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列表 期刊订阅 开放获取 关于我们
English
最新录用  |  在线预览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学科浏览  |  专题文章  |  热点文章  |  下载排行

ISSN 1009-1742 (Print)
ISSN 2096-0034 (Online)
CN 11-4421/G3
Formerly Known as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期刊介绍
    » 出版范围
    » 简介
    » 编委会
    » 数据库收录
    » 联系我们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
    » 作者指南
    » 模板下载
    » 作者常见问题
  审稿中心
    » 审稿指南
    » 在线审稿
    » 推荐审稿人
    » 致谢
  新闻公告 更多  
  • 2019年, 第21卷 第2期 出版日期:2019-05-29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Orginal Article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我国村镇发展规划策略
    邹德慈, 王凯, 谭静, 马克尼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1-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10
    摘要   PDF (349KB)

    中国学界已经普遍认识到乡村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事关中国现代化的成败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本文着眼于我国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关键 “既要现代化的城市,也要现代化的乡村”,在经济、土地、管理制度、环境、文化等方面,探索满足乡村地区现代化需要的重要手段。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系统研究后发现,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已被国际经验证明是引导农村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针对乡村发展滞后和“乡村病”频发的现实,立足于乡村地区差异化、多元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建立一套有序引导乡村现代化发展的规划理论和方法至关重要。其关键在于尊重乡村发展规律、构建城乡一体且城乡有别的制度、完善适应乡村发展建设和保护需要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提出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制度改革的具体建议,包括法规制定、制度创新、乡土设计、平台管理、环境整治和空间建设等方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村镇未来发展的若干趋势判断
    曹璐, 谭静, 魏来, 陈宇, 蒋鸣, 卓佳, 华传哲, 冯旭, 许顺才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6-13.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11
    摘要   PDF (406KB)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我国村镇发展的当前特点及发展趋势。总体而言,预计我国村镇未来将延续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城乡长期共存、农村适度集聚,小城镇在衰落时期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二是预计未来东中西部的城乡将以不同模式集聚,小城镇内部的分化趋势加剧;三是随着村镇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功能、新业态将进入乡村地区;四是随着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成为基层村镇建设的重点,并进一步影响村镇空间格局的整合重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曹璐, 谭静, 魏来, 卓佳, 华传哲, 蒋鸣, 冯旭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14-20.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12
    摘要   PDF (487KB)

    “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课题组通过对我国多个省份的大量调研,总结归纳了三大问题:村镇规划指导思想、方式方法与内容不适应新型城乡关系构建与农村发展要求;规划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不符合乡村基层治理体系特征与建设管控现实;土地的供给模式与利用格局不满足土地合理利用的总体目标和乡村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结合国内相关创新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预判,提出完善法律法规,推进村镇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的系统化与法制化;以县为单位统筹构建乡村规划编制体系;以村镇规划统筹村镇各类建设行为;以乡村治理有效为基础,创新规划编制与管理方式;以新技术手段支持村镇规划编制与管理等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乡村规划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郐艳丽, 王璇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21-26.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18
    摘要   PDF (2446KB)

    本文按照我国城乡关系演进过程,将乡村规划理论演进划分为传统城乡交融背景下乡村建设(新中国成立前)、现代城乡分离背景下乡村规划(新中国成立后—2016 年)和新时代城乡一体化背景乡村治理(2017 年迄今)三个阶段,总结不同阶段乡村规划理论和乡村建设、管理特征。我国传统乡村规划理论包括以风水理论为基础的物质性规划建设理论和人文化治理思想与方法,两者相辅相成。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乡村规划运用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指导乡村实践,在城乡关系的大背景下不断演进,通过乡村规划许可证实施简易化行政许可制度。近些年乡村规划脱胎于城市规划的反思与转型,融入多学科理论,探索发展本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文化传承的微介入乡村规划策略研究
    郭海鞍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27-33.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19
    摘要   PDF (411KB)

    长期以来,乡村规划一直沿袭城市规划设计的体系,以总图或鸟瞰图来表达对乡村规划的成果。很多地方政府一轮一轮做规划,但乡村风貌的改善效果甚微,这是因为忽视了乡村内在的文化传承问题,忽视了文化价值观的内在作用。源于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法不能草率地划定乡村生活,因此需要研究一种与乡村文化传承相适应的规划设计理论。微介入规划理论是针对文化引导下的乡村复兴规划策略,基于一种小微渐进的方法,逐步实现乡村的改造与复兴,这种策略在当今大拆大改气势正盛的新一轮乡村规划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日本乡村规划建设治理研究
    冯旭, 王凯, 马克尼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34-3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16
    摘要   PDF (10387KB)

