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1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11-28
    

  • 全选
  • 孙永福, 何华武, 郑健, 林仲洪, 杨瑛, 田亚明
    PDF
    本文对中国铁路“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针对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和拉美地区、欧美发达地区以及装备制造合作等不同特点,制定了中国铁路“走出去”总体布局,确立了咨询先行、合作联盟、技术创新、本土化运作和中铁品牌五大战略。从顶层设计、境外咨询、金融支持、风险防控、国际影响、人才建设六个方面提出了推进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措施建议。
  • 孙永福, 王礼恒, 孙棕檀, 王崑声, 胡良元, 崔剑, 徐源, 康熙瞳
    PDF
    引发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具有技术突破性、产品替代性、市场广泛性与产业变革性特征,会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从产业和技术角度出发,提出引发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内涵;其次,建立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最后,通过两轮问卷调查,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遴选出20多项引发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颠覆性技术与产业变革间的规律、开展技术预测工作提供支撑。
  • 王玉泽, 潘国强, 冯梅, 余兴, 王华成, 刘天培, 沈伟升, 王利
    PDF
    本文从中国铁路“走出去”过程中建设标准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标准体系架构及标准专业条款两个层面对中外铁路建设标准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剖析其中不利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因素,研究提出了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的建设标准总体战略目标、分步实施计划及相关建议。
  • 常山, 杨琦, 李娜, 于冰
    PDF
    本文总结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与国外铁路先进技术标准存在的主要差异,分析中国铁路“走出去”在产品技术标准方面遇到的技术壁垒以及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对国外铁路市场存在的适应性问题,提出中国铁路“走出去”的产品技术标准发展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及针对不同类型东道国的应对策略,为促进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技术标准发展提供了相关的措施及建议。
  • 何华武, 洪雁, 马健, 莫雁苹, 吴卫平, 肖楠
    PDF
    本文分析了中国铁路“走出去”投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日本海外铁路项目投融资模式,中国铁路“走出去”不同类别项目和不同类型市场的投融资模式,提出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具有明显地缘政治特性,带有“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背景,涉及国家安全等战略目标的铁路项目,国家要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为降低融资成本,需要国家给予金融机构政策支持。提出了加强企业间联合协作、设立铁路国际合作战略委员会、中国铁路“走出去”国家战略型项目应前期认定等政策建议。
  • 孙学军, 田钢, 王娇
    PDF
    本文总结了企业“走出去”的特点,对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各阶段开展对策分析;结合中国铁路装备企业的国际化现状,提出了未来中国铁路装备企业“走出去”的措施建议。
  • 盛黎明, 刘延宏, 刘玉明, 陈云
    PDF
    本文阐述了中国铁路“走出去”建设模式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分析了国际大型工程承包市场发展的新趋势;然后以雅万高速铁路项目为例,对中国铁路“走出去”建设模式创新实践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中国铁路“走出去”建设模式创新的三条发展路径:向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铁路全产业链方向发展,实施“铁路+配套产业”的综合开发模式和PPP合作开发模式;最后,从建立铁路行业“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本土化发展”水平、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培育铁路全产业价值链资源整合与综合集成能力四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 高峰, 刘东, 李文杰, 郑乃明, 马思远
    PDF
    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铁路运营“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如中国铁路建设与运营脱节、运营企业缺乏“走出去”的主动性、跨文化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转化现有理念和机制,融合国内外标准、规章、维修、安全、能力、绩效评价等管理体系,实现运营角色由提供服务向提供咨询的转变,加强跨文化管理人才储备,完善人才培养与储备机制等发展策略。
  • 朱颖, 张雪才, 许佑顶, 刘永欣
    PDF
    本文从“走出去”的宏观经济趋势背景出发,探索促进中国铁路发展的动因和趋势,结合全球铁路建设需求和制约市场选择的要素,定量分析了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市场规模和细分市场,筛选出中国铁路“走出去”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
  • 徐飞, 吴刚, 高明, 吕彪, 阎开印, 李学勇, 翁俊松
    PDF
    中国铁路“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人才的培养培训却未能跟上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立足中国铁路“走出去”的人才培养培训问题,分析中国铁路“走出去”人才培养培训的战略目标、应坚持的三个原则和须践行的三个步骤,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中国铁路“走出去”面临的三大主要任务。从形成两大机制、组建一盟一会、布局三类基地、创新培养模式和构建两大平台五个方面,系统提出了中国铁路“走出去”人才培养培训的战略对策。
  • 陈春阳, 宇德明
    PDF
    以中国铁路“走出去”面临的风险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中国铁路“走出去”风险分解结构。以境外建设-经营-转让(BOT)项目前期工作阶段为例,识别中国铁路“走出去”面临的具体风险,确定关键风险,分析其防控对策,并对中国铁路“走出去”风险管控的其他共性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铁路“走出去”风险管控提供借鉴。
  • 李京文, 李富强, 万相昱
    PDF
    客观评价中国铁路企业国际竞争力并切实提升中国铁路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实施中国铁路“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支撑。本文在分析影响中国铁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外部因素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的中国铁路企业,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分析法等,构建了中国铁路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铁路建筑施工企业和铁路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中国铁路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方面,装备制造企业在资产规模、偿债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方面,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 栾恩杰, 孙棕檀, 李辉, 贾平
    PDF
    本文从国防颠覆性技术入手,进行定性遴选,聚焦重大国防颠覆性技术并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对重大国防颠覆性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重点关注能在航天领域中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国防颠覆性技术。这些在航天领域的颠覆性技术有望极大地提升航天系统的效能、大幅降低研制成本,推动航天技术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 王安, 孙棕檀, 沈艳波, 徐源
    PDF
    颠覆性技术另辟蹊径,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途径产生颠覆性效果,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各国均积极对颠覆性技术进行识别与早期培育。本文梳理了一些国外政府机构、智库、情报机构、咨询公司、高校、专利分析机构等发布的典型技术识别研究报告,对其中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与评价,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应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研究提供借鉴。
  • 屠海令, 孙棕檀, 姚源, 徐源
    PDF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自2001年起每年发布“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关注技术的商业应用潜力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大影响。本文从技术影响类型、技术领域等角度入手,对《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近六年发布的60项突破性技术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为准确把握未来产业动态和科技趋势提供借鉴。
  • 孙棕檀, 李云, 李浩悦, 特日格乐
    PDF
    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发布的《美国联邦政府技术预测工具应用现状与潜在应用》研究报告对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技术预测工作开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对联邦政府机构期望拥有的技术预测工具能力进行了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联邦政府机构技术预测工具的应用态势进行了总结,为我国开发相应技术预测工具提供参考与借鉴。
  • 张睿, 石晓鹏, 陈英武
    PDF
    加快发展“专精特”小巨人企业是提升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走创新驱动与内生增长道路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有利于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战略举措。本文对“专精特”小巨人企业的重要集聚区域——苏南地区展开专题研究,梳理省市两级政府长期以来培育小巨人企业的思路、政策和成果,为全国范围内“专精特”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提供经验借鉴,为创新驱动和工业强基战略深入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 周安亮, 王德成
    PDF
    本文从轻量化材料焊接最终目标和需求、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焊接车间柔性构建三个维度出发,结合先进制造车间智能化和焊接工艺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得出了轻量化材料焊接车间智能化需满足的焊接控制管理实时化、焊接过程质量控制闭环化、焊接性分析数据化、焊接工艺分析智能化、快速互换装夹(柔性化)、焊缝质量检测工具化、焊接生产管理数字化、焊接基础数据库无纸化八大基本要素,并对这些要素分别进行了阐述,相关结论可以作为焊接车间智能化改造或新建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