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列表 期刊订阅 开放获取 关于我们
English
最新录用  |  在线预览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学科浏览  |  专题文章  |  热点文章  |  下载排行

ISSN 1009-1742 (Print)
ISSN 2096-0034 (Online)
CN 11-4421/G3
Formerly Known as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期刊介绍
    » 出版范围
    » 简介
    » 编委会
    » 数据库收录
    » 联系我们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
    » 作者指南
    » 模板下载
    » 作者常见问题
  审稿中心
    » 审稿指南
    » 在线审稿
    » 推荐审稿人
    » 致谢
  新闻公告 更多  
  • 2022年, 第24卷 第2期 出版日期:2022-04-26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Orginal Article
    我国优质制造技术体系建设研究
    林忠钦, 奚立峰, 夏唐斌, 赵亦希, 潘尔顺, 李艳婷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1-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01
    摘要   PDF (844KB)

    优质制造作为支撑质量变革、增加优质供给的创新模式,是实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开展优质制造技术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对于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深入剖析我国制造质量发展痛点的基础上,基于供给端、需求端、政府监管、质量基础设施“四位一体”框架,分析了优质制造提升的关键问题,提炼了优质制造的内涵与特征,构建了“设计–生产–运维”全流程的优质制造技术架构。研究表明,我国制造质量仍存在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制造品牌国际影响力不强、产业链质量升级面临困境等痛点问题。所构建的优质制造技术体系由质量技术基础、质量共性技术、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技术、资源要素等模块组成。建议加强优质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产业链质量升级,创新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升质量资源要素供给能力,加速新技术赋能优质制造,夯实质量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绿色冶金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柴立元, 王云燕, 孙竹梅, 司梦莹, 梁彦杰, 闵小波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10-21.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04
    摘要   PDF (791KB)

    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冶金工业发展水平代表着国家工业化发展水平;绿色冶金能够创新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突破资源、能源、环境的多重制约因素,是我国冶金工业今后发展的必经之路。结合“碳达峰、碳中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时代背景,本文全面分析了国内外钢铁与有色金属的资源、能源现状及其发展态势,综合评述了冶金工业技术发展现状,从资源、能源、环境多维度审视绿色冶金创新发展形势,进而凝练面临的重大问题;在绿色冶金创新发展态势预测与潜力分析的基础上,研判了绿色冶金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研究建议:强化冶金强国战略地位,超前布局无废冶金颠覆性技术,部署资源能源替代与减污降碳冶金重大创新工程,实施绿色冶金政策与标准以引领产业发展,构建冶金创新人才保障体系与科普平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研究
    干勇, 谢曼, 廉海强, 邹伟龙, 王慧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22-2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03
    摘要   PDF (475KB)

    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集群建设的突出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外先进制造业集群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产业发展阶段特点并针对基础产业、关键战略产业和前沿技术产业,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制造业集群及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梳理发展方向并提出不同类型制造业集群现代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路径。研究认为,基础产业集群应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集群智能化水平;关键战略产业集群应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建设重大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与中试平台;前沿技术产业集群应打造环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生态圈,加大新技术的示范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升前沿新材料产业基础能力战略研究
    刘雪峰, 刘昌胜, 谢建新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29-37.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06
    摘要   PDF (507KB)

    本文重点分析了面向类脑智能、人工智能、深空探测、网络安全、高效能量转化等尖端科技领域中前沿新材料产业的基础能力现状与问题。面向2025年、2035年的阶段性发展规划,从提升前沿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基础能力、支撑保障基础能力、竞争基础能力、可持续发展基础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改善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前沿新材料产业基础能力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为满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前沿新材料的需求,从材料基因工程提升前沿新材料产业基础能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前沿新材料产业布局、碳达峰与碳中和发展战略下的前沿新材料产业布局,自主可控的前沿新材料测试表征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张豪, 张纲, 蒋家东, 宗习均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38-47.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02
    摘要   PDF (607KB)

    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水平对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制造业竞争内核、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在分析制造业质量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发展的态势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的国际经验,形成了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的若干发展建议。明确产品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加强国家质量政策连贯性;聚焦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实施制造业质量提升率先行动计划;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引,加快推进质量管理理论、技术和工具创新;融合发展产业质量基础设施,筑牢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基础;推动质量生态环境再造,增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意愿;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实施制造业产品质量提高基础工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实践及突破路径研究
    周勇, 赵聃, 刘志迎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48-5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25
    摘要   PDF (617KB)

