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1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6-28
    

  • 全选
  • 徐飞
    2015, 17(4): 4-8.
    PDF

    本文阐述了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中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意义,以及中国高铁“走出去”必须重视的三大战略主旨。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的战略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布局重要性、时序紧迫性、路径可行性、区域难易结合、线路互联互通五个战略原则,并从政、产、学、研、金等方面对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举措提出以下五个建议:统领战略实施、凝聚产业合力、构筑培养培训体系、打造国家智库、创新投融资方式。

  • 钱清泉,高仕斌,何正友,陈奇志,吴积钦
    2015, 17(4): 9-20.
    PDF

    本文结合中国高铁建设和运营的经验,从高速铁路牵引供电不同层面,系统地介绍了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同时,就目前牵引供电系统的发展现状,展望了新型供电技术、主动运营维护、节能与效能提升、检测监测等新技术,可为中国高铁牵引供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指导。

  • 康 熊,姚建伟
    2015, 17(4): 21-29.
    PDF

    阐释了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的内涵和必要性,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的工程实践,从轮轨关系、弓网关系、列车空气动力学、车-线-桥耦合等角度,对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对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和试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系统性提炼和归纳,给出可供高速铁路建设和运用参考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 田红旗
    2015, 17(4): 30-29.
    PDF

    阐释了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的内涵和必要性,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的工程实践,从轮轨关系、弓网关系、列车空气动力学、车-线-桥耦合等角度,对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对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和试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系统性提炼和归纳,给出可供高速铁路建设和运用参考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 张卫华
    2015, 17(4): 42-52.
    PDF

    根据高速铁路结构和技术特点,把高速列车以及与之相关并影响其动力学性能的线路、气流、供电和接触网等耦合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大系统,通过建立高速列车、线路、弓网及供电等子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轮轨、弓网、流固和机电等耦合关系模型,形成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高速列车运行模拟要求,给出基于循环变量方法的列车动力学建模及计算方法、基于滑移模型的车线耦合计算方法、基于松弛因子的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实现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仿真。

  • 赵明花,梁树林,宋春元
    2015, 17(4): 53-62.
    PDF

    高速铁路运营对转向架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能设计出性能更优越的动车组转向架,调查了中国高速动车组的线路条件、动车组的车轮踏面磨耗情况,分析轮轨匹配关系;动力学分析中考虑了转臂节点、抗蛇行减振器、空气弹簧等部件的非线性特性,橡胶、减振器等减振元件高低温变化条件下车辆参数的变化,电机弹性悬挂方式等,在实际轮轨匹配关系基础上建立了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动力学系统仿真选择了最优悬挂参数,结合部件台架测试对悬挂元件进行了工程化设计;为掌握转向架服役周期内关键部件可靠性,对运用动车组转向架进行了大量的动应力测试,系统分析了中国无砟轨道条件下转向架主要承载区域载荷随车辆运营周期、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线路条件下的变化趋势,建立了中国高速列车载荷谱体系。通过结构、悬挂、传动、制动、焊接、降噪、轮轨等系统集成,形成高速列车转向架技术体系。

  • 梁建英,丁叁叁,田爱琴,赵红伟
    2015, 17(4): 63-68.
    PDF

    本文全面概述了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车体创新优化过程,详细分析了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车体在气动优化、气密强度与气密性、模态匹配与减振降噪、轻量化等方面的创新设计。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车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结构稳定性、优良的振动与疲劳特性,良好的气动与噪声性能。

  • 孙帮成,李明高,安 超,马纪军,于金朋
    2015, 17(4): 69-82.
    PDF

    随着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大量高速列车投入运营带来了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系统阐述了高速列车的能耗组成、权重及影响因素,进一步详细论证了高速列车节能降耗的关键技术。从低阻力技术、高能效牵引技术和能量回收再利用与综合管理等方面详细论证了节能降耗效果,有力推动我国高速列车的绿色、节能、环保的发展,持续提高我国高速列车高能效水平。

  • 林建辉,易彩,张卫华,丁建明,刘璐,张兵
    2015, 17(4): 83-89.
    PDF

    高速列车运行时空上的跨越所面临的振动、环境变化,使其服役状态与安全性态始终处于时变状态,给高速列车安全保障与健康维护带来极大的挑战。随着高速列车运营里程的增长,高速列车服役性能的研究成为保障我国高速列车技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分析高速列车服役性能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列车服役性能检测体系,阐明了其建设内容与方案,并发展了高速列车走行部跟踪试验技术,跟踪试验对高速列车服役性能的研究具有显著成效与提升。最后,指出了本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及需重点关注与加强的研究工作。

  • 王开云,袁玄成,翟婉明
    2015, 17(4): 90-97.
    PDF

    基于新一代中国高速列车(动车组)关键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和策略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和技术展望。主要内容包括:首先,介绍国际先进轨道车辆制造商在其新一代车辆开发过程中采用的先进设计技术和理念,分层次研究其各自的核心技术特点和未来其可能的技术发展趋势。其次,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速铁路车辆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牵引传动技术、转向架技术、车体设计技术等可能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提出一些分析建议。最后,在综合考虑轨道车辆造型发展趋势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集成设计的理论与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针对新一代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可能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与策略和改进措施的研究提出一些明确的建议。总之,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希望可以对我国高速列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 缪炳荣,张卫华,邓永权,李旭娟,梅桂明
    2015, 17(4): 98-102.
    PDF

    基于新一代中国高速列车(动车组)关键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和策略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和技术展望。主要内容包括:首先,介绍国际先进轨道车辆制造商在其新一代车辆开发过程中采用的先进设计技术和理念,分层次研究其各自的核心技术特点和未来其可能的技术发展趋势。其次,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速铁路车辆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的牵引传动技术、转向架技术、车体设计技术等可能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提出一些分析建议。最后,在综合考虑轨道车辆造型发展趋势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集成设计的理论与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针对新一代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可能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与策略和改进措施的研究提出一些明确的建议。总之,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希望可以对我国高速列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