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列表 期刊订阅 开放获取 关于我们
English
最新录用  |  在线预览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学科浏览  |  专题文章  |  热点文章  |  下载排行

ISSN 1009-1742 (Print)
ISSN 2096-0034 (Online)
CN 11-4421/G3
Formerly Known as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期刊介绍
    » 出版范围
    » 简介
    » 编委会
    » 数据库收录
    » 联系我们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
    » 作者指南
    » 模板下载
    » 作者常见问题
  审稿中心
    » 审稿指南
    » 在线审稿
    » 推荐审稿人
    » 致谢
  新闻公告 更多  
  • 2015年, 第17卷 第7期 出版日期:2015-07-20
    选择: 合并摘要 显示/隐藏图片
    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综合组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1-6.  
    摘要   PDF (356KB)
    为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2013年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组织开展“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本项目从机械、航空、航天、轨道、船舶、汽车、电力装备、信息电子、冶金、化工、纺织、家电、仪器十三个领域的制造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所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总结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原因,提出制造强国工程科技战略的思路和目标。研究建立了评价制造强国特征的指标体系,预测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项目提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指导方针和战略对策,明确跨入制造强国行列的“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研究"课题组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7-19.  
    摘要   PDF (561KB)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研究”是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中的一个课题,于2013年1月启动, 一年多来,课题组围绕指标体系构建、制造强国指数评价、战略路径等方面多次召开课题组会和专家研讨会。课题组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指标体系、工业发达国家强国之路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现状,提出了制造强国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国际上公认已是制造强国的典型国家进行了研究、也对我国制造强国的进程进行了预测。同时结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结果,提出推进制造强国的战略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20-23.  
    摘要   PDF (302KB)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科技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总体上仍然“大而不强”。科学分析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创新能力现状,实现我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智能引领,绿色发展,重点突破”的指导方针,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以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制造为重要方向,率先实现重点领域重大产品和重大制造技术的突破,全面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造质量强国战略
    "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24-28.  
    摘要   PDF (689KB)
    本文系统论述了实现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质量发展的现状,借鉴主要工业国家质量发展经验并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到2025年制造质量强国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造服务化发展战略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29-31.  
    摘要   PDF (237KB)
    我国制造业正面临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服务化战略是中国制造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服务化战略既包括发展服务型制造,也包括发展制造服务业。到2025年,为实现制造强国,我国应建立全球服务型制造基地和全球制造服务外包中心;同时,服务型制造业和制造服务业必将整合形成为实力强大的现代服务化大制造产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战略及对策
    "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战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32-36.  
    摘要   PDF (341KB)
    本文针对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等流程制造业及所涉及行业的通用机械和某些高耗能的工业装备的绿色发展问题开展研究,分析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间的内涵与关系,分析研究了当前以六大流程制造业为代表的流程制造业和工业装备领域所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绿色发展具有的重要影响;并结合六大流程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峰值分析,提出了工业绿色发展工程科技战略的思路和目标,强调流程制造业应在拓展功能基础上融入循环经济,并提出了若干引领性重大工程和相应的示范带动项目以及一系列关键技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造业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调整
    "中国制造业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调整研究"课题组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37-40.  
    摘要   PDF (289KB)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入了改革深水期和关键机遇期,但中国制造从大国走向强国还面临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的不完善,亟需进行制造业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中国制造业体制机制改革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坚持市场化方向,释放制造领域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借鉴制造强国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政策、金融政策、财政和税收政策、创新政策、人才政策、中小企业政策、对外开放政策,为制造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成就、经验与问题研究
    李平, 李晓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41-40.  
    摘要   PDF (555KB)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建立起完善的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在世界制造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制造业发展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保持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建设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高度重视创新和科技进步。制约中国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仍然存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施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政策体系研究
    江飞涛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49-53.  
    摘要   PDF (328KB)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迫切需要调整当前产业政策模式,以功能性产业为主来构筑实施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政策体系。在这个政策体系中,市场居于主导地位,政府的作用是增进市场机能,扩展市场作用范围,并在公共领域补充市场的不足,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决定性作用。具体而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需要政府从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积极作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流程工业装备绿色化、智能化与在役再制造
    高金吉, 杨国安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54-53.  
    摘要   PDF (2399KB)
    钢铁、石化等流程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实现制造强国和《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重点发展十大领域的基础。目前,装备与过程不和谐导致我国石化、冶金等流程工业的能耗高、故障多等安全和经济运行问题十分突出。本文从设计建设、企业管理、政府导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了流程工业机械装备绿色化和智能化与在役再制造科技发展战略,提出绿色设计制造、健康能效监控智能化和在役再制造等对策及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制造品牌发展的问题、原因与提升研究
    郭政, 林忠钦, 邓绩, 王金玉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63-62.  
