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列表 期刊订阅 开放获取 关于我们
English
最新录用  |  在线预览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学科浏览  |  专题文章  |  热点文章  |  下载排行

ISSN 1009-1742 (Print)
ISSN 2096-0034 (Online)
CN 11-4421/G3
Formerly Known as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期刊介绍
    » 出版范围
    » 简介
    » 编委会
    » 数据库收录
    » 联系我们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
    » 作者指南
    » 模板下载
    » 作者常见问题
  审稿中心
    » 审稿指南
    » 在线审稿
    » 推荐审稿人
    » 致谢
  新闻公告 更多  
  • 2018年, 第20卷 第2期 出版日期:2018-08-17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Orginal Article
    “互联网+”行动计划总体发展战略研究
    陈左宁, 李伯虎, 柴旭东, 侯宝存, 刘阳, 陈磊, 程琳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1-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01
    摘要   PDF (460KB)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本文从 “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出发,剖析“互联网+”在技术、产业、应用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互联网+”的内涵、“互联网+”系统的体系架构及技术体系,进而对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的实现目标、重点任务及战略支撑与保障等提出初步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互联网+”经济模型与评估体系研究
    何伟, 孙克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9-14.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02
    摘要   PDF (343KB)

    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全球各国积极制定“互联网+”战略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推动战略创新。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传导机制,构建理论模型。基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列举和分类“互联网+”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估体系,用来量化“互联网+”各领域在资源投入能力、融合应用水平、协同创新能力上的发展。并以“互联网+”智能制造初步评估结果作为“互联网+”评估体系的应用案例,量化和预测“互联网+”智能制造发展和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趋势与挑战
    王晨, 宋亮, 李少昆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15-1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03
    摘要   PDF (223KB)

    随着制造业和新一代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工业互联网高速发展。无论是国际制造业的领先企业,还是我国的制造业国家战略都明确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研发的重要性。本文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释,并对平台在用户生态、开发者生态和数据生态构建中的挑战展开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工业大数据系统与工业数据建模和分析方面所遇到的技术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边缘计算技术发展与对策研究
    洪学海, 汪洋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20-26.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04
    摘要   PDF (358KB)

    边缘计算是一项正在兴起的技术,通过把计算、存储、带宽、应用等资源放在网络的边缘侧,以便减小传输延迟和带宽消耗。同时,应用开发者和内容提供商可以根据实时的网络信息提供可感知的服务。移动终端、物联网等设备为计算敏感型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前端处理支撑,例如图像识别、网络游戏等应用,以利用边缘计算的处理能力分担云端工作负荷。本文介绍了边缘计算的概念、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研究进展,边缘计算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边缘计算带来的机遇和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区块链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与挑战
    孙毅, 范灵俊, 洪学海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27-32.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05
    摘要   PDF (285KB)

    本文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发展和行业应用的现状,对区块链未来大规模应用会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了剖析,综述了区块链体系结构、共识算法、隐私保护、智能合约、跨链通信等关键问题的研究现状,从技术、人才和监管三个方面对我国进一步发展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的政策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客户需求的产品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李汝鹏, 魏巍, 周峰, 邹成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33-41.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06
    摘要   PDF (1067KB)

    面向客户需求是企业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成功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产品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基于模糊相似理论的需求信息模糊聚类方法,对具有模糊性和多样性的原始客户需求信息进行精简分类处理,以获取客户需求集合;然后构建了一种综合联合分析法(CA)和质量功能展开(QFD)的全新CA-QFD 需求转化方法,从客户需求到产品设计属性进行精确转化,并通过对实例产品的优化设计,实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后,通过锻压机主工作液压缸的优化设计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主动回收的产品模块化设计方法
    张宠元, 魏巍, 詹洋, 李汝鹏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42-4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07
    摘要   PDF (2338KB)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产品可回收性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本文在传统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在产品设计初期融入了可主动回收产品的模块化设计思想,提出了基于主动回收产品的模块化准则,并且把主动回收度、内部聚合度以及外部耦合度作为优化目标进行模块划分。在算法部分,提出一种改进的免疫克隆多目标优化算法,该算法以变异操作为主,并通过去除较拥挤的抗体进行优化。最后,把该方法应用于内燃机模块划分中,与未优化的免疫算法进行对比,证明了改进免疫算法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互联网+”现代农业国内外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赵春江, 李瑾, 冯献, 郭美荣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50-56.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08
    摘要   PDF (272KB)

