾害损失,洪水肆虐期间及洪水过后,中国政府接受泰国政府的邀请,先后派遣专家及其团队赴泰国进行了有关防洪减灾技术咨询,得到了泰国政府和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和肯定。本文针对泰国2011年防洪减灾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国际防洪减灾领域近些年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探讨了今后一个时期开展防洪减灾工作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