    智能制造成为现代制造发展的必然趋势,既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开展关于智能制造突破瓶颈的研究,对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也是践行“四个面向”的重要举措。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实践,从智能制造战略布局、项目试点示范、产业集聚区分布、发展阶段研判等维度对其基本特征进行总结,深入剖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现行的支持智能制造发展的部分标准、政策、技术、人才、财税等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在“十四五”时期,有必要从政策标准、核心技术、支撑要素等方面精准施策,以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强化战略布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健全制度保障,强化关键要素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智能制造评价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何慧霞, 魏桂英, 武森, 单志广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56-63.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26
    摘要   PDF (0KB)

    智能制造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智能制造进入全面推广阶段,针对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开展科学评价成为现实需求。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有关智能制造评价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系统全局、行业领域3个视角归纳总结了智能制造评价体系的研究情况,对比分析了智能制造评价研究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剖析智能制造评价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探讨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认为,现行智能制造评价的标准、流程、指标体系、应用等方面存在欠缺,需要从评价范式、评价体系、新技术融合等方面加以改进完善,以推进智能制造评价理论研究并指导智能制造发展。具体而言,健全标准设计,建立智能制造评价范式;优化指标体系,丰富关键核心评价内容;强化新技术融合,推进理论实践协同并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离散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路径研究
    李新宇, 李昭甫, 高亮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64-74.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08
    摘要   PDF (6303KB)

    在传统离散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发展智能制造将推进离散制造业提质增效、促进行业由大变强,因此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成为必然选择。我国离散制造各细分行业存在极大的差异性,相应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路径也存在多样性,因而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探讨具体实施举措。本文提炼了离散制造行业的典型特性,梳理了离散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包括先进制造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内的共性关键技术;系统调研了我国离散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4个典型案例,力求呈现领域前沿应用进展,进而提出了突破智能制造关键使能技术,研发智能制造装备,建设数字化、智能化车间和工厂,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构建标准与安全体系等重点发展任务。研究建议,加快示范应用,突出“中国制造”,培育高新技术人才,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此推动我国离散制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业环境下信息通信类技术赋能智能制造研究
    李伯虎, 柴旭东, 刘阳, 李潭, 林廷宇, 韦达茵, 李艳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75-8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07
    摘要   PDF (758KB)

    新智能制造系统作为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为正在快速展开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提供了关键支撑;信息通信类技术的快速演进,赋予了新智能制造加速发展的潜力。本文梳理并提出了新智能制造系统的技术体系构成,重点从1类核心技术(工业互联网系统)、4类基础技术(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AI)、第五代移动通信(5G)、建模仿真/数字孪生)角度阐述了信息通信类赋能技术子体系的内涵及特征;在此基础上系统辨识了信息通信类技术赋能智能制造的纵向应用、横向应用、端到端应用等场景。研究认为,可重点设置先进网络技术、协同计算技术、工业知识推理技术等的科技项目,实施以5G应用与网络协同的研发与产业化、面向新一代AI技术的智能产品及智能互联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自主可控建模仿真/数字孪生工具集及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为代表的产业发展内容,以基于5G+工业虚拟现实的工业设计、AI物联网工业平台、基于建模仿真/数字孪生技术的工业产品智能设计为代表的应用示范内容。为此建议,完善高效协同的新智能制造政策推进工作机制,加快建设互联互通标准群,以“产学研”协同方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增强智能制造领域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时期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邵珠峰, 赵云, 王晨, 冯希光, 王建民, 熊虹婷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86-9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10
    摘要   PDF (643KB)

    工业软件产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新时期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工业软件成为优化制造与管理流程、变革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先进工业技术转化及溢出的直接动力。我国正在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挑战原有“技术–生产–市场”分工模式的同时,也为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本文从当前国际市场格局出发,分类解析了工业软件产品的基本特征与市场份额情况,剖析了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不足与问题,归纳了工业软件产业的平台化、开源化两大新发展趋势;据此提出补短强基、追赶突破、卓越引领3条发展路径,以期针对性补强产业不足、切实提升产业水平。研究建议,优化组织模式,发挥工业企业的主体带动作用;细化政策对象,分层次推进工业软件关键技术突破;扩大应用市场,促进工业软件产品创新;挖掘人才潜能,多渠道支持工业软件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业软件一体化与标识解析路径研究
    王昭洋, 池程, 许继平, 龚向南, 姜露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96-10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11
    摘要   PDF (1453KB)