    “互联网+”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落脚点。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和产业布局战略基础上,分析了美国规模化农场物联网应用、德国精准农业智能装备、日本轻便型智能农机具精细化生产、澳大利亚高效生态农业等发达国家“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征,以及我国在大田种植、设施农业、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种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未来“互联网+”现代农业在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无人机植保以及智能互联产品研发与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
    胡云锋, 孙九林, 张千力, 韩月琪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57-62.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09
    摘要   PDF (263KB)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通过标识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全过程信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对于保障“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历史,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主要经验及其对中国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启示。在此基础上,详细总结了2000 年以来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法律法规建设、准编码研制、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和平台研发应用四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产品追溯产业发展需要,提出了近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四项目标和三项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胡云锋, 董昱, 孙九林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63-71.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10
    摘要   PDF (1164KB)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通过标识和查询农产品过程信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对于保障“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和我国农业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以中宁县枸杞生产为案例,采用了空间分析、数据网格化、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一系列技术和方法,构建了包括宽度、深度和精确度三个维度的食品可追溯体系,突破了定位与地图显示、数据网格化、预警服务与推送、二维码关联与追溯等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能够覆盖农产品生产全流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系统建设与应用示范过程中,该系统在农作物质量安全追溯上可以基本满足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和消费者的需求,在未来该系统可以应用到全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可继续研究并建立国家层面统一的、标准化的追溯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能源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蔡泽祥, 李立浧, 刘平, 徐敏, 陈泽兴, 张勇军, 韩永霞, 许爱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72-7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11
    摘要   PDF (240KB)

    能源大数据技术作为“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能源革命、促进能源转型以及刺激能源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本文以“互联网+”智慧能源为背景,阐述了能源大数据技术的结构形态与关键特征;立足于大数据在我国新时代下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意义,探讨了能源大数据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重点讨论了目前实现能源大数据的主要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力求助力我国能源大数据的建设与完善,推动“互联网+”智慧能源的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互联网与能源系统的融合形态与技术
    张勇军, 李立浧, 陈泽兴, 徐敏, 刘平, 蔡泽祥, 韩永霞, 许爱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79-8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12
    摘要   PDF (1063KB)

    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推进能源系统与信息网络的深度融合,构建多种能源优化互补、供需互动开放共享的能源系统和生态体系,是能源系统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阐述了互联网与能源系统融合的驱动力,探究了互联网与能源系统融合的基本形态,提出了互联网与能源系统融合的分阶段发展形态,即智能化、透明化、智慧化;最后,提出了互联网与能源系统融合的相关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发展现状与战略研究
    孔鸣, 何前锋, 李兰娟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86-91.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13
    摘要   PDF (251KB)

