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列表 期刊订阅 开放获取 关于我们
English
最新录用  |  在线预览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学科浏览  |  专题文章  |  热点文章  |  下载排行

ISSN 1009-1742 (Print)
ISSN 2096-0034 (Online)
CN 11-4421/G3
Formerly Known as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期刊介绍
    » 出版范围
    » 简介
    » 编委会
    » 数据库收录
    » 联系我们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
    » 作者指南
    » 模板下载
    » 作者常见问题
  审稿中心
    » 审稿指南
    » 在线审稿
    » 推荐审稿人
    » 致谢
  新闻公告 更多  
  • 2021年, 第23卷 第4期 出版日期:2021-09-27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Orginal Article
    面向2035 年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赵春江, 李瑾, 冯献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1-00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01
    摘要   PDF (1098KB)

    发展智慧农业是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开展智慧农业战略研究对于把握我国智慧农业中长期科技布局、厘清发展思路与方向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立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剖析概括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对智慧农业科技的宏观需求,详细分析了面向2035 年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构想、重点任务、发展路径。研究表明,发展智慧农业有助于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建议加快建立“品种选育+ 数字赋能+ 智能装备”有机融合的智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技术攻关、建立差异化补贴机制、坚持“产村”融合、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不同经营主体特点、不同产业需求,梯次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支持实现“机器替代人力、电脑替代人脑、自主技术竞争力增强”三大转变,保障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究
    孙九林, 李灯华, 许世卫, 吴文斌, 杨雅萍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10-01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02
    摘要   PDF (712KB)

    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新时期农业增长新的要素、建设智慧农业的根本前提,起着桥梁和基石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智慧农业发展战略需求与挑战,系统分析了我国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政策、行动计划和经验做法,研究提出了2025、2035 年、2050 年发展农业大数据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绘制了未来发展技术路线图。研究提出,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发展,科学规范农业大数据体系建设,建设一体化的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突破农业大数据关键共性技术,深化农业大数据应用;建设农业大数据产业基地,打造农业大数据的应用生态集群;统筹城乡资源,建设城乡一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空地海一体化的农业农村网络空间。为此建议,强化总体布局,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改造,加强芯片、模型组件、基础信息系统等底盘性基础研发;加大核心技术攻关投入,突破农业大数据获取、分析、服务关键核心共性的卡脖子技术;加强体制机制协同创新,打通农业数据纵横双向通道标准化和一体化共享;强化高水平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实现智慧农业强国提供基础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软件产业发展的现实格局与路径选择
    马晨, 李瑾, 张骞, 冯献, 揭晓婧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19-02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03
    摘要   PDF (692KB)

    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交叉重组、渗透融合不断加速,逐步孕育出农业软件产业,支撑了智慧农业发展。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农业软件产业发展战略、概述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数据,梳理了我国农业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困境,提出了我国农业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大工程及政策保障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软件产业在技术研发与推广、企业运行、用户积累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开发难度大、创新能力弱、投资回报低、知识产权保护弱等困境;面向2035 年,应以推动农业技术软件化为主线,以强化农业软件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开展农业使能软件与平台开发工程、精准农业管理软件应用推广工程、农业软件产业集聚区创建工程、农业软件企业梯次培育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为此建议,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强化统筹协调机制、优化学科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全面保障我国农业产业软件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产品智慧物流发展研究
    韩佳伟, 李佳铖, 任青山, 赵春江, 杨信廷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30-036.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04
    摘要   PDF (446KB)

    农产品采后供应链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滞后是导致流通效率偏低、品质损失严重的主要因素,谋划我国农产品智慧物流发展是提升农产品产后附加值的迫切需求。本文分析了农产品智慧物流的需求,梳理了农产品智慧物流发展现状,凝练了信息化、标准及质量、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立足国情,论证提出了2035 年我国农产品智慧物流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研究表明,加强政策扶持、标准化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是实现农产品智慧物流健全发展的关键基础与保障;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与应用拓展,推动了我国农产品传统物流向农产品智慧物流的转型升级;智能化、一体化、绿色化的供应链将是未来农产品智慧物流的主要发展方向。相关研究可为农产品物流行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升级提供基础性参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鲜农产品冷链储运技术装备发展研究
    杨天阳, 田长青, 刘树森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37-044.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05
    摘要   PDF (1945KB)