    本文对日本新版国土形成规划中的乡村定位,以及典型地区的乡村规划思路、建设内容、基层治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日本乡村地区的规划与治理是在地方政府及村民自治会共同引导下,通过挖掘、发扬地域特色,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特色产业的振兴、乡村规划的编制、建设行为的管治。在未来乡村发展战略及建设重点、乡村规划编制目标与具体内容、乡村基层治理分工三个方面,对我国乡村规划建设与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土地工程与乡村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
    李玉恒, 王永生, 阎佳玉, 龙花楼, 刘彦随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40-47.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13
    摘要   PDF (7887KB)

    针对转型期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的大量空废土地、未利用土地、退化土地的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对禹城、延安、榆林三个地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系统阐释了土地工程技术在保障耕地及粮食安全,协调乡村人地关系,促进乡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的作用,解析了土地整治工程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文章提出乡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有利于实现乡村重构,提高乡村地域应对外界发展环境变化的能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与重要抓手。最后指出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应充分考虑乡村地域适宜性特征,通过科学规划与设计,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土地综合整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代农业双优工程试验原理与方法——以毛乌素沙地为例
    王永生, 李玉恒, 刘彦随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48-54.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17
    摘要   PDF (849KB)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基础,现代农业的发展依赖于健康、生态、高效的土地。消除退化土地的利用障碍,改良作物生长环境,为不同作物生长需求提供最适宜的“土地配方”,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毛乌素沙地区(榆林)沙化土地整治与可持续利用问题,利用红黏土、黄土与沙土的物理互补性,对沙化土地进行结构性整治,构建沙化土地整治土体优配和现代农业良种优选的复合技术体系,实现“沙化土地的订单式整治”,为毛乌素沙地区(榆林)退化土地整治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未来应重点加强土地工程链研究,创建全链式土地工程管理机制,实现微观土地复配、中观土体营造和宏观土质改良工程的技术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战略研究
    杜建, 李爱花, 唐小利, 高百红, 黎孟枫, 郑树森, 张伯礼, 徐建国, 段志光, 杨宝峰, 樊代明, 詹启敏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55-60.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01
    摘要   PDF (333KB)

    本文在基于数据与证据综合分析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总体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并考虑我国国情,以建立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内容开展研究。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继续提升战略定位,在国家层面建立宏观管理协调机制;二是科学规划招生、改革课程体系,分阶段逐步实现医学教育精英化和均质化;三是逐步取消临床医学硕士和博士招生统考制度和学位论文制度,将规培与学位并轨,并推进医生由单位人过渡为行业人;四是加快人事薪酬制度和评价制度改革试点与实施;五是构建以大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六是积极推动以“师承教育+ 学位教育”为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七是建立国家健康研究基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健康背景下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政策研究
    段志光, 王彤, 李晓松, 胡永华, 梁晓峰, 曾诚, 任涛, 罗会明, 张文平, 徐建国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61-6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02
    摘要   PDF (377KB)

    在全球卫生状况不断变化、“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现有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在投入、过程和产出阶段均存在不足。本项目从国际视野与国内需求出发,分析研究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构建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为脉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健康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规范本科教育,优化研究生教育,加强继续教育,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院校准入、专业准入、职业准入标准,切实落实政府在公共卫生教育改革中的完全责任等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院校医学人才教育发展现状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探讨
    白慧君, 冯昊, 王彩云, 付文华, 高百红, 詹启敏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69-73.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03
    摘要   PDF (359KB)

    院校医学教育肩负着教育和健康两大民生工程,承担着为医药卫生事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任。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医药服务模式在我国经历重大变革,国际院校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医学类高校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我国医药卫生院校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院校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以国际上先进的医学教育模式为参照,探讨与我国现代医药卫生人才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新型国家医药卫生人才院校教育培养架构体系,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培养我国优秀医药卫生人才、保护居民健康、推动医疗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刘颖, 蒋国平, 任菁菁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74-7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05
    摘要   PDF (336KB)

    经过近30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初步建立了以“5+3”为主、“3+2”为辅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但我国仍面临严重缺乏合格全科医生的情况。本文通过对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现状的研究,了解到当前我国全科医生岗位缺乏吸引力,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和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完善的过程考核机制,住培基地准入和再认证机制不完善,持续职业发展教育亟待规范。通过对国际上主要国家发展全科医生经验的回顾研究,建议我国应当切实提升全科医生待遇;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建立完善的全科医生培训过程考核体系;统一全科医生住培基地准入条件,建立常态化基地评估认证机制;设置全科持续职业发展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尤启冬, 姚文兵, 席晓宇, 樊陈琳, 杨波, 毕惠嫦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79-83.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06
    摘要   PDF (304KB)