    工业软件一体化是支撑工业企业生产运行及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依托;标识解析路径作为实现工业全要素互通的关键枢纽,助力工业软件的深度集成与融合。本文针对我国工业软件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数据孤岛、业务孤岛现状,从产品设计生产、质量信息追溯、企业“业财融合”等角度分析了工业软件一体化的应用需求;通过剖析工业软件一体化的国内外发展历程,总结了工业软件在市场占有率、使用成本、系统协调联动,高端制造应用、核心技术竞争、信息安全风险、生态体系建设等软件全套采购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物理网关、接口平台、云组件技术等重点方向,提出了工业软件一体化与标识解析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涵盖工业软件一体化集成的技术架构、标识解析技术路径、数据管理方式、核心功能等要素。研究建议,从行业驱动、企业思想、人才支撑等角度着手,努力推动标识解析体系与工业软件对接,更好促进工业软件的互联互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航空动力强国发展战略研究
    向巧, 黄劲东, 胡晓煜, 晏武英, 侯薇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106-112.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13
    摘要   PDF (457KB)

    航空动力是航空器的“心脏”,发展水平反映了国家综合国力、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开展航空动力强国发展战略研究对实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推动强国建设、保障绿色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角度系统研判了航空动力发展的重大价值,凝练总结了航空动力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在概括我国航空动力行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剖析行业发展面临的急迫问题,据此提出建设航空动力强国的内涵、目标,重点从先进产品研制、重大基础设施、共性关键技术、基础技术研究等方面阐述行业具体发展途径。研究提出了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深化行业体制改革、优化行业运行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建议,以此推动我国航空动力领域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产首制大型邮轮总装能力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
    易国伟, 陈刚, 刘佩, 冯妮, 李华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113-122.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05
    摘要   PDF (1766KB)

    邮轮产业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点和推动力,而大型邮轮建造是典型的复合型、定制型、巨系统工程,也是我国迄今唯一有待攻克的高技术船舶产品。本文着眼国产邮轮总装建造与产业发展问题,在研判欧洲大型邮轮建造模式、注重结合我国船舶建造特点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产首制大型邮轮总装实践;论述了邮轮整体布局、技术能力、供应链能力、关键建造技术方面的前沿进展与工程经验,梳理了邮轮项目组织及流程、工程指挥、技术及建造方面的管理能力建设成效,从营运能力、制造能力、服务能力、“产学研”结合等要素构成的角度展望我国邮轮建造产业发展方向。构建中国特色邮轮总装建造体系,确保国产首制邮轮的优质建造与成功交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工业织材的发展现状、需求和对策
    侯曦, 李姝佳, 叶贺, 袁汝旺, 杨建成, 孟婥, 祝宪民, 陈革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123-131.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19
    摘要   PDF (535KB)

    工业织材是将纤维原料通过机织、针织、编织、非织等手段加工而成的功能性或结构性新型基础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海洋工程、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领域。大力发展工业织材有望使我国占领制造业新的制高点,使我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现代工业的新兴资源产业,对我国纺织产业国际国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工业织材的发展现状、应用场景、产业需求和制造技术,明确工业织材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研究认为,制定专项政策支持工业织材的技术研发–装备开发–织材生产–织材应用的产业链协同,建立各类工业织材装备的标准体系,建设工业织材领域的创新服务和人才体系,是大力发展工业织材产业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大直径钻井技术装备发展的挑战与思考
    刘志强, 陈湘生, 蔡美峰, 纪洪广, 宋朝阳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132-13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18
    摘要   PDF (478KB)

    “向地下要资源、要空间”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生存空间基本问题的有效途径。井筒是从地面进入地层中的咽喉工程,其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建设是保障地下矿产资源开采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发展大直径钻井技术装备的需求和必要性,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装备的发展现状;从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应用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工程示范等角度,剖析了我国钻井技术装备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井筒建设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方向。研究建议:确立智能钻井发展理念,明确智能钻井发展路径与任务,建立和完善大直径钻井相关标准规范,推动智能钻井平台与示范工程建设,以期为矿山、水电、交通、城市建设等领域井筒建设技术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应对战略研究
    吴伟仁, 龚自正, 唐玉华, 张品亮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140-151.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15
    摘要   PDF (1402KB)

