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列表 期刊订阅 开放获取 关于我们
English
最新录用  |  在线预览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学科浏览  |  专题文章  |  热点文章  |  下载排行

ISSN 1009-1742 (Print)
ISSN 2096-0034 (Online)
CN 11-4421/G3
Formerly Known as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期刊介绍
    » 出版范围
    » 简介
    » 编委会
    » 数据库收录
    » 联系我们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
    » 作者指南
    » 模板下载
    » 作者常见问题
  审稿中心
    » 审稿指南
    » 在线审稿
    » 推荐审稿人
    » 致谢
  新闻公告 更多  
  • 2020年, 第22卷 第2期 出版日期:2020-05-21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Orginal Article
    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
    王海南, 王礼恒, 周志成, 王崑声, 崔剑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1-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01
    摘要   PDF (495KB)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围绕“十四五”和203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系统分析了国际环境、发展趋势、国内产业现状、发展经验以及存在问题,提出未来新兴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及重点方向,并从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和强化战略引领,强化创新基础、加快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大开放融合、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4 个方面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宏观研究
    刘晓龙, 葛琴, 崔磊磊, 李彬, 杜祥琬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9-14.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02
    摘要   PDF (372KB)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越来越显著。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即将进入“十四五”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宏观思考和战略定位研究。本文深入分析发达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态势,总结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绩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论证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研究认为,应继续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方面,准确识别相关产业的关键短板技术,科学分类并进行顶层部署,尤其是要谋划好产业区域布局以针对性培育产业集群。研究建议: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出台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结合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探索新时代举国体制、人才激励与共享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变化及策略研究
    张振翼, 张立艺, 武玙璠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15-21.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03
    摘要   PDF (360KB)

    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研究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提出发展应对策略,成为我国新兴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梳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采用主因素研究方法,从新兴技术、新兴需求、国际环境、国内生态的角度预测分析了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变化。研究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十四五”将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球新兴科技爆发,国际环境深度调整,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伴生新需求,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为此提出建议,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后续政策设计、国家“十四五”规划制定过程中,合理调整发展领域、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发展环境、优化产业布局,促使产业发展适应新的宏观形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民生装备优化升级路径及对策研究
    古依莎娜, 吴海华, 朱晓光, 杨海鹏, 秦永清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22-2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04
    摘要   PDF (386KB)

    民生装备是高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民生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现进一步暴露出我国食品、纺织、医疗等民生装备发展存在严重短板,优化升级的迫切性突出。本文选取农业、食品、纺织、医疗这4 个涉及国民经济基础命脉的民生装备领域,研究相关装备的发展现状并进行国内外比较分析,指出我国民生装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短板。研究提出,发展民生装备应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研制具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功能的装备,研发关键零部件、工业软件,推动民生装备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并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研究建议:国家统筹民生装备领域的扶持政策,开展大规模新一轮技术改造,建设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公共平台,加强国产装备和工业软件的研发与应用,由此保障和推动民生装备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工作母机产业发展研究
    王磊, 卢秉恒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29-37.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05
    摘要   PDF (418KB)

    工作母机在传统定义的各类机床的基础上,还包括增材制造装备、增减材复合制造装备。开展以工作母机为代表的我国高端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可拓宽智能制造路径,支撑制造强国建设。本文在系统分析全球工作母机产业链发展动态及趋势、研判我国工作母机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标世界先进水平,梳理出我国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具体领域:超精密机床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大型机床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国产机床整机性能可靠性和精度、先进增材制造工艺与复合制造工艺装备的共性技术研发、高端工作母机智能化水平。面向2035 年远期发展目标,突出“十四五”阶段性亟需,针对性提出以重大设施制造工艺装备、超精密加工装备为代表的工作母机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研究建议:加强国家各类科技计划有效衔接,注重国家政策配套及评价体系协同,组建以工作母机为代表的高端制造装备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动态与2035 战略对策
    张博, 孙旭东, 刘颖, 彭苏萍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38-46.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06
    摘要   PDF (395KB)