    摘要   PDF (437KB)
    缺乏品牌是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中国制造产品难以进入国际中高端市场的重要原因。实现“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必然道路。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企业研讨、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分析了中国制造品牌的总体状况与问题,从宏观发展因素、企业经营因素、产品/服务质量因素以及舆论宣传因素等方面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政府和企业在中国制造品牌建设中的不同定位和作用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制造环境下的装备质量与可靠性研究
    吴甦, 王赟松, 张弛, 张纲,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70-69.  
    摘要   PDF (507KB)
    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主要瓶颈之一是产品质量不高。而制约产品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是产品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对产品可靠性形成机理的分析,提出应在产品设计阶段引入可靠性设计;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提高可靠性设计的效率,提出了基于信息化的协同可靠性设计理论框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造质量强国指标体系研究
    郑立伟, 张纲, 蒋家东, 王赟松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76-75.  
    摘要   PDF (809KB)
    本文构建了制造质量强国指标体系,分为质量安全、质量发展和质量基础三个维度,建立了11个评价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将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与部分国家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变化的趋势。结论表明:我国制造业质量经历了一个稳步提升的过程,2008年金融危机后提升幅度明显下降;与新兴制造国家相比,我国产品质量表现出一定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安全、性能差距,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出口贸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造强国”的战略路径研究及初步分析
    古依莎娜, 赵蔷, 刘丹, 王迪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83-82.  
    摘要   PDF (1261KB)
    通过比较和借鉴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四项核心要素(一级指标)对提升制造业的经验,分析我国存在的差距,探索“制造强国”进程路径的普遍规律,测算我国制造业达到强国水平的发展速度和目标。并基于18个二级指标的差异分析,提出我国在实现“制造强国”的进程中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分析
    刘丹, 王迪, 赵蔷, 古依莎娜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96-95.  
    摘要   PDF (953KB)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国民经济的支柱。本文描述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实状况,借鉴国内外制造业产业评价体系的研究经验,确定了“制造强国”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制造强国”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和其他几个国家的制造业指标横向对比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造强国”评价指标历史发展趋势及特征分析
    王迪, 赵蔷, 古依莎娜, 刘丹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108-107.  
    摘要   PDF (1316KB)
    本文主要对“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中的18个二级指标的历史发展趋势做了详细分析,总结了各国在工业化初期、中期、后期及后工业化时期的变动特点,同时也对指标特征进行了汇总,包括指标的上下限、独立性、关联性等,并对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造企业与制造物流组织的对偶原理
    沈广亚, 张宁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123-122.  
    摘要   PDF (625KB)
    制造企业与制造物流的产业组织存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对偶关系。这种对偶关系取决于三个基本要素:①以制造产品为对象组织生产的规模经济效果;②以制造技术为对象组织生产的规模经济效果;③以制造物流为企业产品交换纽带的交易成本。当制造技术进步和制造物流组织具有规模经济与网络经济效应时,制造物流才能做到迅捷性、低成本性、准时性和可靠性,支撑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从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分析入手,将制造企业划分为以制造产品为对象和以制造技术为对象的两种理想化生产组织,建立模型分析了它们与制造物流的组织耦合特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信息服务业支撑制造业发展策略研究
    尹晓倩, 辛勇飞, 肖荣美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127-126.  
    摘要   PDF (327KB)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我国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论述“四化”同步发展时,首先提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本文正是基于“两化”融合的视角,以实现国际一流制造业水平为发展目标,分析信息服务业在制造业和价值链上各环节的支撑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和企业调研等考察提出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企业创新意识落后等诸多问题及挑战,据此提出面向制造业发展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质量升级研究 ——基于中国、印度和巴西数据
    刘伟丽, 郑启明, 张涵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133-132.  
    摘要   PDF (1223KB)
    本文根据Hallak提出的产品质量影响双边贸易方向的质量模型,构建基于单位价值、国家之间距离和人均收入等变量的出口产品质量实证模型,测度了2003—2013年中国、印度和巴西三个发展中国家出口到美国的HS6位码的产品质量,并对中国、印度和巴西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质量升级进行比较研究,据此提出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解析“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及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延建林, 孔德婧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17 (7): 141-140.  
    摘要   PDF (266KB)
    21世纪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以美国“工业互联网”与德国“工业4.0”最为典型。“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引起了全球制造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模式和制造价值实现方式的转变。为了巩固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加快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必须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智能制造基础、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制造业国际合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articles







  友情链接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5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话: 010-58556848 (技术); 010-58556485 (订阅) E-mail: subscribe@hep.com.cn