    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过10次以上不同程度的生物灭绝事件,是人类长期共同面临的重大潜在威胁;防范近地小行星(NEA)撞击风险事关全球安危与人类文明存续,相关研究现实需求迫切、战略意义深远。本文阐述了NEA撞击危害及撞击地球风险情况,研判了积极开展应对的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当前NEA撞击风险应对的国际研究态势,涵盖应对流程、监测预警、撞击灾害评估、在轨处置等内容;全面总结了我国NEA撞击风险应对的基础进展及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我国应对NEA撞击风险的发展目标、体系构成,论证形成了监测预警、在轨处置、灾害救援等重点任务以及基础研究、国际合作主导方向。研究建议,加强撞击风险应对能力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高效建立“内聚外联”撞击风险应对业务体系,快速形成撞击风险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着力构建行星防御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发展适应国情特色且“监测精准、预警可靠、应对有效、救援有力”的行星防御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核电站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框架体系构建与发展建议
    任景莉, 杨盼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152-15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12
    摘要   PDF (2042KB)

    核工业正在经历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核电数据呈指数型增长,数据逐渐成为核电站的重要资产,然而缺少贯穿核电站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体系。本文综述了我国核电站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的研究现状,剖析了核电站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面临的需求与挑战,构建了围绕核电站全生命周期各个节点和业务流的数据管理框架。研究认为,建立核电站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体系当务之急是推进核电行业全面数字化,规范统一核电站全生命周期数据标准;依据数据类型对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合理设计数据模型;科学制定数据质量管控政策、数据质量度量标准,确保核电站全生命周期数据安全。为此建议,加快建立数据一体化平台,对核电站中物项、业务数据、三维仿真数据等进行目录化组织,促进跨业务系统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核电站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实现核电站全生命周期数据的真实可溯;加强核电与数字孪生技术、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的融合应用,提高核电站智能化发展水平;建立健全核电站数据绿色管理政策体系,实现数据中心的低碳、高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战略研究
    马晨, 李瑾, 赵春江, 张骞, 孙宁, 宋太春, 冯献, 曹冰雪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160-16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17
    摘要   PDF (587KB)

    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作为我国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是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需要,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我国22个省份乡村公共服务治理情况的调研,梳理了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的历史演进与制度变迁,剖析了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面向2050年的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发展路线图和重点任务。研究发现,当前乡村公共服务治理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亟需深入推进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后续的重点任务为:构建城乡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促进乡村教育治理现代化,改善乡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乡村社会保障体系。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应明确乡村公共服务重点治理对象与供给清单,加快推进乡村公共服务治理的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推进乡村公共服务治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老年智慧康养平台建设路径研究
    侯汉坡, 位鹤, 王颍超, 于今, 邱贵兴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170-17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23
    摘要   PDF (607KB)

    我国正处于老年人口数量较多、老龄化速度加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繁重的阶段,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老年智慧康养平台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建设老年智慧康养平台的背景以及相关概念与发展现状,以杭州市西湖区老年智慧康养平台为案例,深入分析了老年智慧康养平台的建设模型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而总结了我国老年智慧康养平台的共性特征。研究提出了我国老年智慧康养平台的建设路径:以科技手段助力实现健康中国为建设目标,以全国康养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为建设基础,构建“社区嵌入型”智慧康养服务综合体来调动服务资源,开展远程健康数据监测和健康管理来强化信息支撑,发挥地域优势并促进本土康养产业升级。为此建议,推动康养产业及科技转化,健全老年人精神需求保障机制,完善老年人能力评估体系,构建智慧康养标准体系,协调城乡智慧康养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工程科技人才需求特质与培养趋向研究
    郭哲, 徐立辉, 王孙禺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 (2): 179-18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2.02.016
    摘要   PDF (581KB)

    从《21世纪议程》到《教育2030行动框架》,国际社会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对现有教育体系进行整合重塑以取得创新突破;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在引领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同时,日益成为提升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选择。本文在梳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分析了支撑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工程科技人才需求特质,从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关键能力新要求、国际工程联盟毕业生素质和职业能力框架解析、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实践3个方面展开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总结了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过程设计和学生考核评价等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研究认为,我国面向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行动策略应从注重顶层设计、发挥政策协同作用,加强国际合作、整合全球优质资源,优化专业布局、发挥专业集群优势,赋能课程教学、培养优秀工程人才,强化专业认证、完善质量标准体系5个方面着手进行,以期推进契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articles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5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话: 010-58556848 (技术); 010-58556485 (订阅) E-mail: subscribe@he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