    技术创新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工业的转型发展,发展能源领域新兴产业是立足我国国情现实,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现技术创新驱动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本文界定的“能源新技术”不仅涉及可再生能源和核能领域,而且涵盖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转化与利用、能源传输以及终端用能等领域,是具有突破性或颠覆性的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的范畴与定位,分析了当前国内外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判了面向2035 年的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与技术方向,详细论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与重点任务。研究提出:我国应着重发展先进燃煤发电、非常规天然气开发、能源互联网与综合能源服务、核能、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等10 个领域41 项能源新技术;建议设立9 项工程科技攻关项目、1 项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重大工程以及河北雄安新区和华南沿海地区两个能源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区;完善能源新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并入节能产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产业”调整为“能源新技术产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模式
    王梦, 田晓俊, 陈必强, 林海龙, 岳国君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47-54.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07
    摘要   PDF (909KB)

    燃料乙醇产业是我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国家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利用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和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上的优势,以大数据、数字孪生和区块链等新技术为支撑,推进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智能化、安全化发展新模式,对于我国燃料乙醇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外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现状,凝练产业智能化、安全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智能生产新模式、安全生产新模式和产业管理新模式的总体思路。研究表明,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应在国家、地方和企业的保障与积极配合下,从国家战略层面引导产业发展,推进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基地特色化、联合化、智能化发展;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创新生产模式和生产技术,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现以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技术突破,为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战略储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方向
    黄江杰, 汤永川, 孙守迁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55-62.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08
    摘要   PDF (569KB)

    数字创意产业以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为输入,以经济价值和文化影响为输出,是驾驭数字技术的创意内容业和创意制造业的总称,“十三五”时期首次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从宏观层面研究数字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方向,总结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并探讨产业未来发展建议。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内涵和发展思路,系统梳理了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特征、发展状况以及存在问题,并据此形成了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研究提出了我国数字创意产业持续性创新和发展的四大方向: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创新、数字文化内容创新、创新设计发展、融合渗透创新发展,并在数字创意产业的科技攻关、创新机构、平台企业、人才培养、监管服务、产业聚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数字创意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邓磊, 王妙辉, 范雷东, 袁圆, 王振中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63-70.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09
    摘要   PDF (586KB)

    数字创意产业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全球数字化和网络化为背景,以文化创意、内容生产、版权利用为发展核心,通过融合渗透带动周边产业集群的发展。相关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性支撑在于数字创意技术与创新设计,而这又是我国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且面临未来发展路径的缺失状态。本文结合产业数据调研结果,系统梳理了我国数字创意技术中的使能技术、应用技术和终端设备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超高清视频、三维声、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VR/AR)、数字内容生产和创新设计软件等具体方向存在的问题与短板。研究表明,设立数字创意技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建设数字创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提高数字创意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将有力推动我国数字创意技术的中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光谱LED 照明用荧光粉发展现状及趋势
    陈晓霞, 张霞, 刘荣辉, 刘元红, 周裔朋, 庄卫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71-7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11
    摘要   PDF (1104KB)

    随着人们对照明品质要求的提高,全光谱发光二极管(LED)照明成为发展热点。本文对全光谱LED 用关键材料——荧光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比了每种体系的发光性能并给出了各类型的代表材料,重点阐述了紫光– 近紫外光激发的多种颜色荧光粉的优劣势、研究进展以及实际应用情况,对该领域存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目前可供全光谱使用的紫光– 近紫外光激发的荧光粉存在蓝粉和青粉普遍发射光谱窄、光效偏低和热稳定性较差,黄粉及远红光荧光粉对紫光或近紫外光的吸收较低导致发光效率不佳,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的红光发射不足等问题,其中发光光效和热稳定性仍然是制约各类荧光粉应用的关键因素。研究提出,可重点突破适合紫光– 近紫光激发高光效和高热稳定性的宽谱蓝粉、青粉、黄绿粉、黄粉、长波红粉以及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的制备和应用技术,开发与现有应用产品体系相匹配的高效及连续化制备技术,由此促进全光谱LED 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装备升级换代背景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武高辉, 匡泽洋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79-90.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12
    摘要   PDF (3890KB)