    冷链储运技术装备是维持生鲜农产品品质并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途径,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业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冷链储运技术装备需求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冷链储运技术装备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储运技术装备相比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与问题;基于德尔菲法与实地调研,研判了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储运技术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针对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储运技术装备存在的产地专业化预冷设施匮乏、冷藏运输装备匮乏、速冻技术装备落后、关键技术研发滞后、冷冻冷藏设施建设不规范、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发展规划“三步走”技术路线,以期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储运技术装备到2025 年能够初步实现高效化与标准化,到2035 年能够实现信息化与智能化,到2050 年能够实现智慧化与无人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球作物种业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种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郑怀国, 赵静娟, 秦晓婧, 贾倩, 齐世杰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45-05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22
    摘要   PDF (528KB)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随着国家“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等指导性意见的出台和重点任务的部署,种业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从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发展、种子产业发展等方面概述了全球作物种业的发展现状,基于国际视角深入分析了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实施国家种质资源战略、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实施种业科技创新战略、实现原始性创新的突破,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种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实施种业强企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监管制度现代化、确保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等方面总结了对我国作物种业发展的启示。相关研究对于全面了解全球作物种业发展概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我国种业发展战略,推进我国生物育种关键技术突破,前瞻性规划种业的产业布局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化驱动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路径研究
    孙洁, 龚晓南, 张宏, 苏星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56-063.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06
    摘要   PDF (641KB)

    我国建筑业多年来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但在效率、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依然存在提升空间;借助于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通过数字化科技创新将驱动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综述、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在梳理数字技术与建筑业变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筑业数字化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从政府部门、参与机构、市场环境3 个层面分析归纳了我国建筑业数字化科技创新驱动的生态要素,提出了数字化科技创新驱动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本文可为推动实现数字化科技创新基础上的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实施框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智能建造关键领域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
    陈珂, 丁烈云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64-070.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07
    摘要   PDF (463KB)

    智能建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程建造的有机融合,是实现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本文阐述了智能建造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归纳了面向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工程软件、面向智能工地的工程物联网、面向人机共融的智能化工程机械、面向智能决策的工程大数据等四类关键领域技术;通过问卷调研与专家访谈,分析了我国智能建造关键领域技术在市场环境、企业部署、核心资源储备等方面的现状和短板。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关键领域技术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开展典型工程试点示范等重点任务,继而从管理机构、企业、高校等多个主体的角度形成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一代建造质量安全管理发展研究
    谢先启, 邓利明, 肖铭钊, 骆汉宾, 房瑞伟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71-07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08
    摘要   PDF (1118KB)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的“人– 机– 环”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孪生技术为解决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智能建造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手段。研究认为,在工程建造中,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是以整个建造过程的可计算、可控制为目标,通过先进感知、计算等技术与方法应用,实现对实体工地的数字化管控。为此,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在建造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需求,本文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涵盖面向工程质量安全控制的产品智能设计、工程质量安全状态智能感知与分析、数据驱动的工程质量安全控制、工程质量治理与动态监管的新一代工程智能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从管理、技术、标准与规范3 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在工程建造中应用和发展数字孪生技术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卢春房, 伍军, 王孟钧, 李新生, 刘勃, 梁超, 户晓栋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79-086.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09
    摘要   PDF (1708KB)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面对复杂的国际竞争形势和艰巨的国内发展任务,迫切需要开展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研究。本文在分析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运用鱼骨图梳理了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涵盖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创新、文化和品牌建设、项目管理、专业化建设、产业链整合等。从管理机构和企业层面提出了我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建议与措施:管理机构应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绿色建造相关标准及政策,加强行业治理;建筑企业应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推进科技创新,打造品牌软实力,整合产业链优质资源,深化核心业务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建筑企业海外经营合规管理研究
    罗敏, 李启明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87-096.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10
    摘要   PDF (948KB)

    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海外经营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合规管理。本文系统梳理了世界银行对于资助建设项目的制裁体系,总结了发达国家、国际组织针对大型企业跨国业务运营所采取的管制措施,相关内容是中国建筑企业掌握国际通行规则、合规开展国际业务的技术性参考。重点针对2009—2020 财年中国建筑企业海外经营发生的“不合规”事件开展分析,总结了“不合规”事件的基本特征及面临后果,指出了国际监管力度逐步加强、项目东道国的业务经营环境不佳、母国对建筑企业海外经营的规制薄弱等突出问题。研究建议,我国应加强正式和非正式的国际合作,加快刑法激励机制、行政监管激励机制等法律制度建设,融合先进技术对建筑企业进行合规指导与合规监管,注重培养涉外业务合规管理人才,着力提升中国建筑企业海外经营水平和合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突发重大公共事件对中国建造国际化发展的冲击效应分析
    王艺, 邓小鹏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97-106.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11
    摘要   PDF (1567KB)

