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列表 期刊订阅 开放获取 关于我们
English
最新录用  |  在线预览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学科浏览  |  专题文章  |  热点文章  |  下载排行

ISSN 1009-1742 (Print)
ISSN 2096-0034 (Online)
CN 11-4421/G3
Formerly Known as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期刊介绍
    » 出版范围
    » 简介
    » 编委会
    » 数据库收录
    » 联系我们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
    » 作者指南
    » 模板下载
    » 作者常见问题
  审稿中心
    » 审稿指南
    » 在线审稿
    » 推荐审稿人
    » 致谢
  新闻公告 更多  
  • 2021年, 第23卷 第2期 出版日期:2021-05-14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Orginal Article
    网络空间战略预警体系的建设思考
    庄洪林, 姚乐, 汪生, 顾嘉祥, 吴晔, 解凯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1-7.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01
    摘要   PDF (405KB)

    网络空间战略预警体系指为早期发现、跟踪、识别、报知来袭的重大战略攻击或烈性病毒传播破坏而建立的警告体系,是国家安全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需要高度重视网络空间战略预警体系建设。本文分析了网络空间战略预警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求,研究了安全漏洞预警、安全威胁预警、入侵攻击预警、异常行为预警等主要预警样式,梳理了国内外网络空间战略预警监测体系的建设情况。研究认为,应重点抓好网络空间测绘系统、漏洞收集预警平台、威胁情报感知推送系统、安全监控综合预警系统等方面的建设工程。研究建议,强化高层统筹协调,注重多源数据融合,设立专业预警机构,开展经常性安全评估, 实行威胁预警分级机制,以此精准保障网络空间战略预警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网络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汪硕, 吴芃, 卢华, 黄韬, 张继栋, 刘韵洁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8-14.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02
    摘要   PDF (386KB)

    新型网络产业作为兼具创新引领性、交叉融合性的前沿领域,对推动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具有重大价值,也是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和经济增长点的有力手段。本文研判了新型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针对多类应用场景阐述解决方案,凸显产业化价值;详细梳理了国内外新型网络产业的宏观发展态势、技术应用现状。在凝练我国新型网络产业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研判相关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据此提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中各细分方向的具体发展目标。研究表明,制定新型网络产业战略规划体系、加强前沿基础理论创新研究,是我国新型网络产业的发展亟需;新型网络架构与基础理论、超低时延/ 确定性时延网络、网络操作系统、云网融合、可编程网络是重点技术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网络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李丹, 胡宇翔, 邬江兴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15-21.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03
    摘要   PDF (516KB)

    日益增长的新业务需求和互联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网络通信与服务能力的要求都在不断增加,现有网络基础架构及由此构建的技术体系正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新型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核心,亟需开展我国新型网络技术创新的战略构想和发展路径研究。本文对当前网络技术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研判,讨论了国内外新型网络领域的发展现状,概括了新型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在新型网络领域的差距和发展目标,从新型网络架构、网络全维可定义技术、多模态寻址路由技术、网络智慧化技术、内生安全构造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新型网络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对策建议。在技术路线层面,建议发展开放、融合、安全的新架构,构建具有智慧化、多元化、个性化、高鲁棒、高效能等特性的新型网络环境;在国家政策层面,建议从技术研发、产业生态构建、市场准入等角度入手,给予相应的研发计划、示范应用、产品扶持等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工业制造的确定性网络技术发展研究
    汪硕, 王佳森, 蔡磊, 黄韬, 卢华, 刘韵洁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22-2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04
    摘要   PDF (658KB)

    面向工业制造的确定性网络技术作为兼具理论创新性与技术实用性的前沿领域,对推动新一代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促进工业制造和高质量网络融合发展具有价值,也为抢占确定性网络技术制高点、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机遇。本文从制造企业、通信厂商两方面研判了面向工业制造的确定性网络技术发展需求,详细梳理了国内外面向工业制造的确定性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一步凝练我国面向工业制造的确定性网络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完成了面向工业制造的确定性网络技术发展阶段划分:试点示范阶段、规模化复制阶段、自发创新驱动阶段。研究表明,我国“确定性网络+ 工业制造”发展需要重点关注:成立产业联盟促进生态发展,加快形成公网专用的先发优势,重视行业发展路径选取,加大应用创新发展的资源保障,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注重“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维可定义的天地协同组网架构与切片技术研究
    李丹, 朱棣, 申涓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30-3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05
    摘要   PDF (1532KB)