    本文从产业化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评述。简要总结了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当前快速发展阶段中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几个主要制备方法,如原位自生法、搅拌铸造法、粉末冶金法、压力浸渗法中取得的关键性技术突破。在此基础上,列举了对装备升级换代产生显著推动作用、具有代表性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工程应用案例,预测了未来5~10 年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国防与国民经济领域装备技术发展对材料技术提出的挑战,分析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军民两用市场的发展机遇与前景,同时就产业化技术和产业环境的不足,从夯实国家级产业化平台和壮大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国家投入、加快标准和数据库体系建设、开发低成本高品质材料制备技术4 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产业体系成熟度评价方法研究
    王礼恒, 周志成, 王崑声, 陆春华, 王海南, 崔剑, 马雪梅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91-97.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13
    摘要   PDF (484KB)

    本文提出产业体系成熟度概念,新增包括自主可控能力和行业主导能力在内的产业安全可控程度评价因素,构建相应的评价准则和评价模型。这一方法考虑了技术、设备、资金、产品等产业要素供给是否具有独立自主性,评价结果可以反映一国产业安全可控程度的基本状况。应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宏观研究亟需,完成了25 个新兴产业方向的产业体系成熟度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研究涉及的25 个新兴产业方向,产业体系进入发展阶段或成熟阶段的产业方向数量相对较少,且多数产业方向的安全可控程度评价结果不佳。具体而言,仅有纯电动汽车产业的产业体系处于成熟阶段且产业安全可控程度强;轻薄化增强现实(AR)显示模组,生物医药、生物反应器及成套装置,应急疫苗研发与制备技术3 个产业方向的产业体系成熟程度偏低,自主可控能力与行业主导能力均较弱。我国不少新兴产业方向在产业安全可控方面的短板较为突出,在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应注重提高本国资本对核心技术、原材料、标准、品牌等要素的掌控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绿色低碳新兴产业成熟度评价方法研究
    孙旭东, 李雪松, 张博, 彭苏萍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98-107.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14
    摘要   PDF (1226KB)

    今后10~15 年是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任务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也将面临重要机遇期。绿色低碳新兴产业以能源新技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其细分产业的技术特征、规模和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亟待开展与之对应的成熟度评价方法研究。本文在归纳产业成熟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通用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绿色低碳产业的范畴与定义,辨识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特征;提出了绿色低碳产业成熟度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具体阐述产业成熟度等级合成方法。以生物质热电联产产业为例完成了绿色低碳产业成熟度评价应用研究,分析认为案例产业发展整体达到了较成熟等级,但市场成熟度的进展滞后于工程科技进步。研究建议:建立绿色低碳产业成熟度年度评价机制,组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信息的权威发布机构,加强我国新兴产业数据库建设及客观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兴产业政策与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以增材制造产业为例
    许冠南, 方梦媛, 周源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108-11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15
    摘要   PDF (4437KB)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构筑和完善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成为争夺新一轮全球竞争制高点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增材制造产业为例,结合文献、专利、商业等多源异构数据,解析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分析科学、技术、市场和政策层面的特征及其相互协同演化。研究表明,伴随我国创新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增材制造领域的科学知识产出和技术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和商业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着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发展的自主可控;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科技中介服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探索应用领域拓展,构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战略性新兴产业多领域知识融合路径研究——基于引用网络和文本信息的分析
    刘宇飞, 苗仲桢, 黎凌峰, 孔德婧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120-12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16
    摘要   PDF (696KB)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技术融合过程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产业技术的产生过程和发展规律,从而捕捉领域发展动向、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呈现融合发展趋势且备受社会关注的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新能源4个技术领域进行多案例研究,以期识别出技术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程度。采用基于引用网络和文本信息的知识融合路径分析方法,使用图神经网络同时将论文的引用网络、标题和摘要信息编码为向量;分析4个技术领域的论文数据,识别出了5条技术融合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与数控设备技术、生物医药与太阳能光伏技术均呈现深度融合的趋势,且前者的融合程度更为深入;数控设备与太阳能光伏技术、信息技术与太阳能光伏技术也呈现融合趋势,但限于发展时间较短而显融合程度较浅;数控设备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尚未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OVID-19 疫情背景下的医院人工智能快速布局和发展战略探讨
    陈新华, 蒋建文, 周华, 谢海洋, 周琳, 郭丹婧, 薛晨, 朱威威, 周建英, 郑树森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130-137.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21
    摘要   PDF (394KB)

