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1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10-20
    

  • 全选
    论文
  • Article
    徐德龙, 潘云鹤, 李伟, 刘旭, 徐南平, 钟志华, 侯立安
    PDF
    为推进秦巴山脉地区的绿色循环发展,中国工程院于2015年启动“秦巴山脉绿色循环发展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本文从秦巴山脉的范围界定、价值认知方面入手,以保护与发展中的问题为导向,探究创新发展的路径,提出了生态文明、区域协调和特色扶贫三大战略重点,并从制定专项规划、建立协调机制和加大政策扶持等层面提出措施和建议。
  • Article
    周庆华, 牛俊蜻
    PDF
    秦巴山脉周边城市地区位于我国地理中心,涉及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多个城市集聚区。在我国当前进入“一带一路”、多边开放的战略背景下,其内部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对于支撑中西部崛起、保护秦巴山脉生态环境、带动山区连片贫困地区进入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内部各城市群之间物理空间跨度较大,所以当前秦巴山脉周边城市地区经济联系较弱。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考虑到未来新经济要素对空间距离作用的消减,从宏观格局判断、空间可能模式、快速交通联系、产业分工协作四个方面着手,对秦巴周边城市地区的协同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 Article
    傅志寰, 徐丽, 蒋斌, 王婧, 赵羽
    PDF
    区域定位的改变必将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格局。对照秦巴山脉新的区域定位,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在建设国家中央主体生态功能示范区及国家中央公园这一目标下,秦巴山脉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针对该区域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需求,提出了建设秦巴山脉绿色交通体系的总体思路、发展重点和政策建议。
  • Article
    刘旭, 梅旭荣, 杨正礼, 杨世琦
    PDF
    秦巴山脉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突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难度大,农业资源的差异化和碎片化影响农业经营规模与布局,农产品特色品种多,但知名品牌少、深加工少、效益差,以及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平台薄弱等。本文基于秦巴山脉农林畜药发展目标与思路,提出了山地生态环境红线管理与环境质量提升、科教引领、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基于农牧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林下特色经济、山地特色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六大战略。
  • Article
    侯立安, 杨志峰, 何强, 徐琳瑜, 翟俊, 李安桂, 李鸽, 张林
    PDF
    本文分析了秦巴山脉水资源保护及利用现状,并针对其面临的问题及压力,提出了秦巴山脉水资源保护及利用战略的总体发展思路、目标及任务,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对策:①加快法律建设,完善配套政策;②强化依法治水,严格“红线”管控;③改革流域内管理机制;④完善生态补偿体系;⑤加强水质监测预警建设;⑥建立区域内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⑦依托资源优势,创新水经济发展模式。
  • Article
    雷会霞, 敬博
    PDF
    秦巴山脉地区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资源丰厚,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与地质公园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本文基于对秦巴山脉地区资源价值与保护利用现实存在问题的剖析,借鉴其他国家建设国家公园的相关经验,围绕提升秦巴山脉国际影响力、解决资源保护与社会扶贫矛盾的战略目标,探讨秦巴山脉建设国家中央公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在秦巴山脉地区建设国家中央公园的思路和建议。
  • 张凡, 胡永红, 段德罡
    PDF
    秦巴山区既是世界级名山和华夏文明发源地,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区和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区内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本文结合秦巴山区的文化旅游资源特点,顺应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秦巴山区突破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分析秦巴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文章明确了秦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以及空间布局,并提出了秦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Article
    武廷海, 张能
    PDF