    本文基于医药产业创新推动药学领域由仿制药为主向原创新药为主转变的战略背景,在总结我国目前药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我国高校药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和走访业界、学界对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意见,对我国未来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与战略性规划。创新型药学人才应具备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素质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理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国家、地方、行业发展对药学精英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法医学人才培养发展战略研究
    侯一平, 云利兵, 诸虹, 王茜, 丛斌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84-8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09
    摘要   PDF (433KB)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已有经验,分析我国法医学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提出促进法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设立法医学一级学科,提升法医学科整体实力;建立法医学八年一贯制培养体系,创新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增设法医学研究生专业学位,适应法治国家建设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建立确保鉴定人执业胜任能力和专业水平的继续教育制度;为临床医学生开设法医学课程,提升其法医学意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医疗卫生人才供需平衡策略研究
    李娜, 杜建, 唐小利, 高百红, 詹启敏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89-92.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08
    摘要   PDF (330KB)

    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供需失衡是我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我国医疗卫生人才供需存在人才供应数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人才供应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的医学教育形式和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得出我国保持医学教育培养数量供需平衡,提高培养效率等方面的启示。建议逐步建立以毕业后教育岗位决定院校教育的人才供需平衡机制;建立医疗卫生人才需求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医学人才培养需要跨部门开展宏观统筹与调控;采用医学院“严进严出”和医生准入的高门槛等质量要求限制培养数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张志军, 张阳, 李一萱, 于晓松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93-97.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04
    摘要   PDF (296KB)

    医学教育承担着为医药卫生事业输送人才的重任,为了满足“健康中国”的战略发展需求,缓解医学人才稀缺的现状,提升高等医学教育人才输出的质量,亟需根据医学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用以保障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逐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内涵出发,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及建议,为进一步探索和构建适合我国医学教育现状的多层次、科学、合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健康中国背景下“新医科”发展战略研究
    何珂, 汪玲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98-102.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07
    摘要   PDF (307KB)

    本文从健康中国背景下“新医科”内涵出发,重点聚焦“新医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从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新要求、满足国家转型发展的外部新需求、符合医科自身改革的内在新诉求等三方面说明发展“新医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阐述发展“新医科”的“1234”基本策略,即坚持“一个中心”的“新理念”,建立“两类平衡”的“新质量”,推动“三大协同”的“新体系”,强化“四种交叉”的“新模式”,并提出通过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全面推动医科人才整体发展和加快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等“新医科”发展政策建议,以期为健康中国建设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队伍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本质管理思想——基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管理实践
    林鸣, 王孟钧, 王青娥, 唐娟娟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103-110.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15
    摘要   PDF (678KB)

    新时代促使工程师思考工程建设行业当下的困境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立足实践高屋建瓴地创新管理思想。本文基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实践,提出“本质管理”理论构念,从实践和词源两个角度诠释“本质管理”的定义,提出本质管理的三个要素和四个内涵,构建了“本质管理”的思维模型,并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为例阐述本质管理的过程及方法体系。本质管理是新时代中国工程管理实践的产物,它以中国管理哲学为本,融合古今中外的先进管理思想,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以辩证和积极的观点看待问题,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是一种应对严峻工程挑战的、面向工程实践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工程管理方法论,其方法体系具有前瞻性和动态适应性。本质管理体现了“本立道生”的朴素哲学思想,对我国大规模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设安全可靠、清洁环保型炼化企业
    张树才, 张晓华, 贾萍, 王倩, 曹湘洪
    中国工程科学. 2019, 21 (2): 111-116.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9.02.014
    摘要   PDF (7198KB)

    针对城镇人口密集区等敏感地区炼油与化工企业搬迁改造的问题,在调研国外炼油与化工行业安全环保管理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定义了安全可靠、清洁环保炼油与化工企业的内涵、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提出构建安全可靠、清洁环保型炼油化工企业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以此为指导,开展了两家不同规模的炼油与化工企业案例研究,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建议有关部门强制采用科学方法计算外部安全距离和环境防护距离,并长期遵守,避免形成城围石化的现象;对敏感地区炼油与化工企业是异地搬迁还是按照安全可靠、清洁环保的指标要求就地改造,要通过认真的方案研究后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articles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5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话: 010-58556848 (技术); 010-58556485 (订阅) E-mail: subscribe@he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