    本文旨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背景下医院人工智能(AI)应用的宏观探讨,以期推动我国医院AI 应用的顶层设计和快速布局,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路径。COVID-19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以举国之力实施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步以捐赠物资、派遣医疗队、分享医疗诊治经验和高科技手段等方式开展全球抗疫协作。在抗击COVID-19 疫情的过程中,一线医疗工作展示了有关医疗AI 应用丰富且宝贵的经验,体现了AI 在抗疫前线发挥的突出作用,表明了我国医院AI 建设需求的迫切性和战略性。研究提出,应进行宏观层面的综合布局,整体推动医院AI 的快速建设以形成新的医疗生态,为我国未来医院建设找准发展方向、奠定关键基础。为此建议,在政府层面做好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进行干预关口前移以改变被动应对局面;科学进行资源统筹,加强硬件体系建设,完善数据和专业人员保障制度,为防范大规模呼吸道急性传染病构建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天基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发展战略研究
    李德仁, 沈欣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138-143.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17
    摘要   PDF (435KB)

    天基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PNTRC)是指卫星通信、卫星导航与卫星遥感集成的下一代天基系统,通过多载荷集成、多星协同、天地网络互联,依托智能移动终端将数据和信息按需地送达各类军民用户,服务于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主战场。本文从PNTRC 的重大战略需求入手,梳理了国内外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的发展现状,凝练了我国天基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阐述了PNTRC 基本概念、建设目标和技术体系,在分析PNTRC 与现有(或规划中)天基系统的关联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相应系统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提出,系统建设按照“先局部、再区域、到全球”的路线图,可采取“三步走”策略;系统建设应纳入国家科技发展的总体规划,采用军民共建共享共用的运行模式;系统建设应加强与现有和规划中的“通导遥”卫星及地面通信系统的对接与融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轨卫星导航增强技术——机遇与挑战
    王磊, 李德仁, 陈锐志, 付文举, 沈欣, 江昊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144-152.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18
    摘要   PDF (1534KB)

    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初步实现全球能力覆盖的背景下,低轨卫星导航增强(LEO-NA)技术因其易于与北斗系统协同来提高全球自主导航精度、拓展全球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巨大潜力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梳理了发展导航增强技术的现实需求,分析了导航增强技术以及LEO-NA 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我国“珞珈一号”关键技术在轨验证的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研判了LEO-NA 系统未来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如导航增强频率的兼容互操作、通信/ 导航信号一体化设计、低轨卫星星座管控、高动态导航增强信号捕获与跟踪、与现有导航系统的融合等。研究提出,针对我国发展LEO-NA 技术的迫切需求,可着重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加强系统顶层设计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LEO-NA 系统与北斗系统的协同增效;促进通信、导航、遥感功能融合,分步骤分层次构建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将卫星工程与地面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考虑,实行星地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基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仿真评估研究
    江昊, 李德仁, 沈欣, 吴静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 (2): 153-160.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20.02.019
    摘要   PDF (1186KB)

    天基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PNTRC)是多星协同、多网互联的下一代天基信息系统,将广泛应用在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本文针对PNTRC 建模仿真和效能评估展开研究,分析了系统评估仿真的必要性、需求以及发展趋势,进而支撑PNTRC 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论证。针对PNTRC 动态时变、业务多样、异质异构的特性,对场景可扩展的高效分布式仿真、时空动态分析评估方法、系统体系化建模等关键技术展开详细讨论。基于分布式仿真评估系统,以高分辨率对地遥感业务为例,对比和评估了多个低轨通信星座对遥感业务的传输支持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遥感业务数据传输过程中,覆盖密集的OneWeb 星座卫星具有更小的网络时延、丢包以及更高的容量和稳定性,但单星容量反而不及覆盖密度较小的“虹云”“鸿雁”星座。本文研究为我国PNTRC 可行性论证与工程建设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手段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articles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5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话: 010-58556848 (技术); 010-58556485 (订阅) E-mail: subscribe@he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