    改善通达性是秦巴山脉地区扶贫开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与《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确定的高速交通网络,研究秦巴山脉地区及周边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的可达性,进而模拟秦巴山脉地区的空间格局。研究发现,随着国家规划高速交通网络的建设,秦巴山脉地区将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安—万州、西安—襄阳、西安—洛阳三条放射型主要城市走廊,以及西安—天水、西安—广元、达州—襄阳—南阳—洛阳三条次要城市走廊。受其城市走廊的影响,秦巴山脉地区将形成以陇南、巴中、十堰、栾川为核心的四个巨型绿野。本文建议,未来的秦巴山脉地区空间规划,在努力发挥秦巴山脉地区对周边城市群地区生态平衡作用的同时,要自觉建立秦巴山脉地区内部的空间秩序,合理安排城市走廊与巨型绿野,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 Article
    吴左宾, 敬博, 郭乾, 李炬, 魏阿妮
    PDF
    秦巴山脉横跨南北地理空间,是我国的中央水库和国家绿肺。由于地形条件的约束,秦巴山脉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洼地和贫困多发地区,内部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诉求的冲突巨大。课题首先剖析了秦巴山脉地区面临着生态保护与城乡发展的布局冲突、绿色发展与城乡空间的建设脱节两方面的问题,进而提出“生态先导,绿色为本”的发展战略。在“生态先导”战略上,划定秦巴山脉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从人口、产业和城乡空间分布方面实现“生态先导”的人居环境空间整合。在“绿色为本”的战略上,总结城乡布局模式、构建交通支撑系统和特色风貌体系,构建“绿色为本”的城乡人居环境模式。最终实现秦巴山脉城乡人居环境的绿色发展,为我国城乡人居环境营建提供借鉴。
  • Article
    徐德龙, 李辉, 周媛, 曹云龙, 苗金祥, 孙静伟
    PDF
    秦巴山脉作为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和最大的扶贫攻坚区,生态保护任务艰巨,改善民生需求迫切。本文在分析秦巴山脉区域工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资源环境优势,提出在生态环境约束条件下,该区域工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具体策略和保障措施,以期为未来秦巴山脉区域工业发展对策提供可供参考的思路与借鉴。
  • Article
    徐德龙, 张智军
    PDF
    本文就构建秦巴山脉地区绿色循环发展政策体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研究对象涉及秦巴山脉地区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重庆五省一市,研究目的是为了构建支撑秦巴山脉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循环发展政策体系。通过与五省一市政府部门座谈、赴有关县(区、市)企业和农村实地考察,学习中央和省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对现有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构建秦巴山脉地区绿色循环发展政策的体系框架、基本思路和若干建议。
  • Article
    刘炯天
    PDF
    阐述秦巴山脉及河南片区(伏牛山区)绿色循环发展的重要意义。从秦巴山脉河南片区地理、地貌特征,人口、社会及基础设施,经济及产业发展状况,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分析秦巴山脉河南片区具有的“强生态环境”和“弱经济基础”特点的基本情况,创立秦巴山脉河南片区以“伏牛山生态–产业协同双向梯度发展”的模式,构建“伏牛山南北坡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的绿色循环发展战略,提出加快推进“伏牛山南北坡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
  • Article
    Robert W. Marans, 徐滢
    PDF
    地处秦巴腹地的陕南地区正在开展一项大规模的避险移民工程。此项工程意在通过涵养自然生态、推进地区产业转型和城市就业、加大新城新区建设等以达到防灾、扶贫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目的。本文建议在秦巴山区开展以评估人居生活质量为主题的纵向社会学研究。此项研究主要依靠当地居民从个体视角出发,对生活状况的综合主观评价来衡量移民工程的社会意义。研究重点关注三类人群:已经完成搬迁安置的新移民,尚未搬迁——其中包括在未来有移民意向的农村居民,以及移民迁入地区的原有城镇居民。此项研究可以用于监测移民工程和城乡建设的进展,分析此工程对各个社会群体民生状况的现实影响,并对当地及其他地区政府的后续的政策规划提供参考意见。以此为出发点,本文综述了在社会学领域内生活质量研究的理论发展和研究体系,并针对秦巴山区的具体状况提出了若干建议。
  • Article
    刘辉亮
    PDF
    2016年是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100周年。在过去的100年里,美国国家公园系统已成为重要的国家资源,在刺激经济发展和提高公众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门户城镇经济发展尤为如此。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国国家公园系统,包括它的历史、使命、规划重点和方法,并着重探讨了门户城镇和国家公园之间相互依托、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以及随着近年来国家公园游客、门户城镇访客和居民数量的日益增长,它们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笔者以落基山国家公园和它的主要门户城镇——埃斯蒂斯公园小镇 (the Town of Estes Park) 作为案例,探讨其成功的经验与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就有关中国国家公园系统的设立、国家公园和其门户城镇的关系及规划重点等提出建议,仅供“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研究项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