    面对未来网络对全维度空间泛在互联互通的信息服务需求,现有的卫星互联网基础架构及由此构建的技术体系在异构协同、资源高效、精准按需、稳定可靠等方面仍面临重大挑战。本文首先对我国卫星互联网技术发展需求进行分析研判,讨论了全球卫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其次阐述了代表性的天地协同广域通信网络组网架构、全维可定义的网络节点;最后从网络智能切片、数据解析与转发、资源协调控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天地协同网络中面向业务特性的智能切片关键技术。研究建议:依托天地协同网络架构,以网络资源管理控制、网络智慧化、网络结构全维可定义等技术为支撑,突破业务所需的天地协同网络资源智能切片、全维可定义的数据报文灵活解析与转发、天地协同网络资源全局协调控制等关键技术;在国家层面加大对天地协同网络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天地协同网络资源全局动态优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持续推动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陆海空天一体化信息网络发展研究
    徐晓帆, 王妮炜, 高璎园, 陆洲, 汪春霆, 陆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39-4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06
    摘要   PDF (1089KB)

    陆海空天一体化信息网络具有为陆基、海基、空基、天基等各类用户提供全球随遇接入、信息安全可靠服务的能力,是我国避免受制于人、实现网络强国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立足于我国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的研究方法,梳理了陆海空天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发展需求,开展了国内外典型系统的分析研究,总结了我国在先进陆海空天一体化信息网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差距,重点提出适合国情的融合网络架构初步设想及相应发展路线建议。研究认为,在推进陆海空天一体化信息网络论证设计和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应着重强化网络架构、技术体制、应用服务支撑体系方面的深度融合,兼顾通信、导航、遥感系统的功能融合,推动天基网络技术自主可控和高端产业升级,同步加强相关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发展态势及路径研究
    王秋华, 吴国华, 魏东晓, 苗功勋, 徐艳飞, 任一支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46-5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07
    摘要   PDF (643KB)

    工业互联网安全是实现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建设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工业互联网安全在产业政策、标准体系、产业结构、产业规模等方面的发展现状,研判了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面临的历史机遇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构建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强化科技创新与转化,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注重供应链安全与稳定,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立足全局、统筹联动,坚持“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探索出适合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安全发展路径研究
    樊佩茹, 李俊, 王冲华, 张雪莹, 郝志强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56-64.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08
    摘要   PDF (544KB)

    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在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扩大了工业控制系统、生产设备等的受攻击面,引入了新的安全风险。针对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安全发展问题,本文描述了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发展形势,梳理了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存在的典型安全问题,分析了我国工业互联网供应链面临的安全挑战。研究提出了我国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安全的创新发展路径:发挥制造产业种类齐全的良好优势,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知识产权布局,加速实现信息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工业互联网供应链技术安全保障能力,重视工业互联网供应链渠道安全,鼓励上下游企业良性协同发展,优化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安全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发展研究
    董悦, 王志勤, 田慧蓉, 李姗, 秦国英, 吾守尔· 斯拉木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65-73.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09
    摘要   PDF (2314KB)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运营技术的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安全问题日趋凸显,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保障能力成为我国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为深入了解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的发展情况,本文研判了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求,系统梳理了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技术、安全评测技术、安全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剖析了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技术难点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安全关键技术的攻关路径。研究建议,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需结合工业特点及场景,开展定制化服务;紧密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主动防御;打造内生安全能力,助力工业互联网安全建设,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周昊, 李俊, 王冲华, 尹丽波, 赵千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74-80.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10
    摘要   PDF (383KB)

    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作为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输出的重要表现形式,已成为保障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梳理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发展现状,本文阐述了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剖析了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发展面临的挑战;围绕基础资源库建设、信息共享交流、态势感知能力、应急响应机制等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基础能力提升的思路与建议,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兼容性适配、安全服务能力组合编排、标准与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安全创新发展的提升路径。最后从智能化安全服务、服务集成化公共服务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等方面展望了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业互联网设备的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研究
    马娟, 于广琛, 柯皓仁, 杨冬梅, 吾守尔· 斯拉木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81-87.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11
    摘要   PDF (581KB)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体系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推动“人、机、物”的泛在深度互联和全面感知;工业互联网设备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不断泛化,设备自身网络安全设计、应用过程管理与防护成为关注重点。本文从工业互联网设备的安全防护视角出发,明晰了工业互联网设备的内涵、防护范畴及需求,梳理了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在安全监管和审查、安全检测认证等方面的发展现状;结合工业互联网设备的网络安全相关实践,剖析了我国工业互联网设备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本文论证了我国工业互联网设备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的具体实施路径,并提出发展建议:从国家层面完善工业互联网设备的网络安全准入机制,建立设备网络安全检测认证体系,促进设备的网络安全架构研究和工程应用,强化设备的网络安全风险监测感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
    胡琳, 杨建军, 韦莎, 郭楠, 马原野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88-94.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12
    摘要   PDF (596KB)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工业的连接纽带,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是实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和产业链各环节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工业互联网以及工业网络、大数据、平台、网络安全等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基础工作,凝练了我国工业互联网标准化面临的问题;研究提出了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涵盖基础共性、网络、数据、平台、安全等方面。围绕参考架构构建,数据流通、处理、使用过程中的互联互通,监测控制与决策优化,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共性需求,提出了我国工业互联网标准制定的具体实施路径。研究建议,推进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应加快工业互联网重点标准突破,加强标准落地应用推广,培育和健全产业生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度学习与工业互联网安全:应用与挑战
    杨晨, 马瑞成, 王雨石, 翟岩龙, 祝烈煌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95-103.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13
    摘要   PDF (833KB)