    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为代表的突发重大公共事件,在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对伴随“一带一路”建设而稳步推进的中国建造国际化构成了明显冲击。本文首先梳理了代表性的突发重大公共事件及应急管理经验,以仍在进行中的COVID-19 疫情为例,剖析其对中国建造企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其次以我国某建筑企业海外工程项目实施为案例,通过管理人员深度访谈,深入分析COVID-19 疫情对伊拉克泵站项目在材料与设备、复工与招聘、人员身心健康、项目绩效等方面的影响,对企业应对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为了积极应对突发重大公共事件,政府和企业应当完善突发重大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共享应急管理数据;明确工程材料设备需求量,提前安排运输,关注物流风险,确保项目按期交付;合理增加人员复工补贴,积极实施心理辅导,最大程度地保障项目参建人员的合法权益与身心健康;按需调整项目方案,建立风险缓释机制和长效应对机制,降低项目履约损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急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框架和政策路径
    张伟东, 高智杰, 王超贤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107-116.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13
    摘要   PDF (957KB)

    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步伐加快,经济社会呈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新特征,作为经济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治理能力集中体现的应急管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摆上日程。本文遵循技术产业变革的客观规律,基于技术经济管理的理论范式,力图刻画现代应急管理体系的典型特征,构建应急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技术体系,提出推动应急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路径。研究表明,当前数字化转型技术体系和技术能力日益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面临构建涵盖技术、平台和管理3 个层面的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技术体系,并兼顾推动物理世界和社会系统、平台支撑和管理决策、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平衡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建议,在后续应急管理政策设计和“十四五”规划推进的过程中,强化应急管理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夯实应急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基础,加强数字技术在应急管理实践中的融合应用,推动应急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迈向更高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2035 年的灾害事故智慧应急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刘奕, 张宇栋, 张辉, 范维澄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117-12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14
    摘要   PDF (562KB)

    智慧应急科技发展是公共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应有之义。本文研究旨在深化2035 年远景目标,进而为我国灾害事故智慧应急发展的系统规划和前瞻部署提供支撑。本文以灾害事故智慧应急科技发展需求为导向,全面分析了国际态势和主要发展趋势;重点从自然灾害防御、事故灾难防范、应急平台建设等方面着手,对我国相关领域发展的基本状况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我国灾害事故智慧应急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框架与战略方向,涵盖重要科技发展方向、重点基础研究方向、重大科技研发任务等;针对我国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智慧应急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科技发展路径,从政策和理论体系研究方面提出了相应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治理发展战略研究
    杨华勇, 江媛, 李喆, 高金金, 王柏村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126-136.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15
    摘要   PDF (514KB)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需求旺盛、前景广阔,但地下空间利用具有施工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社会综合影响深远等特点,尚未形成系统可靠的综合治理方法,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展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治理战略研究。本文在分析我国地下空间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综合治理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顶层设计不足、管理模式陈旧、地质调查研究不足、施工技术装备有待突破、信息资源不全、智能治理水平偏低、工程综合效益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了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治理的发展路径和对策建议。研究认为,在坚持长远战略目标和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地下空间综合治理体系、提升地下空间综合治理水平、加快地下空间综合治理的智慧化、加强地下空间应急响应安全管理。最后,从建立国家地下空间综合治理统一协调机制并出台专项规划,完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监管评价体系,加快部署关键核心装备技术和专业人才培养,开展城市地下空间普查工作与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治理的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发展战略研究
    李峰, 禹航, 丁睿, 王宁远, 王雨琦, 周志成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137-144.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16
    摘要   PDF (808KB)

    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是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的重点方向。我国尚处于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构建的筹备阶段,起步较晚,面临空间资源地位落后、自主标准受制、技术发展基础薄弱、传统应用领域受限、网络安全不可控等诸多风险因素,距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存在明显差距。针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开展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分析了空间互联网建设的宏观需求,研判了国内外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建设的发展思路、重点任务、技术路线。研究认为,在推进我国空间互联网星座系统的论证设计、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国家顶层统筹规划,加快卫星互联网标准制定,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促进融合创新应用并构建安全防护体系,以此全面提升我国空间信息网络服务能力,建设弹性空间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越巴斯德象限的基础研究动态演化模型及其实践内涵
    张慧琴, 王鑫, 王旭, 孙昌璞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145-152.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17
    摘要   PDF (3054KB)