    医疗健康数据的融合、开放共享,利用人工智能对碎片化医学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对医疗诊断过程提供辅助,可改善医疗健康服务,促进政府决策合理化,缓解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本文选取健康医疗信息人机交互、数据智能中的语义理解与医学影像分析等方面,简要阐述了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问题上的发展方向与现状,讨论了智能诊疗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问题与挑战:一是医学信息的标准化表征和结构化整合构建术语标准是关键;二是利用海量医学知识,构建多模态数据采集分析与结构化知识推理相结合的智能诊疗模型是重要的影像智能发展点。建议建立国家级的健康医疗开放大数据云平台,开辟新的数据、信息整合、知识发现及服务市场;构建医疗健康信息的一些基础行业标准,加强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力度,推动智能化医疗器械和智能可穿戴式设备的研发,引导产业在人工智能与高端医疗器械的结合上开辟新的市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医养智慧联动”的养老模式研究与探索
    金心宇, 夏琦, 张唯, 李兰娟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92-9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14
    摘要   PDF (567KB)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的养老建设事业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养老问题已然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种以大型医院为诊疗主导,利用互联网实现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种养老模式的有机连接,并融合老年病的人工智能云诊疗康复新技术的“医养智慧联动”养老模式。相关实践证明,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及先进有效的综合诊疗技术来解决我国目前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是一次非常有前景的尝试,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精度道路导航地图的进展与思考
    刘经南, 吴杭彬, 郭迟, 张宏敏, 左文炜, 羊铖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99-105.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15
    摘要   PDF (2817KB)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更多基于位置的新型行业逐步发展起来,例如“互联网+”智能交通、无人系统等,但这些行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精度的位置数据作为支撑,而传统导航地图5 m 的精度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高精度道路导航地图概念被提出。高精度道路导航地图具有更加丰富细致的道路信息,可以更加精准地反映道路的真实情况。与传统地图相比,它的图层数量更多,图层内容更加精细,具有新的地图结构划分。正是因为高精度道路导航地图丰富的信息含量,使得它具有庞大的数据量,而传统的集中式大数据处理模式无法满足它的计算需求。因此,本文提出 “众包+ 边缘计算”的大数据处理模式来解决高精度道路导航地图的计算问题。目前,高精度道路导航地图已进入高速发展状态,但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交通工程
    王云鹏, 鲁光泉, 于海洋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106-110.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16
    摘要   PDF (242KB)

    交通工程的产生与发展始终围绕着交通系统中的人车路耦合关系,来实现高效、安全、绿色的目标。载运工具智能化和车路/ 车车互联推动了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将使交通系统逐渐从车路协调走向车路协同,并进一步提升交通系统的效能与安全。在车路协同环境下,传统交通系统中人为因素弱化,人车路耦合性增强,系统可控可测,随机性减弱,系统的感知、决策及控制主体逐渐从驾驶人转向机器,这给传统交通工程的基础理论方法带来了诸多变化与挑战。本文主要从人车路耦合的角度重点探讨车路协同系统对交通工程的影响,并提出未来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发展研究
    刘文清, 杨靖文, 桂华侨, 谢品华, 刘锐, 卫晋晋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111-119.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17
    摘要   PDF (6156KB)

    伴随信息化、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智慧环保时代已经来临,作为数据来源的基础,“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的发展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全面调研国内外生态环境多元感知技术的现状,分析我国在新型复合环境污染形势下对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网络、快速环境监测技术、在线监测平台等方面的需求,系统评估我国环境监测体系差距、关键创新技术特征和发展趋势,重点考查大气、水体、土壤业务化监测和仪器分析的技术需求和瓶颈,提出了我国“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互联网+”智慧环保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锐, 刘文清, 卫晋晋, 谢涛, 王菲, 李红华, 杨靖文
    中国工程科学. 2018, 20 (2): 120-128.   https://doi.org/10.15302/J-SSCAE-2018.02.018
    摘要   PDF (451KB)

    “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深入推进“互联网+”智慧环保建设是我国环境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理性选择,然而,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互联网+”智慧环保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产效(产出和效益)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本研究基于对“互联网+”智慧环保总体架构和目标内涵的解析,遵循指标具有代表性、独立性、可理解性、可采集性、可扩展性的原则,运用因素分析法、文献调研法和专家咨询法三种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含4 个维度、14 个要素、64 个指标,对引导“互联网+”智慧环保建设有序发展、促进环境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articles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5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话: 010-58556848 (技术); 010-58556485 (订阅) E-mail: subscribe@he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