    工业互联网安全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基石,深度学习因其具有表达能力强、适应性好、可移植性高等优点而可支持“智能自主式”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与方法构建,因此促进深度学习与工业互联网安全的融合创新具有鲜明价值。本文从产业宏观、安全技术、深度学习系统等角度全面分析了发展需求,从设备层、控制层、网络层、应用层、数据层的角度剖析了深度学习应用于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工业互联网深度学习应用在模型训练、模型预测方面的安全挑战,前瞻研判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如深度神经网络可解释性、样本收集和计算成本、样本集不均衡、模型结果可靠性、可用性与安全性平衡等。研究建议,在总体安全策略方面,深化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建立动态的纵深防御体系;在技术攻关研究方面,采用应用驱动和前沿探索相结合的攻关方式,加快领域关键技术问题的攻关突破;在政策支持与引导方面,合理增加交叉领域的资源投入,建立“产学研”联合研发与应用的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业互联网边缘智能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任姚丹珺, 戚正伟, 管海兵, 陈磊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104-111.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14
    摘要   PDF (1096KB)

    随着工业互联网与制造生产的深度融合,工业智能应用对制造业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的驱动能力逐渐显现,相应新型应用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边缘智能作为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结合的产物,利用近数据源的计算资源完成智能任务,能够有效缓解带宽传输压力、缩短业务响应时延、保护隐私数据安全,为工业智能应用的性能需求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围绕协同计算、资源隔离、隐私保护等工业互联网边缘智能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边缘智能在设备管理服务、生产过程自动化、制造辅助等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梳理工业互联网边缘智能未来在业务驱动模式、产业生态组成、联盟作用、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发展趋势,针对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整合产业优势资源,推动行业标准确立;加大对基础共性资源的投入,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在细分领域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校企合作培育复合型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外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布局及启示研究
    李阳春, 王海龙, 李欲晓, 陈磊, 李幼平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112-121.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15
    摘要   PDF (455KB)

    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是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这一产业的布局已相对完善。我国在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宏观需求下,亟需科学优化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布局。本文运用文献调研和情报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判了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的发展需求,围绕政策引导、企业创新、协同发展、资本整合、联盟生态等方面深入剖析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的布局现状;评估分析了国际发展趋势,阐述了我国在政策标准、技术产品、市场空间、投资融资、区域布局方面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研究建议,借鉴他国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统筹安全产业均衡发展;坚持自主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健全安全标准体系,积极引领国际规则制定;加强对中小企业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激发创新活力;构建多链环协同发展生态,促进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的战略与对策研究
    朱明皓, 张志博, 杨晓迎, 高勃, 臧冀原, 屈贤明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122-12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18
    摘要   PDF (528KB)

    产业基础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突出问题,甚至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防安全建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是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面的重大安排,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系统工程的理念与方法,分析了产业基础、产业基础高级化的内涵,提出了我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突出“五基”、分类实施,创新引领、强化共性。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宜分层分类,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第一层次,围绕“卡脖子”问题,实施新型举国体制;第二层次,围绕“短板”问题,实施“链式”解决方案;第三层次,实施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协同培育计划,构建企业支撑格局。研究提出了加强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顶层设计、完善产业基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教育和人才供给等发展建议,以期为领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发酵食品产业技术转型升级战略研究
    夏小乐, 吴剑荣, 陈坚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129-137.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17
    摘要   PDF (4268KB)

    在全球推进“工业4.0”背景下,厘清我国传统发酵食品这一重要民生产业的技术现状、技术升级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转型升级方向,提出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和政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文献分析发现,传统发酵食品产业集中度不高,智能制造水平较低,绿色制造体系不完善;同时面临核心技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弱、转型升级路径不清晰等诸多挑战。研究建议,通过深入挖掘发酵代谢机制、开发自主成套装备等方式推进核心技术提升,进一步加强技术标准统一,推动端到端的集成;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引导,推动关键理论与技术基础突破,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强化政策和保障措施,建设行业标准和生态体系,建设完善面向中国制造2025 的新型传统发酵食品产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政策现状与转型发展
    杨君琳, 方宇菲, 王浚, 毛国辉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138-14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19
    摘要   PDF (408KB)