    国家需求牵引的基础研究关系着我国源头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的提升,是颠覆性科技产生的重要驱动力,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十分突出。为此,需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及基本发展规律,以更好引导基础研究的发展。本文回顾了布什科学研究线性模型的内涵、应用及其如何推广至巴斯德象限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时间维度,引入基础度和应用度概念,提出由3 个维度刻画的基础研究动态演化模型。为展示基础研究动态演化模型的适用性和优越性,以激光和强激光的发展为案例进行说明,阐述了国家需求牵引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之间的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互动关系。基于本文模型描述的基础研究发展规律,针对需求牵引的基础研究,今后应更加强调学术诚信及可证伪性;要发挥基础研究对关键技术发展的方向性判定作用,并避免需求牵引引起的主观性诱导和误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核酸疫苗研发态势与发展建议
    李爱花, 杨雪梅, 孙轶楠, 苑亚坤, 杨俊涛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153-161.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18
    摘要   PDF (686KB)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的迫切需求,核酸疫苗以其快速高效的优点得到了疫苗研发领域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研发进程显著加快,首次获批上市并在人体中使用。本文从核酸疫苗及相关技术概念、研发轨迹与发展趋势等方面总结梳理核酸疫苗的研发态势,辨识核酸疫苗特征,分析COVID-19 疫情对mRNA疫苗研究的促进作用,梳理核酸疫苗拓展应用的主要领域,针对可能存在的技术性、安全性问题开展深入讨论。研究建议,从改良目的基因表达、完善递送系统、提高免疫应答、增强mRNA 稳定性及易存性等方面着手,着力开展核酸疫苗的关键技术开发;严格监管核酸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引导利益相关方对具有安全性风险、可能对肿瘤与传染病防控带来颠覆性影响的mRNA 疫苗技术开展改进研究,注重技术研发的前瞻布局并促进应用转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刘应都, 郭红霞, 欧阳晓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162-171.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19
    摘要   PDF (1065KB)

    氢燃料电池是实现氢能转换为电能利用的关键载体,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出后,获得了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层面新的高度关注。本文围绕氢燃料电池技术体系,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质子交换膜、电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等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系统部件,控制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态势;结合我国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国产化率、系统寿命、功率密度、制造成本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论证提出了面向2035 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技术系统发展方向。研究认为,为加速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技术应用,应加强制氢技术攻关,降低氢气燃料使用成本;加快关键材料和核心组件的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制定产业规划并增加投入,构建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海富碳天然气直接利用技术发展研究
    吴青, 于广欣, 汤晓玲, 张亮亮, 郑裕国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172-181.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20
    摘要   PDF (1302KB)

    我国南海富碳天然气具有CO2 含量高的特点,高效开发和精准利用南海富碳天然气资源,有助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本文分析了南海富碳天然气直接利用的需求和价值,概括了富碳天然气直接利用的发展现状;重点论述了富碳天然气CO2-CH4 干重整技术、富碳天然气制甲醇一体化技术、富碳天然气CO2 加氢制液体燃料技术、富碳天然气直接制精细化工品技术等的实施过程与应用特征。研究建议,南海富碳天然气资源有其特殊性,应加强研究并实施重点攻关,建立海洋富碳天然气综合利用技术工程化平台,与非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及核能紧密融合发展,推进南海富碳天然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性布局南海富碳天然气产业,加强富碳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力度,尽快实现转型升级;建立“产学研用”战略联盟,保障产业与技术合作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送出策略研究
    张占奎, 石文辉, 屈姬贤, 白宏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4): 182-190.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4.021
    摘要   PDF (847KB)

    海上风电是世界风电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经济高效地解决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问题是海上风电建设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本文总结了世界海上风电的发展现状、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环境及行业进展,归纳了海上风电的全球性发展趋势;从海上风电场单场典型并网、大规模海上风电集群送出两类典型情景出发,梳理了相关技术特征及其代表性应用。在凝练我国海上风电并网送出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海上风电并网的整体发展策略,并就两类典型情景的送出方案开展适应性分析和评价。研究建议,摸清资源储量、确定统一规划理念,加强自主创新、突破并网关键技术,完善体制机制、确保高质量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国际产业合作,以此谋划和建设一流水平、契合国情的海上风电并网送出工程,更好支撑我国能源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articles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5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话: 010-58556848 (技术); 010-58556485 (订阅) E-mail: subscribe@he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