    卫星导航产业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有力的产业政策有助于推进卫星导航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构建更加融合、更加泛在、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本文着眼于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政策的转型发展,阐述了产业政策对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作用,梳理了国家、行业、区域等不同层面产业政策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论证提出卫星导航产业政策转型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对策举措。研究表明,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产业政策法律化程度低、碎片化,政策工具组合欠科学,核心技术亟需精准支持,国际规则标准运用不足。研究建议,加快卫星导航产业立法、调整政策支持和产业主导方式、加大综合精准施策力度、深度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健全统筹协调机制,以此更好保障卫星导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解水制氢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
    俞红梅, 邵志刚, 侯明, 衣宝廉, 段方维, 杨滢璇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146-152.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20
    摘要   PDF (388KB)

    随着日益增长的低碳减排需求,氢的绿色制取技术受到广泛重视,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电解水制氢是目前众多氢气来源方案中碳排放最低的工艺。本文梳理了氢能需求和规划的进展、电解水制氢的示范项目情况,重点分析了电解水制氢技术,涵盖技术分类、碱水制氢应用、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研究认为,提升电催化剂活性、提高膜电极中催化剂的利用率、改善双极板表面处理工艺、优化电解槽结构,有助于提高PEM 电解槽的性能并降低设备成本;PEM 电解水制氢技术的运行电流密度高、能耗低、产氢压力高,适应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特征、易于与可再生能源消纳相结合,是电解水制氢的适宜方案。结合氢储运与电解制氢的技术特征研判、我国输氢需求,提出发展建议:利用西北、西南、东北等区域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水制氢产生高压氢;氢送入天然气管网,然后在用氢端从天然气管道取气、重整制氢,由此构成绿色制氢与长距离输送的系统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中空纤维膜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肖长发, 何本桥, 武春瑞, 龚耿浩, 蒋士成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153-160.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21
    摘要   PDF (2060KB)

    中空纤维膜技术是解决当前全球面临的水资源与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的共性关键技术之一,也是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系统效率与产品品质提升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系统分析了中空纤维膜发展的战略需求、现状与趋势,指出了我国中空纤维膜技术在各个细分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创新重点,明确了2025 年和2030 年的发展目标。研究提出中空纤维超/ 微滤膜、高品质疏水膜、新膜技术、废旧膜回收4 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与要求,并从人才管理、创新投入、行业规范、国际合作4 个方面给出了保障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中空纤维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极机场冰雪跑道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孙波, 唐学远, 肖恩照, 时小松, 程绪宇, 李霖, 魏福海, 张体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161-16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22
    摘要   PDF (4882KB)

    世界强国针对南极科技前沿、地缘政治、开发利用权益的争夺趋于激烈。我国建设和运营南极航空基础设施,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南极的综合影响力、扩大南极科学考察规模、满足人员和物资快速投送需求,战略发展价值突出。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南极机场建设现状,凝练了我国开展冰雪机场建设面临的技术挑战;解析了极地科考强国在南极机场冰雪跑道建设方面的工程技术体系,据此梳理我国开展南极机场冰雪跑道建设所需掌握的重点技术。研究表明,我国未来的南极大型机场跑道建设,涉及的工程技术体系应涵盖三大工程步骤(机场跑道选址、道面材料设计、道面人工处理)和1 项核心技术(压实雪层技术)。结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创新发展对航空运输能力建设的顶层需求,论证提出重点研究方向:机场选址及建设的自然环境条件研究,压实雪层技术,冰雪跑道施工装备技术,机场运行指挥监测体系设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形势下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思考
    王聪慧, 冯哲, 尹智炜, 李爽, 陈香美
    中国工程科学. 2021, 23 (2): 169-174.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1.02.016
    摘要   PDF (399KB)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中西医结合医学作为我国特有的医学模式,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总结运用经验,提升中西医结合医学事业发展水平,将为我国全民健康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本文利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的基础数据,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西医结合取得的基础成绩,总结了中西医结合医学在COVID-19 疫情防控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在梳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判了中西医结合在医疗资源、临床教育科研、国际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提出了实现中西医结合继承创新、引领世界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发展等我国新形势下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建设目标;据此建议,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理体系,加强中西医结合防治人才和队伍建设,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国际交流发展,弘扬中西医结合文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articles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5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话: 010-58556848 (技术); 010-58556485 (订阅) E-mail: subscribe@he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